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佛学 |
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大众或他人的意见,不可固执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才可以依自己的意思,这是忍辱的方法。修行要一心,不怕吃苦,不要有自己的意思(固执己见)。无所求、无所执着,就没有烦恼,也没有妄想。什么事都随缘,这样慢慢就会无我,慢慢就能放下,慢慢心就会空,就自在,念佛就能一心。若有所求,执着很多,这样「条件还很多哩!」出家是出家,条件求太多,身心就不自在。

烦恼恰如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无可捉摸。心里有事就会出毛病;心中无事,一切不会出问题。出家就是要舍身,人家怎么骂、怎么侮辱,都无所谓。去掉「我相」才好修行。【忍辱,放下这个「我」,破无明】出家,主要在演「忍」这场戏。演得过,就是佛菩萨。「吃苦了苦,能忍才有福」,吃的苦有多少,了的业就有多少。忍辱是修行之根本,戒律中也以忍辱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处,能行忍的人福报最大,不但增加定力,而且能消业障、开启智慧。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出家和在家不一样,出了家是愈苦愈好,修行道路上,有很多和世俗不一样,不是争「对、不对」。以前有两个徒弟打坐,一个坐得很庄严,一个坐得东倒西歪,可是师父拿起鞭子,打那个坐得庄严的徒弟。要是现在的人马上起瞋恨心、生烦恼了,但那个徒弟很惭愧地请师父开示指导。修行不是争「对、不对」,而是要有这种功夫,做对了人家说你不对,你也能接受。(看你是否起烦恼?若不起烦恼,才是真功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