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教研组 |
综合组 |
项目负责人 |
陈梦娴 余咪咪 |
活动时间 |
2023.5.24 |
活动地点 |
一楼录播室 |
活动主题 |
音乐团队:精准解读教材落实教学目标 体育团队:单元设计的教学实践—以跳跃单位为例 |
分享人 |
王浚 林静 潘蓓蓓 裴飞跃 肖跃 倪日业 |
参加对象 |
全体综合组老师 |
申请学时 |
2学时 |
教研过程记录 |
一、组长余咪咪阐述此次教研活动的流程。 二、林静老师公开课课《金孔雀轻轻跳》,林老师紧紧围绕歌曲的主题,以审美为核心,精心建筑探究过程,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学实践”等教学先进理念。林老师在节奏的训练上,抓住3/4拍的强弱规律来贯穿这堂课,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也更好的为歌曲本身服务,在技能练习中通过有趣的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巧妙的解决了附点音符学生比较难把握的节奏,在不同的节奏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乐理知识。同时我也能感受到教师认真钻研了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制订了相应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了音乐自身的魅力,让学生自愿的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去。 三、裴飞跃老师点评《金孔雀轻轻跳》一课:林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找出难点再逐步解决,使学生既容易掌握又有成就感,通过聆听——实践——表现三个步骤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歌曲曲调清新、优美,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林静老师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做到:以“音”为本,把“乐”贯穿始终。 四、肖跃老师试课《简单助跑跳跃》,肖老师课堂《简单助跑跳跃》“移动+投掷”的方法主要针对移动的方法而言的,因为学生在水平二时已经学习过上步投掷的方法,所以有一定的基础。在五年级教学中,要求在上步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助跑,进行提速,所以在“动作的控制、出手时机、方向的控制”是学习的重难点。 五、王浚老师公开课《立定跳远》,王老师《立定跳远》一课的设计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课的内容渗透到游戏当中,以游戏为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完成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等领域的教学目标。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六、潘蓓蓓老师点评《立定跳远》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在基本部分中,王老师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通过“向上跳”和“向远跳”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跳远的技巧,然后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示范,技术动作清晰,正确辅导,使学生能掌握立定跳远各项技术要求,并将动作分解为摆臂、起跳、落地、通过教师的口令指导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立定跳远的方法。关心学生,及时评价和鼓励。在学生练习的活动中一直进行积极、主动地语言激励,并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去。在练习过程中,王老师对动作准确到位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对动作有欠缺的学生及时指出。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还更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王老师教态亲切、随和,与学生融在一起,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民主性,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六、倪日业老师进行易错专项命题分析。 |
||
活动建议或反思 |
开课、评课在同一个单元内,老师各抒己见,促使教师更好地成长,解决教学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陈梦娴 |
||
|
|
||
|
|
一、
音乐团队
林静老师公开课教案
课题 |
《金孔雀轻轻跳》 |
执教教师 |
林静 |
|||
课型 |
歌唱课 |
来源 |
自备 |
上课日期 |
2023.5.24 |
|
教材分析 |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浓郁傣族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五声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旋律自然流畅、多以三、五度进行,配以X X | X X |为主的节奏、好像傣家小朋友与小孔雀一起跳起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热情地讴歌了傣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如同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
|||||
学情分析 |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某些少数民族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根据二年级学生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和创编舞蹈动作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用肢体来体验和表现音乐,也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
|||||
教学目标 |
一、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背唱《金孔雀轻轻跳》,能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边唱边演。 二、认识小节、小节线和终止线,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
|||||
教学重难点 |
一、用轻柔、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二、结合生活经验,掌握知识与技能。 三、能编创孔雀舞动作表现歌曲。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
|||||
过程设计 |
一、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师:“同学们,孔雀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一种动物,谁能用动作模仿孔雀的姿态和外形呢?” 学生做动作:孔雀开屏、模仿孔雀头、孔雀走路姿态……教师根据学生的编创动作加以提炼,带领学生进行模仿。 教师:“小孔雀”的动作真优美!请大家注意看,小孔雀的脚步和动作是怎样配合的? 教师:“谁能来模仿一下?”(学生模仿练习) 教师:“让我们一起跳舞吧! 二、在打击乐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熟悉歌曲旋律 教师:“小孔雀优美的舞姿,吸引了老师为它伴奏。我使用了哪些乐器?”(教师随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 学生回答 教师:谁能正确示范鼓和串铃的演奏? 学生示范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敲鼓,一组演奏串铃,其他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徒手拍击进行练习。 教师:“老师是在小孔雀开了几次屏时进入伴奏的呢?” 学生复听 教师再示范一次,学生答(6次开屏) 教师:“我们随音乐练习一次。” 三、学习歌曲 教师:“同学们,刚才小孔雀表演的音乐是哪个民族的?” 教师:“傣族。他们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这里是‘孔雀之乡’,傣族人民认为孔雀美丽、善良、吉祥,是傣族的象征。” 教师:你们知道傣族的代表性乐器吗?(象脚鼓、葫芦丝等),今天老师带来了葫芦丝,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它的音色。 教师葫芦丝演奏《金孔雀轻轻跳》。 教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傣族,学习这首傣族儿童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1.初听歌曲范唱。 教师:“请大家仔细聆听,说一说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 教师:“请大家用‘lu'轻声哼唱旋律。” 3.学习歌词。 教师:“这首歌曲的旋律很美,歌词更美,让我们轻轻朗读歌词,一起走进傣族孩子快乐的音乐世界。” 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讲解小卜少-小女孩,小卜冒-小男孩) 4.学唱第一段歌词。 5.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师:“同学们,歌词中唱到了‘傣家的竹楼彩虹绕’,傣族人为什么住竹楼呢?” 教师:“竹子在西双版纳非常多,那儿的天气既温暖又潮湿,蛇虫鼠比较多,把竹楼架得高高的,就能防止它们进入房间。”(出示竹子的图片或竹子制的实物) 教师:“我们看到竹子有竹节、竹身和竹尾,它们就像音乐中的小节、小节线和终止线,竹节代表小节线,竹尾代表终止线,竹身代表小节。请大家数数图片中的竹子有多少小节?再数数这首歌曲有多少小节?” 6.学生自主学唱第二段歌词。(要求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和优美的声音演唱) 7.男女声分唱第一、二段歌词后,完整练唱。 8.背唱歌曲。 四、表现歌曲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分成伴奏组、舞蹈组和演唱组,完整地表现歌曲。” 五、学习傣族舞蹈 教师:“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编创了孔雀舞《雀之灵》,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杨丽萍表现了孔雀的哪些动作?” 学生:“走路、喝水、开屏。” 教师:“你能学一学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合歌曲,进行傣族舞的学习。 六、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傣族的历史悠久,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泼水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每到这一天,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相互泼水,表示祝福。他们喜欢在色彩鲜艳的衣服上绣图案,如: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等。傣族人民善歌舞,在他们的舞蹈中融入了对珍禽异兽的模仿与艺术升华,音乐中蕴含着安详与舒缓的舞蹈律动。 |
你的设想 |
||||
通过学生自己编创动作并在即兴表演中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引发学习兴趣。 通过模仿“小孔雀”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受基本节奏型。 通过视频,加深学生对傣族舞蹈的认识,为学习傣族舞做铺垫。 创设情境、师生分角色表演、舞蹈、伴奏、演唱等不同形式,在反复中唱熟作品,同时激发学生表演欲。 |
||||||
作业设计 |
学做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边唱边跳。 |
|||||
板书设计 |
金孔雀轻轻跳
傣族
|
|||||
教学反思 (主备老师) |
从低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概念非常重要,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本课配置了一个简单的二声部节奏型,在教学过程中,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和感受多声部的效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与技能,让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 |
二、 裴飞跃老师点评《金孔雀轻轻跳》
《金孔雀轻轻跳》评课稿
郑楼小学 基于我们音乐团队精准解读教材、落实教学目标的主题,我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评价: 一、课时目标清晰、明确,落实到位。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歌曲曲调清新、优美,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林静老师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做到:以“音”为本,把“乐”贯穿始终。 二、转承顺畅,衔接自然,用律动和打击乐器的方式将音乐内容直观化。 在导入这节课时,林老师用身体的肢体语言律动,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为整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在与学生交流云南乐器时,林老师用葫芦丝吹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让学生更加直接的了解傣族风情。林老师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巧妙,如行云流水,于无痕处渐入佳境。学生随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地一步步进入音乐,兴味盎然地感受音乐之美,循序渐进地体会音乐之美。整节课浑然一体,完整流畅,从情境的创设到学生自主学唱再到师生、生生互动表现歌曲,从新课引入到知识技能训练再到重难点的突破,环环相扣,自然衔接。每个环节既自成一节,又相互连接,体现了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式。 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显教师主体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为了让学生对作品有整体感知,教师采用了律动感知、视频欣赏、教师范唱、打击乐器演奏等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不断重复着进行听觉感知,为歌曲演唱做好良好的铺垫。在学习歌曲阶段,林老师抓住歌曲的重点、难点,以富于情趣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尝试,去感受。对学生的发现和体验及时点拨引导纠正,并适时地进行示范,很好地解决了歌曲中的重点、难点。林老师在引导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采用了先听后唱,先感受后模仿的方式,带领学生在模唱、跟唱、示范唱、重点指导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中感受乐曲的音乐美,形式美,旋律美,从而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歌曲的内涵,让学生在倾听中学会歌曲,在合作中懂得了互助。 四、合作表演,培养创新能力,突显学生主体性。 合作表演部分,在舞蹈、打击乐器、歌唱等活动中体现出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林老师在教唱歌曲中运用的不同的手段,从而使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最佳状态,首先组织学生用师生律动、学生聆听旋律、学生听唱歌曲的主干音、师生合作接唱旋律、并用lu哼唱旋律,教师进行旋律教学中环节清晰,引用了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学得乐,学得好!教师加入了傣族的乐器—葫芦丝,并且让学生自由感受。接着进行二拍子教学,让学生有节奏的念歌词。学生对歌曲进行伴奏,学生边唱边律动,用动作辅助歌唱,学生很有成就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很乐于去表演,多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在表演展示时能够做到大方、热情、个性张扬。林老师的这堂课教学效果还是鲜有成效的! 这节课,以音乐教学为主线,整合舞蹈、乐器等资源,追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彰显了音乐实践活动的魅力,有效地引领了学生自主、能动地学习歌曲,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当然,没有哪一节课是完美的,如:课堂上能给学生一些自主创编的机会,从而让学生的创新能够得以提升,让学生表现得更丰富一些,更完美一些。 以上是我个人点滴看法,与大家切磋,以求进步。最后,愿我们的课堂教学华而又实,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
三、潘蓓蓓评课《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评课稿 潘蓓蓓 今天听了王浚老师执教的《立定跳远》一课受益匪浅,王老师《立定跳远》一课的设计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课的内容渗透到游戏当中,以游戏为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完成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等领域的教学目标。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尝试运用自主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地从事学习活动。比如王老师在教学中开设学小青蛙跳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练习条件,从而使学生对跳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做改变了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由教师带着学生活动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并且能够给学生多一点自主的选择,多一点独立的思考,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发挥。 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对象是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均较差,但是低年级小朋友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等特点。------老师抓住这一特点,在立定跳远教学时,综合运用练习、思考、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完成探疑过程。这样不但学会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王老师在课中运用游戏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体育教学的进行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沉浸在良性的学习氛围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3、动作指导准确到位,组织合理有效。 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在基本部分中,王老师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通过“向上跳”和“向远跳”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跳远的技巧,然后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示范,技术动作清晰,正确辅导,使学生能掌握立定跳远各项技术要求,并将动作分解为摆臂、起跳、落地、通过教师的口令指导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立定跳远的方法。关心学生,及时评价和鼓励。在学生练习的活动中一直进行积极、主动地语言激励,并参与到学生的练习中去。在练习过程中,王老师对动作准确到位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对动作有欠缺的学生及时指出。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还更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王老师教态亲切、随和,与学生融在一起,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民主性,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












综合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