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体 的 奥 秘 作者:津生
(2011-07-24 16:42:00)
标签:
人体的奥秘健康 |
同学们知道吗,我们人体有很多既简单又复杂的奥秘,这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简单问题,很有意思!下面我们就一一揭晓。
人走路为什麽要摆起手臂
同学们可以试试,如果行走不摆臂,会东倒西歪走不稳,还会感到很累。所以,我们一般的答案是:摆臂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利于保持重心稳定,走路更省力,摆臂可以动用更多的肌肉来协调稳定。
Collins团队的研究人员为了测算每一种行走方式的耗氧量,安装了三维测力板系统(force plates)来测量在脚尖处产生的动力作用,对十个对象的行走过程进行了拍摄。
通过对耗氧量的测试结果显示:行走时不挥动手臂要比自然地挥动手臂多消耗10%的能量,而同手同脚地顺边行走,则要多消耗26%的能量。
由此,可以肯定地讲:走路时挥动手臂不但可以省力,还可以抵消腿部的惯性,降低能量消耗并保护膝盖。
牙齿的“形状”和咀嚼功能
古人号称“笑不露齿”,现代人有一口整齐白彻的牙,首先给人以良好的印象,也是美的象征。
同学们可以照照镜子,看看我们的牙齿上面,都是崎岖不平的,“形态”很不美观,这是为什麽呢?对了,是为了更好的咀嚼食物。
我们都学过力学,两个平面是很难将食物碾碎的,像中药房里的捣药罐,是借助凹槽将药物捣碎的,蚂蚱的牙齿也是锯齿形的,这样的实例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是的,牙齿面上每一个斜面和牙嵴都有它的特殊功能,我们的“门牙”主导切割功能,“虎牙”负责撕裂功能,它们相互协作将食物嚼细,然后自然经过食道咽入胃里,被人体消化吸收。
大家想一想:面对美味的鲑鱼和芦笋时,你究竟是“门牙”还是“臼齿”(后槽牙)吃呢?是的,“门牙”比较适合分解肉类和蔬菜,而骨头或者坚果类的食物更适于由“后槽牙”来分解,这些我们在生活中也都有体会吧。
英国的国布里斯托大学地球科学系的古生物学家Philip Anderson曾以鲑鱼和芦笋为对象进行了试验。他拿来两把锋利的刀具,以四种不同的方式对容易变形的鲑鱼和相对不易变形的芦笋进行切割,并测量了切割这两种食物所需的能量(如图)。
在第一种方式中,两把刀的刀刃相互平行;
在第二种方式中,位于上方的那把刀倾斜成与地面成30度角,以便于对食物进行斜向切割。
在第三种方式中,两把刀仍然互相平行,因为食物两边被两把刀之间两片直立刀背固定住了,所以食物不会被切扁,
第四种方式则是把上面的那把刀截断码成倒V形,这样就既能斜向切割,也能垂直切割。
呵呵!下次你们面对美味的鲑鱼和芦笋时,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吧!
我们为何要咀嚼食物?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大家都会说,咀碎了才有利于吞咽食物啊!
但是,20世纪90年代,香港大学解剖系的Jon Prinz和Lucas就对这种说法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哺乳动物在吞咽时,食物一路径直到了胃里,如果食物的碎颗粒没能沿正确的路径进入人体的话,那么人就会有窒息的危险。”
随即,他召集了一些志愿者,并让他们吃下切成丁的胡萝卜以及果仁,同时记录下他们在吞咽食物之前咀嚼的次数,经过试验证明:人们咀嚼的过程就是在舌头的帮助下,将食物碾压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丸子类的形状物,这样,食物就可以被安全地吞咽下去了!
这个说法是不是有些新意呢?
指甲的秘密
我们大家都有指甲,指甲的作用是什麽呢?
奥!不错!是保护手指/脚趾/爪子在运动的时候不受伤害!大家想想,如果没有脚趾甲,走路会很疼吧!如果没有手指甲,很多活儿干起来会不得劲吧!
这个问题涉及到力学知识。比如,你在一个缝隙里面插一块木板,你不管从那个方向(当然除了侧面)给它施加一定的力量,最后都转化成木板上下面上在承受。所以很容易横向断裂。
同学们在小时候曾经咬过指甲吧,有的同学指甲也发生过断裂吧。然而指甲却几乎从来不会纵向朝着肉里的方向断裂。相反,指甲会横向折断,然后自己就掉下来了。原来,这是因为指甲有很多片状的层,所以不会按表面纹理断裂,一般都是向着横向的方向受力,断也就是横向啦!.....
指甲上面还有一些薄层,这些薄层上的纤维是沿着各个不同的方向排列的。它们赋予了指甲一定的曲张力,起到了第一时间保护指甲的作用。指甲的精巧构造有点像“三明治”,一层一层的相互连接,互相作用。指甲中心的角蛋白纤维,是与指甲基部那块半月形平行排列的。
当然,指甲也会有结构上的缺陷:由于最外层的边缘没有纤维层,因此我们有时也会发生最外侧的指甲纵向劈裂,导致指甲边缘处流血,并常伴有疼痛。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或运动时要保护指甲,使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同学们,以上的人体奥妙,你们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