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每当提起肌肉起止点,我都深深的感到我们对于它们的记忆简直就是粗暴中透露着一种无奈。
无论是你的老师还是你的同学,描绘着记忆起止点对于康复专业以及手法治疗有着多么实用的时候,是否也像你介绍如何记住起止点?是否对方也可以像如数家珍一样娓娓道来每个肌肉的起止点呢?
其实很多人就是靠着书中的表格,活生生的把起止点背下来,那你背下来又能如何?不知道肌肉在哪里,体表标志不知道如何去找?只为一背解千愁。
基于这么多年的解剖学教学经验,我来教你如何去有效的记住肌肉起止点,这只是一个方法,但需要你付出很大的努力,但会相当的实用,我们学习从来不是向别人炫耀能背下多少,而是能真正的在身体中触摸到多少起止点。
一、骨骼的标志
这是记住肌肉起止点必须要拿下的,首先你要对骨骼重要标志相当了解,比如肱骨头周围的突起和凹陷,肱骨中段周围的突起和凹陷,肱骨下端周围的突起和凹陷。这是一个分段式逻辑,通过虚拟切割每一个骨骼,而长骨的重点标志和肌肉附着点无非就是在上、中、下区域。
对着骨架学习是必经的一步,而下一步就是如何通过自身的触摸来去感受到。因为骨骼表面被一层层的肌肉覆盖,所以几乎很多起止点触摸都是透过一层层的肌肉来感受。而此时,通过有效的移动肢体是我认为最好的方法。
比如进行上肢的内旋和外旋来触摸肱骨头周围的骨性结构,而对于活动度小的关节则要通过标志性的结构来去引导自己触摸一些临近的骨性标志。
除了移动肢体之外,不同的体位对于骨性标志触摸也是极其必要的手段,比如拱背的时候可以很好的触摸到椎骨的棘突。腰部适当后弯的时候,可以很好的触摸到肋骨的边缘和一些躯干前方浅表肌肉的起点。
同时要懂得对比记忆,比如上肢的肱骨和下肢股骨就是天生的一对。
2、肌肉功能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肌肉功能对于记忆肌肉起止点的真正意义,功能代表关节的运动方向,而运动方向代表一个肌肉从止点→起点的一个常见运动模式。
躯干肌肉中浅层的肌肉和运动相关性比较大,而深层肌肉则和结构稳定性关联较大。从浅表抓起,永远都要胜于从深层抓起。
3、肌肉走行
我个人经验,记住肌肉的走行有时候要比记住肌肉的起止点更有帮助,甚至可以让我们忽略肌肉起止点,尤其对于没有条件认识骨架的学生非常有用,而且实效性也比较强。
4、目的性要强
我们记忆肌肉起止点无非就是为了解除一些患者病痛,那么对于重灾区就要格外注意和用心记忆。比如附着于颈椎的肌肉统统的列出来,肩部周围,髋部周围,膝关节周围,腰部周围的肌肉都一一列出来,这样你就可以清晰明了的去记忆了。
5、自摸和互摸
专注不等于用心,专注源于我们不停的训练和强化自己技能。那么自摸和互摸就成为我们必要的强化手段。
对于在骨骼上认识的起止点的阶段,始终是初级阶段,请谨记:那只是我们记忆起止点的一个入门学习。
前一篇:解剖学经典题目分析之药物途径
后一篇:触诊与解剖学的关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