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与乙肝

标签:
日本蜂胶乙肝病毒肝细胞 |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乙肝病毒携带者多达1.2亿人。我国每年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约120万人。我国有慢性肝炎病人已超过3000万人,每年死于肝病约3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为57.6%,也就是说,我国约6.9亿人已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乙肝病毒。
人体一旦患上乙型肝炎就极难治愈,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在亲情、婚姻、入学、就业、出国、社交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歧视。,当肝病一旦确诊就需要及时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否则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的治疗手段都比较片面,并不能解决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再加上陈旧的检测设备,许多患者因此被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1、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及症状
乙型肝炎是由一种脱氧核糖酸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乙肝通过血液和体液而传播,传播途径有注射、输血、日常生活接触等。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乙肝的重要传染源。
由于初患乙肝基本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常不被重视。随着体内乙肝病毒繁殖增多,对肝脏损害程度逐渐加重,相继产生一系列症状,如食欲不振,肝区不适或疼痛,睡眠不安,急躁易怒,乏力消瘦,厌油口干,消化不良,头昏腹胀,记忆力减退,精力体力明显不足,有的还会肝脾肿大。乙肝病人常表现出下列症状——发烧、头痛、恶心和上腹部胀痛。尿呈深黄色,病人还可能患黄疸病。
要使乙肝转阴,必需清除血液及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抑制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同时要强化自身免疫,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2、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
由于目前无肯定特效药物,乙型肝炎又是一种相对自限性疾病,所以在治疗上,应强调急性期严格消毒隔离,慢性期注意相应隔离措施,合理休息、合理饮食、适当营养,注意对症用药,要保肝不伤肝。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强调三分药制,七分调理。在心理素质上要有克敌制胜的坚强斗争意志,精神要愉快,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反对过度营养引起肥胖,除出现黄疸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显著上升时要卧床休息外,一般症状不多,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应适当活动,注意动静结合。用药切忌过多过杂,切勿有病乱投医滥用药,换药不宜太勤。选用抗病毒药、调整免疫药、活血化瘀药、抗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再生药物时,一定要有医生指导。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机制复杂、矛盾很多。既有乙肝病毒的持续存在,又有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既有肝细胞炎症、坏死,又有肝纤维组织增生、微循环血流瘀滞、肝血窦毛细血管化、肝脏缺血、缺氧及代谢障碍;既有肝脏本身病变,还有肝外病变。每个患者除有共性特点外,更有其个人特点。因此在治疗时必须仔细、全面了解病情,分析研究患者的主要矛盾,尽可能根据病程和病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个体特点,对症并合理地用药。
对乙肝病毒复制标志明显阳性的患者(如乙肝e抗原阳性,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及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阳性),应当选用抗病毒药;对以免疫功能紊乱为主的患者应选用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以微循环障碍为主的患者应用活血化瘀中西药改善微循环;肝细胞损害严重的患者应采用以保护肝细胞和修复为主的综合治疗。
3、蜂胶对乙肝的作用机理
正因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机制复杂、矛盾很多,所以说治疗乙肝既要杀灭乙肝病毒,又要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既要消除肝细胞炎症、防止坏死;又要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还要改善微循系统、以有提高人体新陈代谢;同时,治疗时也要兼顾肝脏本身病变,及肝外病变。而蜂胶恰恰是一种同时具备以上诸多功效的天然物质,国内外许多医学专家对蜂胶治疗乙型肝炎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的研究。
(1)蜂胶具有很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蜂胶原液中的黄酮类及萜烯类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和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不仅能够杀灭肝炎病毒,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强化、激活作用。
研究表明,蜂胶对多种病毒(包括乙肝病毒)有着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这是因为蜂胶中富含高良姜素、山奈酚、槲皮素、异戊基阿魏酸盐等杀病毒的有效成分。
(2)蜂胶能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的免疫球蛋白1gG、1gM可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易感的正常肝细胞,并增强吞噬或导致对感染了病毒的肝细胞的识别,发挥细胞毒作用,释放出的病毒可被体液免疫和吞噬细胞清除。致敏TDTH细胞可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如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可进入细胞内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酶),阻止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研究显示,蜂胶具有增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中咖啡酸、绿原酸、5-咖啡单宁酸以及多种低聚糖等是目前已经证明的有效成份。
(3)蜂胶对微循环系统有极好的改善作用。
蜂胶中丰富的黄酮类物质、萜烯类物质及维生素等多种成份,能够阻止血管硬化、降血脂、改善血流变等,所以蜂胶对改善微循环有着十分理想的作用。
(4)蜂胶可促进细胞再生,因而具有修复肝脏细胞的功能。
蜂胶有很好的保肝护肝功效,黄酮类物质,酚、酸类物质,如精氨酸、脯氨酸以及甲基3,4-二邻-咖啡单宁酸盐等可以促进细胞再生,防止肝脏纤维化、修复肝细胞。
1991年,Hollands等人研究指出,蜂胶中的黄酮类等活性物质,对肝脏有很强的保护作用,能够解除肝脏的毒素,减轻肝中毒。
并研究证实,蜂胶中的木脂素可以改善毒物对肝脏的影响,促进肝细胞的恢复。萜烯类物质有降转氨酶作用,对四氯化碳引起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硬变。
1994年,Gonzalez等人研究还发现,蜂胶的解毒作用与N-乙酰半光氨酸的解毒作用相似。
1996年,日本医学博士山本伦大报道,服用蜂胶不仅能使乙肝转阴,而且也能使丙肝转阴,同时对肝硬化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997年,卡明斯基(Kaminski)等人把蜂胶液注射到大白鼠体内,用检查肝脏酶活性的方法来评估蜂胶对乙肝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蜂胶液强有力地激活辅酶11和葡萄糖6一磷酸酯酶(G—6一P),能激活琥珀酸盐脱氢酶、腺苷三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酯酶。从而促进肝细胞的能量代谢及蛋白质、核酸合成等功能。
多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胶攻关项目小组等国内外40多家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蜂胶治疗,同时再配合大剂量(每日15-20克)服用蜂王浆,大多数患者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5、乙肝治疗最新进展
①日本中微子透析技术
这是目前世界最领先的肝病治疗技术之一,日本中微子透析技术是由日本神冈实验室于去年年前研发成功的一项尖端科技,他几乎凝结了当今世界最尖端科技成果。他利用中微子粒子射线的高穿透性和O质量性,直接穿透肝脏,对肝细胞进行直接照射治疗。中微子射线能够穿透肝组织越过各种抗药屏障,直接分解、破坏病毒的抗药性和复制模块,从而起到迅速治愈的目的。该技术诊疗方便、快速,当场见效。愈后不留根、不复发。它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肝病攻克技术之一,也是乙肝大三阳、小三阳、肝硬化治疗的必需性技术和不可替代性技术。在理想情况下,甚至可实现几次即愈。唯一缺点就是引进机构太过稀少,了解人不多。
②德国O3技术
紧邻日本中微子透析技术后问世的又一大顶尖肝病治疗科技,它主要依靠O3离子的高渗透性和附着性,通过直肠进入人体后迅速弥漫性游离,利用肝脏的合成、代谢功能使O3离子在聚集通过肝组织过程中密集附着于病毒的复制全过程中,一方面隔离病毒复制的参照样板,一方面破坏病毒复制赖以依靠的蛋白质和酶反应,从而实现快速治愈乙肝的目的。它与日本中微子技术被并称为世界二大肝病攻克技术。尤其在丙肝治疗方面,其神奇功效超越目前任何科技都更胜一筹。
③中国治疗性疫苗疗法
这是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一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成果。目前已进入临床三期“收官阶段”。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闻玉梅在参加由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承办的“第三届中日科学论坛”时透露,由其实验室承担的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将在今年底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届时,我国有望成为首个用治疗性疫苗治疗乙肝的国家。
据介绍,慢性乙型肝炎之所以难治,原因之一是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特异性免疫耐受。由于机体对HBV无免疫应答反应,使得病原微生物持续在人体内存在。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发的设想,就是希望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应答来对抗体内的病毒。
传统的预防性疫苗是调动正常人的免疫,而治疗性疫苗调动的是已经感染的病人的免疫,它介于药和预防性疫苗之间。早在1988年,闻玉梅带领的研究小组就开始研究一种由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成的免疫原性复合物,用其激活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降低病毒含量甚至清除病毒。动物模型试验完成后,又通过了安全性临床试验和二期临床试验。二期临床的结果表明,该疫苗具备比普通干扰素及其它药物更好的治疗效果。闻玉梅告诉记者,虽然三期临床试验到今年底才结束,但是她对结果充满信心,“我们用的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它可以使病人的身体对病毒从不认识到认识,再调动免疫应答来进行处理。最终效果力争接近或匹敌中微子和O3的理想功效”
由于个体免疫能力和健康程度存在差异,闻玉梅坦承,治疗性乙肝疫苗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治好所有病人,“能达到30%的治愈率就已经很好了”。闻玉梅打了个比喻:如果患者在治疗后乙肝病毒核酸下降,就可以得铜牌;如果E抗原转阴、E抗体出来,可以得银牌;如果表面抗原转阴、表面抗体出来,可以得金牌。“我们的目标是银牌,同时也在朝着目标努力,至于金牌虽然中微子和O3可以较大比率的拿到,但我们还不敢奢望像它们一样。”
虽然治疗性乙肝疫苗并非包治乙肝的灵丹妙药,但是相比干扰素而言,它具有副反应小、成本低、治疗周期短等优点。闻玉梅表示,如果临床结果满意,希望能尽快通过相关审批程序,走向市场为老百姓服务。我们国人也期待,希望早日诞生一个能够为中华民族争得骄傲和荣誉的国产技术。
以上:日本中微子技术、德国O3技术、治疗性疫苗代表着当今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最高水准和最先进水平。
④中国药物分子链接科技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国家863计划项目。由长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新技术研究所联合中科院生化所共同承担研发任务,于元旦前研发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的主旨在于解决药物应用过程中不同种类药物彼此分散独立,功效不高的问题。本项目通过尖端技术实现药物分子在体内的链接,从而实现对任何病原微生物的围剿。让治疗事半功倍。
肝细胞透析疗法
目前还处于临床试验和探索阶段,稍有不慎就会诱发癌变,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是那他当做噱头,隐瞒真相给患者违法使用。
生物体细胞疗法
此法仍处于临床探索实验阶段,真正具有较好实施能力的医院廖廖无几,现在网上发布的各类型部队医院此疗法信息全部属于假冒,或实施中仅仅是仿照,患者极易出现肿瘤病变。
乙肝病毒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病毒,它们躲藏在细胞核内,很难被杀死。当今在医学上还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目前在上述诸多疗法还未启用之前,常用的办法仍是注射干扰素,干扰素虽然能够暂时强制性提高免疫力,但大部分患者在注射干扰素后都会有不良反应。另一方面,注射干扰素也是一种十分昂贵的治疗方法,注射费一个月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给病人带来的经济负担极其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