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西山拾零》之三十六:北京玉泉山

(2013-02-07 17:24:44)
标签:

转载

玉泉山真美,景色迷人!提前祝你阖家团圆,幸福美满!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0311EN00SIGT.gif

北京玉泉山

——《西山拾零》之三十六

    北京西北郊的“三山五园”是古时候著名的“皇家园林区”。三山五园中,人们最熟悉的是香山、静宜园(香山公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和圆明园,因为它们早已对社会公众开放;最不熟悉的当属位于圆明园南侧的畅春园,那里曾是清康熙皇帝长期驻跸,设朝听政,并最终晏驾的地方,只可惜晚清八国联军一把大火将畅春园烧殁了,此后也未复建,残留下两座寺门孤零零伫立在今北京大学的西门对面,知道的人不怎么多。

    三山五园中还有一山一园,对我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那就是颐和园西侧的玉泉山(静明园)。驾车常沿着北坞村路一路朝北开,只见玉泉山顶的玉峰塔迎面而来,而且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这画面在我们眼前重复了无数次,于是便无数次地幻想着登上山去一探究竟,结果却是无数次地止步于山下的高墙重门而梦醒。原来这座方圆近80公顷的玉泉山从未向公众开放,幽深静谧的园子实是藏龙卧虎之地,属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管辖,对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来说,神秘而又陌生。

    人都有好奇心。虽无缘进到园中游玩休憩,但每每经过它的身旁,总忍不住抬起头来仰望。玉泉山是北京西山东麓的一个小支脉,南北长3里,东西宽不足一里。她从周边平缓的地势中隆起,六峰连缀,好似舒缓乐曲中一串跳动的音符,让人精神一振;加之山上泉水涌流,林密草深,环境十分优美,遂成历代统治者的游幸避暑之地。早在1000年前的辽金时期,金章宗就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在这里修建了芙蓉殿,辟为“玉泉行宫”;后来元世祖忽必烈又在这里建昭化寺;明英宗朱祁镇建上、下华严寺;到了清康熙年间,康熙帝又将原有的行宫和寺庙进行大规模翻修和扩建,还把原来的“澄心园”改名为“静明园”。秀美壮丽的玉泉山静明园从此成为“三山五园”之一,名播四方。

    玉泉山自古以泉水取胜。据史料记载,玉泉山“土纹隐起,作苍龙鳞,沙痕石隙,随地皆泉”,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玉泉”由此得名。金章宗时期有“燕京八景”之称,“玉泉”因泉水“逶迤曲折,蜿蜿然其流若虹”而成为八景之一,定名为“玉泉垂虹”。明代有诗形容玉泉“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不与众泉同”,不但印证了玉泉的胜景,而且描述了玉泉水质的特别。玉泉的水质好,清冽甘甜,名不虚传,因为从元代起,玉泉诸水就被注入昆明湖,沿金水河流入元大都,专供宫城使用。明清时期,紫禁城中的用水也是玉泉山专供,每日晨钟鸣响,城西北的西直门缓缓打开,插着龙旗、盖着绣有龙纹的大苫布、盛满玉泉水的皇宫运水车总是第一个进城。久而久之,西直门便得了一个俗称:水门。

    清乾隆年间,正值太平盛世。志得意满的乾隆皇帝不仅喜欢到处巡视,而且特别喜爱题词命名,吟诗作赋,三山五园当然也是他的创作源泉之一。据说他曾多次到玉泉山游幸,反复观察后发现泉水从石缝中涌出,但并没有形成瀑布,远看近观都难当“垂虹”之名,倒是很像喷雾吐珠的济南“趵突泉”。于是他提起笔来,将“玉泉垂虹”改成了“玉泉趵突”,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曰:“玉泉昔日此垂虹,史笔谁真感慨中。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云空!廊池延月溶溶白,倒壁飞花淡淡红。笑我亦尝传耳食,未能免俗且雷同”。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四万余首,可惜文采一般,没有几首流传开。

其实,垂虹也好,趵突也罢,可能都没有错,只是时光流转改变了玉泉的容颜而已。金章宗时玉泉水盛,呈“玉虹”之洋洋大观;乾隆爷时玉泉水已小了一些,但仍能喷雾如珠,溅沫飞花,可见玉泉水的水势、水量随岁月流逝而减小。然而尽管如此,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玉泉山一带的泉水还是相当丰沛的,闻名遐迩的京西稻就是用玉泉水浇灌出来的。(黄鹂曾写过博文《玉泉山、石牌坊和京西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西山拾零”分类中查找浏览。)至于如今的玉泉山上到底还有没有泉水涌流?我们的确在玉泉山下北长河的入水口(也是玉泉山的出水口)看到了活水在流淌,但不知那“活水”究竟是清泠澄洁的玉泉呢,还是直接抽取的地下水?

    看不到水,那就看看山和山上的塔吧。玉泉山上有三座塔,因是皇家出资建造,造型优美别致,用料和做工都十分讲究,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西山一带独领风骚。矗立在玉泉山最高峰的是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八面七级密檐式宝塔,砖石结构,塔高近50米,底径近12米,名为“玉峰塔”。由于塔本身已接近20层楼高,又建在玉泉山的主峰之上,高大巍峨破云齐天的气势尽显无疑。古时候西郊一带地广人稀,只要一出城门,远远就能望见玉峰塔的身影。这一奇景被命名为“玉峰塔影”,不但收进了“静明十六景”,还成全了中国园林建造中最著名的“借景”之美:只要踏进颐和园的大门,沿湖游赏,无论你走到哪个地方,都能看到玉峰塔挺拔的身姿。湖光塔影,分外动人。

    顺着玉峰塔向北望去,玉泉山的最北端有一突起的孤峰,孤峰上挺立着一座通体洁白的宝塔。这是玉泉三塔中最漂亮的一座,名曰“妙高塔”。妙高塔是藏传佛教塔,大概与几朝皇帝的宗教信仰有关。金刚宝座塔即在一个石质高台上建造对称排列的五座小塔,中央的塔较大,四角的塔较小,最早是从印度引进的。但妙高塔与北京其他三座金刚宝座(真觉寺的五塔寺塔、西黄寺的清静化城塔和碧云寺的金刚宝座塔)在造型上差别很大,它的体积较小,五个塔都是白色的圆柱体,下圆上尖,就像五柄细长的锥子刺向天空,所以又被人们称作“锥子塔”。据说古时孤峰妙高塔有“金山之阳第一揽胜处”的美誉,因为玉泉山水源充足,邻近诸山又遮挡了西、北、东三面来风,气温较别处偏高,有水源的地方时常会有蒸汽升腾,形成烟岚雾霭,十分迷人。

    第三座塔“华藏塔”坐落在玉泉山的南侧,造型很别致。虽然也是八面七级的密檐式塔,塔的体量也很大(高近25米,底径5米有余),但远观此塔却并不显大,瘦瘦高高的,纤细如笋。据说华藏塔有三大特点:第一是“无材不石”,塔基、塔身、塔顶的宝葫芦,没有一砖一木,全部用青石和白石建成;第二是“无石不雕”,塔身所用石材,块块都经过精心雕镂,七层密檐下的斗拱和出椽,也都是精致的“仿木”雕造;第三是“无雕不奇”,塔身雕刻的各式图画,连缀起来就是《释迦牟尼出世入道圣迹图》,此外还有刻画当时士大夫阶层生活的大量民俗图画,从“洗浴临盆”、“闹儿嬉戏”、“启蒙攻读”、“春闱中举”、“夸官祭祖”、到“告老还乡”、“入土为安”。只可惜这些东西都是从书上看来的,没有“田野考察”佐证,不胜遗憾啊。

    因为喜欢玉泉山的美景,我们特在家里设计了一个山寨版的玉泉山——一个小小的山水盆景。虽为仿造,但玉峰塔、珍珠泉,湖中的鱼儿和荇菜花,一样也不少。对了,那金灿灿的荇菜花可是从玉泉山下北长河里采回家的真品哦。

请浏览图片:

金章宗时的“燕京八景”之一:玉泉垂虹图,图片来源:互联网

http://s2/mw690/66c95a37gd50df18ea6e1&690

地图上的玉泉山三塔

http://s3/bmiddle/66c95a37gd50df2a70a92&690

玉峰塔

http://s5/mw690/66c95a37gd50df6444d74&690

http://s12/mw690/66c95a37gd50df6bf8b6b&690

妙高塔

http://s6/mw690/66c95a37gd50df87a8a95&690

http://s15/mw690/66c95a37gd50df906db1e&690

华藏塔

http://s7/mw690/66c95a37gd50dfbcb26c6&690

不知摄于何年的双塔老照片(华藏塔和玉峰塔),图片来源:互联网

http://s13/mw690/66c95a37gd50dfce2a9fc&690

今日双塔

http://s5/mw690/66c95a37gd50e02d7efa4&690

玉泉山下北长河

http://s1/mw690/66c95a37gd50e0427a530&690

中国园林修造史上最经典的“借景”艺术:湖光塔影

http://s2/mw690/66c95a37gd50e7ec510d1&690

http://s12/mw690/66c95a37gd50e7f23108b&690

我们家里的玉泉山

http://s14/mw690/66c95a37gd50e8117bb7d&690

金灿灿的荇菜花是从北长河采回来的

http://s13/bmiddle/66c95a37gd50e81f57bdc&690

玉泉山下凌波仙子竞相吐艳,恭祝各位朋友们蛇年春节快乐!

http://s14/bmiddle/66c95a37gd50e8324311d&690

(全文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