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蜂毒膏药制剂依据与工艺

(2011-03-17 20:00:54)
标签:

膏药

蜂毒

四氧化三铅

摘要:膏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剂型之一,蜂毒膏药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制的,由于含有蜂毒等药物,所以具有外溥和内治的作用,应用方便,疗效显著。

关键词:膏药   蜂毒   制剂  工艺

 一、制剂依据

蜂毒在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神经炎、腰肌纤维组织炎、扭伤、头痛、震颤性麻痹、性功能衰退、冠心病、各型肝炎及肿瘤类等多种疾患中,显示着特出功效。然而用活蜂尾针或蜂毒注射用制剂于患部或穴位,不仅病人畏惧而痛苦,且易引起过敏,就诊与住院也不方便。国外重视应用蜂毒软膏等搽剂,却因药物暴露,药性易挥发,药质易粘去,所以疗效不够理想。

蜂毒膏药无上述弊端。膏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剂型之一,早在晋代的葛洪对膏药的制作就较有经验,廷至清代的吴师机有膏药的专著,现代医学专家研究证实:膏药作用于皮肤上时,由于角质的软化与皮脂的溶解作用,药物能够透入皮肤产生疗效。临床实践证明,其释放、穿透和吸收的速度较橡胶硬膏快而且持久。由于膏药的基质是较好的赋型剂之一,能适应较长时间的贴用,且兼有防腐、防燥和促进药物的吸收作用。加入控释与渗透剂,其促进药物吸收作用更强,有如80年代高科技产品的TTS(透皮给药系统)。

膏药在医药上,具有外治和内治作用,贴于一定的经络穴位,治疗多种内科病有一定的疗效。

膏药的作用机制,古代阐述较多,如吴师机的“截”、“拨”之说:“凡病所集聚之处,拨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患;病所经由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这与现代医学说中的论述似有相同之点。

蜂毒膏药就是我国古代医药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精制而而成。

二、制剂工艺

㈠基质原料

1、芝麻油:经验认为麻油比其它植物油质地纯、沸点低,熬炼时泡沫较少,不易溢锅,罅是成之膏药粘度大,外观光亮,且麻油药性清凉,辅有消炎等作用。

    2、黄丹:主要成份为四氧化三铅(Pb3O4),其纯度要求在95%以上,用前炒除水份,防止沉积锅底,同时也能促进氧化铅转化为四氧化三铅。

㈡制作工艺

药物配比为每Kg麻油中用南刺五加 100g、川乌25g、威灵仙25g、丹参25g、桃仁25g、虎杖25g、人发10g、蜂毒3g,控释与渗透4g。(此配方适用于风湿与类风湿等,其它病配方不同)。

1、炸料:将中药洗净、切片,投入油中先浸3天再加热,炸料开始时,火力稍大,待油沸腾约半小时,再将火力适当减小,以防油溢出锅外。加热时须搅拌,等到药料炸至外表深褐,内部焦黄为度,即去渣,过滤得药油。

2、炼油:使药油继续在锅内加热,使其氧化、聚合、增稠,以适合制膏药的要求,不能“太老”或“太嫩”。

3、下丹:下丹的比例,一般在冬季下丹200g/500g,春、秋两季下丹220g/500g,夏季下丹240g/500g。将油锅离火放稳,边下丹边搅拌,使丹与油化合。丹入油后,立即剧烈沸腾,起大量泡沫,散大量浓烟,应速 风,并以微量凉水喷入油膏中,使烟气散失。膏以不粘手、稠度适当为宜。

4、去火毒:除去油丹化合成膏药所产生的局部过量刺激因素的处理方法,称为“去火毒”。其方法是:将制成的膏药趁热徐倾入冷水中,用木棒不断搅动使成带状,以利冷却,凝结后取出反复捏压,去净内部水分,制成团状,将团快浸入冷水中数天,每天换水一次。

5、稀释蜂毒:先用三倍量的水预溶蜂毒,加入五倍量的麻油中,充分搅拌,加热去水分,以备加入膏药中。

6、摊涂:将去“火毒”的膏药加热溶化,加入已溶的蜂毒,充分搅匀,温度控制在70以下,用筷子挑起一定量即将凝固的膏药,放在预先用左手准备好的厚纸上的中间,以左手向反时方向转动,右手的筷子前端稍稍压住膏药也同时向顺时针方向移动,使成圆形的膏药后进行叠合。

蜂毒膏药的应用方法:

1、贴用膏药时,须预热软化,再贴于患部或循经取穴。两天更换1次,疗程一般为8-12天。严重病例,适当增加疗程。

2、体表揭除最后一张膏药时,如遇有少量残留膏质,可用卫生纸或旧纸稍加热贴在该处,一二次即粘尽残质,不能擦拭。

参考文献(略)

 

                                                                    注:(作者 李幸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