文_寓真
数百年遗墨宝天留在
《清朝名家书画录》称:伊秉绶号墨卿,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官惠州,多善政,再任扬州知府,力持风雅,有功艺苑,喜好收蓄古字画,书法有似明代李东阳,尤精古隶,惟不喜赵孟頫,其笔墨之高,可想见矣!偶作山水,亦简淡古秀,脱尽恒蹊。
伊秉绶所用印章,都是自刻,但不轻易为他人刻,因而传世篆刻作品极少。今见他为友人刻制的对章,白文“卢国熙印”,边款“嘉庆三年春月,墨卿作;朱文“名卿民”,边款“桑村先生雅玩,伊秉绶制”。又于法帖中见有伊秉绶《临柳公权尺牍轴》,落款也是嘉庆三年,与此印章边款之笔致,颇相仿佛。嘉庆三年即1798年,值其45岁,正当文采辉耀之时。
因其父丧事,伊秉绶从扬州离任归里,自此家居多年,以书画遣闲。其间,曾往广州访友,在叶梦龙处留下了一方篆刻。此印面宽4.8厘米,长3.9厘米,印高5.3厘米。印文“数百年遗墨宝天留在”,仿古印“百年遗稿天留在”的切玉文篆法,左上角“数”字有损残。隶书边款曰:“元王元章画梅花,由明僧传至岭南,为同年张药房太史秘玩,往在都,曾见之,太史晚年,以赠叶云谷农部,嘉庆十六年九月,农部款我于友石斋,得坐卧花下旬日,宁化伊秉绶题记”。
这一边款,记述了一段收藏名画的故事。
元代画家王冕,字元章,所画墨梅为世人所重。明代有游僧,将王冕的一帧墨梅带到广东,被顺德人张药房收藏。
张药房本名锦芳,药房是他的号,又有室名逃虚阁,著有《逃虚阁诗钞》。乾隆四十五年,与伊秉绶同榜中进士,因以称同年。他得到王冕的墨梅图后,极其珍爱。携此画赴京时,在江西乘船遇险,波打船翻的危急之际,他一只手紧抓着王冕的画,一只手抓着他使用的旧端砚,其他都不顾。事后人们感叹说:“药房雅癖如此!”
张药房在朝,官翰林院编修,贯通群籍,也是个诗书画印全才。可惜天年未久,47岁病逝。在其辞世前,已将王冕的画转让于叶梦龙。
叶梦龙字云谷,南海(今广州)人,官户部郎中。户部这个官署,在汉代称为大司农,执掌农政。因此,叶梦龙被尊称为农部。
叶家世有收藏之好,书画字帖藏品极富。叶梦龙居京都时,喜与文人名流结交。辞官返粤后,在故里筑倚山楼隐居,室名友石斋。翁方纲、汤贻芬等当时名流,南行时都曾到其居所拜访,观赏他的藏品。
伊秉绶于嘉庆十六年秋日,从家乡福建宁化,旅行到了广州,一是游历山河,二是寻访名画。他在京时,就曾在张药房处看到过王冕的墨梅,此次访粤,有意再度观赏此画。在叶梦龙的倚山楼友石斋中,他受到热情款待,坐卧花下,勾留多日。不仅饱赏了名画,而且专为此画篆刻了一方印章,钤在外装边绫上,以“数百年遗墨宝天留在”一语,表示了对此画的珍爱和惜护。
嘉庆十六年,即1811年,至今又已经沧桑二百年了。笔者多方查阅资料,终于明白了一方古印的内涵。我们虽然不知道王冕的墨梅今在何处,也无缘观赏那帧名画,然而,有伊秉绶这方印章留存,也是令人感到十分欣慰的事情。想想“天留在”一语,其含意何等深邃!PICS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