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楼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分类: 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活动 |
语文组 |
项目负责人 |
潘玉茹周思怡 |
活动时间 |
2023.05.23 |
活动地点 |
录播室 |
活动主题 |
统编教材助学系统的使用——语文组第3次教研活动 |
分享人 |
潘玉茹晶 鲍晶晶 孔丹丹 谢爱雪 周思怡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组老师 |
申请学时 |
2学时 |
教研过程记录 |
一、组长潘玉茹阐述此次教研活动的流程。
二、潘玉茹老师执教的是第八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枣核》。本课是复述技能教学的落实呈现。在本课的教学时,她延续庆六一·故事会的单元学习主情境。在真实活动事件的背书下,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复述故事、讲好故事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过程中,她重点聚焦训练同学借用表格梳理故事内容并以此为基点搭建复述支架的语文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不仅在借助支架复述文本方面的能力得到强化,更是由于本课为脍炙人口的地方特色民间故事,激发了同学内在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三、鲍晶晶老师点评《枣核》这一课。结合二年级学生实际学情,本文内容较易理解。鲍老师认为潘老师大胆放手,围绕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设置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出示问题之后,指示学生(以不指读的方式)去默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 既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其中表格输出的方式,既联结了课后练习要求,也为学生把握全文内容绘制了简单明了的学习脉络。
四、易错题分析。本次孔丹丹
潘玉茹萍 |
||
活动建议或反思 |
开课、评课和单元解读在同一个单元内,老师各抒己见。团队赛课体现的是团队的精神,团队精神的合协也为团队胜利带来希望,所以在这次赛课活动中,让人感受最深的,是赛前的磨课和赛后的展示,无论是谁,没有人敷衍了事,大家同心同德,互相讨论,提出中肯的意见,可行的建议,帮助准备教具,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亲密无间的团队精神。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朱春云 |
《枣核》评课稿
郑楼小学 鲍晶晶
《枣核》评课稿
《枣核》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悟语。潘老师的课堂一气呵成,过渡自然,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适当的情境既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潘老师在课堂伊始,借助红枣和枣核的实物,引导学生体会民间故事的枣核是一个枣核那样大的孩子,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变得有生气。激发了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兴趣,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动力。
潘老师字词教学扎实,多种方式读,加深记忆。检查预习环节中,理解“衙役”“惊堂木”等词时,借助语境和图片理解,巧妙攻克难关。也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
在读中大致感悟故事的主要内容后,引导学生了解到枣核的聪明和勇敢表现在哪些地方,放手让学生来讲,让学生讲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加深了。进而把握课文的主旨,为下面的复述奠定了基础。潘老师始终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用寥寥几语引导学生发现枣核动作背后的机智和勇敢。抓住如“吆喝”、“蹦”等动作的词,让学生更好的把握了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关于复述的方法也落实到位,同时还为学生留下了展示的空间。潘老师的教学具有大局观,她把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尝试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课堂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总之潘老师的课亮点很多,让我学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