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见词牌名及其格律平仄韵律【文化常识】

(2021-08-28 14:37:24)
标签:

文化

文化常识

分类: 文化艺术

常见词牌名及其格律平仄韵律 
一、平韵格
1
、十六字令
因全词仅十六字而得名。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单调(只一阙),四句,十六字,三平韵,属于最短的词。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
定格: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红体“平”为韵脚
例词: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蔡伸《十六字令(天)》)
2
、捣练子
白练是古代一种丝织品,制作中要经过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捣的工序,一般由妇女操作。宋人黄舆所编《梅苑》中收入无名氏词八首,其一首起句为“捣练子”,即以此为词名。又名《咏捣练》、《捣练子令》、《夜如年》、《杵声齐》、《夜捣衣》、《剪征袍》、《望夫妇》、《深院月》。单调(只一阙),二十七字,三平韵。也有双调(二阙)者: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定格: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例词: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
双调: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中,中中平。
例词:心自小,玉钗头。月娥飞下白苹洲。水中仙,月下游。
江汉佩,洞庭舟。香名薄幸寄青楼。问何如,打拍浮。
——(李石《捣练子(心自小)》)
3
、忆江南
又名《江南好》、《望江南》、《梦江南》、《梦江口》、《谢秋娘》、《春去也》、《归塞北》。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北宋起开始有双调,实际不过是将单片重复而已。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
定格: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例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双调例词: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春未老)》),有下划线者为对偶句
4
、江城子
又称《江神子》。三十五字,五平韵。结有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作七言一句者。宋人多依原曲重增一片。
定格: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牛峤《江城子(
飞起郡城东)》——
飞起郡城东。碧江空,半滩风。越王宫殿,叶藕花中。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濛濛
【注】第一句可作“仄仄平平仄仄平”。第四句前四字亦可作“仄仄平平”。
双调例词: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它例词】欧阳炯:《江城子》“如”,增字。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5
、长相思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山渐青》、《越山青》、《双红豆》、《忆多娇》、《长思仙》等。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平韵,一叠韵,一韵到底。
定格:中中平,〖中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平。
中中平,〖中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平。
例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为叠韵
6
、浣溪沙
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二句多用对偶。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全同。
浣溪沙
定格:中仄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例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
不语恨春残。
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
定格: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上片第三句末三字,可作“平仄仄”。
例词:李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永,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7
、阮郎归
凄音。又名《醉桃源》、《醉桃园》、《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后阕起首两句要对仗。
定格:中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中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例词:晏几道《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8
、画堂春
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山谷琴趣外篇》于两结句各添一字。
  
定格: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
例词: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其它例词】黄庭坚:《画堂春》添字(摩围小隐枕蛮江)
摩围小隐枕蛮江,蛛丝闲锁晴窗。水风山影上修廊,不到晚来凉。
相伴蝶穿花径,独飞鸥舞溪光。不因送客下绳床,添火注炉香。
9
、太常引
又名《太清引》,四十九字,双调,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两结句倒数第二字定要去声。
定格: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去平。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去平。
(其中:“去”为去声)
例词:辛弃疾《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
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0
、鹧鸪天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骊歌一叠》。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
  
定格: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例词: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
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11
、小重山
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
定格: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例词: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卧思陈事暗销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绕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韦庄《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
12
、水调歌头
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定格: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例词: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相猜鸥鸟,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注】前片第三、四句,后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也可作上四下七。平仄可出入处颇多,须善掌握调配。
13
、沁园春
又名《寿星明》。一百一十四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亦有于过片处增一暗韵者。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情感。
定格: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
中仄平,仄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例词: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零落如云,又岂料如今馀此身。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吾何恨,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
    过片“亲”字是暗韵(可押可不押),粗体汉字为领字格。【注】前片第四句与后片第三句皆以一字领下四言四句,前后片结尾并以一字领下四言二句,宜用去声字。

 

常见词牌名及其格律韵律——(二)

二、仄韵格

1、如梦令
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定格:中仄中平平,中仄中平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平〗,中仄仄平平。(粗体“”为韵脚)
例词: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存
《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2
、点绛唇
亦称《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韵,二十一字,用仙吕调,共四十一字。上片第八字,有增一韵者。
定格:中仄平平,中平中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例词:荫绿围红,飞琼家在桃源住。画桥当路,临水双朱户。
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颦不语,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冯延巳《点绛唇(荫绿围红)》)
3
、谒金门
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
杨花落》、《出塞》、《东风吹酒面》、《不怕醉》、《醉花春》、《春早湖山》。四十五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定格:平中,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中,中仄中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
例词: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看君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韦庄《谒金门(空相忆)》)
4
、鹊桥仙
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前后阕首两句要求对仗。亦有上下片各四仄韵者。
定格:中平中,中平中,中仄中平中。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
中平中,中平中,中仄中平中。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
例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5
、踏莎行
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
定格:中仄平平,中平中,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中平中,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
例词: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6
、蝶恋花
亦称《鹊踏枝》、《凤栖梧》。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定格:中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
例词: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7
、钗头凤
又名《折红英》。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递换。声情凄紧。有很多古代和现代诗人,都以此曲调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词。
定格: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中平平仄,仄平平,〖〗,〖〗。
例词:——(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8
、渔家傲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仄韵,句句用韵,一韵到底。
定格: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平中,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平中,中平中仄平平
例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9
、苏幕遮
亦称《鬓云松令》、《古调歌》、《云雾敛》、般涉调》。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定格:仄平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例词:(梅尧臣《苏幕遮(露堤平)》)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
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10
、锦缠道
亦称《锦缠头》、《锦缠绊》。六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过片及第五句并是上一、下四句法。
定格: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词:——(宋祁《锦缠道(燕子呢喃)》)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11
、念奴娇
兹以《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情者,宜用入声韵部。另有平韵一格,附着于后。
定格(念奴娇、湘月)——例词:苏轼《念奴娇(凭高眺远)》
中平中仄,仄平中中仄,中平平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中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变格一(念奴娇、酹江月)——例词: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平平平仄,仄中平仄平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中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平
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
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仄平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中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变格二(平格韵)——例词:叶梦得《念奴娇(洞庭波冷)》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
洞庭波冷,望冰轮初转,沧海沉沉。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
万顷孤光云阵卷,长笛吹破层阴。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
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酒阑歌罢,至今鼍怒龙吟。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
回首江海平生,漂流容易散,佳会难寻。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
缥缈高城风露爽,独倚危槛重临。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
醉倒清尊,
娥应笑,犹有向来心。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广寒宫殿,为余聊借琼林。
12
、永遇乐
又名《消息》。一百四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定格:
平仄平平,中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中仄,仄平中中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中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例词:——(苏轼《永遇乐(长忆别时)》)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常见词牌名及其格律韵律——(三)

三、平仄韵转换格、通叶格、错叶格

(一)平仄韵转换格 
1
、昭君怨
又名《宴西园》、《一痕沙》。四十字,全阕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定格和例词:(万俟咏《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
中仄中平中,中仄中平中。中仄仄平,仄平
中仄中平中,中仄中平中。中仄仄平,仄平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阑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2
、菩萨蛮
亦作《菩萨
》,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共四十四字。
定格和例词:(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中平平仄
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仄平,中平平仄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3
、清平乐
亦称《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双调四十六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三平韵,平仄换韵。
定格和例词:(韦庄《清平乐(野花芳草)》)
中平中,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中平中
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例词二: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
、更漏子
亦称《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
词体主要有三:
一体即温庭筠“玉炉香”词,双调四十六字,前片六句两仄韵,两平韵;后片六句三仄韵,两平韵。仄韵平韵依次递转,不同部错韵。亦有过片不用韵者,平仄与上片全同。
一体即韦庄“钟鼓寒”,词,字数,句度均与温词略同,唯换头句不用韵。
一体列宋杜安世“遥远途程”词,双调,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句,五平韵。其词独列一体,与四十六字体迥异。
三体中,以四十六字体为正体。该体的作法是:起为三字对句,而平仄互异。第三句为六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第四、五句换平韵,亦为三字对句。第六句五字,第一字宜仄。第三字宜平。后半起句即用韵,第二句不用对偶。第三句以下,均与前同。
定格和例词:(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仄平平,平仄。中仄中平中中仄仄,仄平,中平中仄
平中,中平,中仄中平中。中中仄,仄平,中平中仄
玉炉香,红烛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例词二——: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仄平平,平仄
柳丝长,春雨细,
中仄中平中
花外漏声迢递。
中仄仄,仄平,中平中仄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平中,中平,中仄中平中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中中仄,仄平,中平中仄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5
、虞美人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格一:例词(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格二:例词(顾
《虞美人(深闺春色劳思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娇啭
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锁窗前。
凭栏愁立双蛾细,柳影斜摇砌。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二)平仄韵通叶格
6
、西江月
又名《步虚词》、《白苹香》、《江月令》。兹以柳永词为准。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定格和例词:(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中仄平平中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中仄平平中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三)平仄韵错叶格
7
、荷叶杯
《金奁集》入“双调”。单调小令,二十三字。温庭筠体以两平韵为主,四仄韵转换错叶。韦庄体重填一片,增四字,以上下片各三平韵为主,错叶二仄韵。
定格——例词:温庭筠《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
中仄中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变格——例词:韦庄《荷叶杯(绝代佳人难得)》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
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
8
、相见欢
亦称《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定格:中平中仄平,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
中中,中平,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平
例词:(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其它例词】赵令
:《乌夜啼》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
舞镜鸾衾翠减,啼朱凤蜡红。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

韵脚的基本释义

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引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

古诗和词中的中平中仄仄平平是什么意思?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中”指的是该处字可平可仄,也就是你不必考虑读音问题填任何字都可以.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双声、叠韵

双声、叠韵是汉语音韵学的两个重要术语。所谓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也叫声纽)相同,

这两个字一般都组合成双音词。例如:“仿佛”(f?ng fú)两个字的声母都是“f”。“颠倒

”(din d?o)两个字的声母都是“d”。所谓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部相同,这两个字一般也都组合成双音词。例如:“从容”(cóng róng)这两个字同属“ong”韵。“披靡”(p mí)两个字同属“i”韵。这里所说的韵部是指韵腹、韵尾相同,韵头不一定相同。例如“荒唐”(hung táng)是叠韵,两个字的韵腹、韵尾相同,但“荒”字有韵头“u”,“唐”字没有。

双声、叠韵和古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关系。古汉语的双音单纯词大部分是联绵词(指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拆开解释的词),而联绵词又大多是用双声、叠韵的方式构成的。例如:

双声的:蜘蛛  流离  踌躇  留连  慷慨  参差  含胡  玲珑  坎坷

叠韵的:螳螂  葫芦  昆仑  盘桓  绸缪  因循  逍遥  徘徊  缠绵  蹉跎

双声兼叠韵的:辗转  辘轳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经常用在一起的同义词或反义词也往往用双声、叠韵的方式构成。例如:

双声的:亲戚  妻妾  男女  饥馑  踊跃  洒扫  加减  灭明  文武  褒贬  消息

叠韵的:经营  贪婪  寒暖  刚强  旦晚  聪聋

双声兼叠韵的:夫妇  闷懑

双声、叠韵和反切的关系也很密切。反切是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它采取双声、叠韵的方式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音。反切的规律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声调。例如“田”字的注音是“徒年切”,就是“徒”和“年”相拼,取“徒”的声母t和“年”字的韵母、声调ián而拼成tián“田”的音。可见,反切上字与所切的字声母相同,形成双声,如“徒”和“田”的声母都是t;反切下字与所切的字韵母相同,形成叠韵,如“年”和“田”的韵母都是ian。下边的例子也都是这样:

东,得红切唐,徒郎切

都,当孤切送,苏弄切

困,苦闷切却,去约切

双声、叠韵和训诂也大有关系。训诂就是从字(词)的声音、意义或形体等方面来解释古书

中词句的意义的。训诂中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词)义的所谓音训,跟双声、叠韵的

关系最为密切。音训中有双声为训的。例如:复,反也。(《尔雅》)

改,更也。更,改也。(《说文解字》)

火,化也。(《释名》)

有叠韵为训的。例如:

坎,陷也。(《易经》)

谷, 禄也。(《尔雅》)

天,颠也。(《说文解字》)

双声、叠韵词的表现力很强。诗歌中用上双声叠韵词既可描绘事物的声色形状,还可使节律和谐,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音乐美。例如《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用了“参差”“窈窕”“辗转”等双声、叠韵词。“参差”描绘荇菜的长短不齐,

“窈窕”形容“淑女”的美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而且“参差”在诗中出现了三次,“窈窕”出现了四次,从而取得了回环反复的效果,增强了节奏感,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声韵节律之美。

对偶句

对偶句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

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一般的写作中,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就行了,不一定讲究平仄,这叫宽对。对偶形式的修辞方式,在诗歌、对联中出现最为普遍。 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人们所熟悉的对联就是一组对偶句。根据意义的不同,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三种。比如: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正对--意义相近,互为补充。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

满招损,谦受益。(反对--意义相反,互相映照。《尚书·大禹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串对--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等关系。(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对偶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1.正对: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

2.反对: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反的对偶句子叫反对。

3.串对:又叫连对,流水对。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这种对偶句子称为串对。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1.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2.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不那么严格。

3.对偶里面是两个语言单位,且字数相同。

 

举例

1.东风恶,欢情薄。

2.浮云富贵,粪土王侯。

3.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4.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夜饮客吞杯底月,春游人醉水中天。

8.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载素冠。

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0.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霜封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11.人去堂空朝雨暮云难见影,琴调弦绝高山流水少知音。

12.竹径萧条平生壮志三更梦,云山缥缈万里秋风一雁哀。

13.忠魂不泯一腔热血化春雨,大义凛然千秋壮志泣鬼神。

14.枫叶四弦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15.菱花镜孤哉惨听秋风吹落叶,锦机声寂矣愁看夜月照空帏。

16.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领字格

“领字”是词中的一个特别概念。所谓领字,即句中出现的某一个字或词,单独使用不能构成意义,必须带动下文,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领格字以第一个字领本字后面的几个字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或兼领以下一句或几句。这一字的领格字一般称“一字豆”,照前人的解释,整句为句,半句为读,“读”音“豆”,故借用“豆”字。读时梢作停顿。这些领字,多为虚字,也有动词。

 

领字多用于慢词长调,在短调小令中很少见但也有。它们大多出现在词中意思转折处,使上下文自然结合,起过渡或者联系的作用,一般多用去声字担任。

领字有一个字的,叫“一字领”或“一字豆”。常见的有:

正、但、基、任、况、更、奈、叹、对、想、料、嗟、惜、尚、

且、乍、又、渐、纵、方、看、恨、怕、怅、问、便、恰、望、

念、算、漫、早、莫、记、把、等字

如刘过《醉太平?闺情》: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绡香暖银屏,更那堪酒醒。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

领字是两个字的叫“二字领”或“二字豆”,常见的有:

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

却忆、却又、恰又、恰是、恰似、绝似、犹还、又还、忘却、纵把、

拼把、哪知、哪番、哪堪、堪羡、何自、何奈、谁料、漫道、怎奈、

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

多少、怎禁、等词

三个字的叫“三字领”或“三字豆”,常见的有:

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

最难禁、更何堪、更那堪、更那知、君知否、君不见、君莫问、

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

倩何人、怎禁得、且消受、都附与、空负了、嗟多少、更能消、

待行到、待从头、便有人等等。

了解了领格,就千万不能把它忽略了,我们填词,不是简单地按照词牌的格律用同样的平仄字填上去,而是要认真地研究这词牌的格律,在某个句式中要用领格字的,就一定要用!

 

定格 变格

1、定格就是那个词牌的最常用的写法,

2、别格就是那个词牌的另外一种写法,是词人根据定格或加字或减字形成的另一种格式。

3、中就是这个字平仄都可以用。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诗词有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点,要学好它,除了要基本上掌握平仄、音韵、粘对、对仗等基本格律外,还要掌握诗词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如铺陈、比喻、起兴、夸张、虚实、对比、通感等等。而诗词中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每位诗人写诗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个道理同书法是相通的。学作诗词从哪位诗人入手,这也和书法学习一样,“性之所近者”当为首选。

学古诗词可以先学格律,格律可以先读王力的《诗词格律》,一般几天就可以通过。然后宜从律诗入手,五律多读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七律多读杜甫、李商隐、苏东坡、黄庭坚的作品。最好先背上几百首,培养感觉。

诗可从小处学,比如你的学法;也可从大处学,即先背熟许多。小处学的好处是可得精致,坏处是难放的开;大处学的好处是可见大气,但容易粗陋。最好的方法却是在网上,写来贴上去,自会有好事者评说讨论,一来二去,进步不快也难

辨别体格法

律诗正格,八句成章。一、二句为首联,可对可不对;三、四句为颌联,不能不对;五、六句为颈联,亦不能不对;七、八句为结联,则亦可对可不对。

然正格之外,又有变格。唐以来均盛行之,但初学作诗,总以正格为是。若不注重体格,谬托古人变格之说,好高骛远,随意吟咏,势必不能形似而贻画虎不成之诮。兹特将律诗中各种变格,分别言之于下,学者不可不细辨也。

拗体格 对偶与正格相同,但句中平仄不似正格之稳顺,即所谓拗句是也。

偷春格第一联对,第二联不对,是将第二联换向第一联。犹之梅花在冬,偷春色而先开也,故云。

借对格又谓之假对格。借同音之字作对,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借杨为羊梅”之类。

交股对格如“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二句。“密”与“多”对,“少”与“疏”对。是上下交股对也。

隔句遥对格又谓之“隔扇对”格。如郑谷《吊僧》诗之前半首云:“几思闻静语,夜雨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第四句与第二句遥对也。

八句全对格始于初唐,如李峤《主家山第》诗之类。(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羽骑参差花外转,霓旌摇曳日边回。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

八句全不对格如孟浩然《舟中晓望》诗之类。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五六句对余全不对格如贾岛“下第”诗(下第惟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旁?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及李白“鹦鹉洲”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