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文修辞(四篇)

(2014-03-14 13:57:14)
标签:

互文修辞格

语文知识辑录

教育

分类: 语文知识

                           【一】
互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运用互文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得更加深刻。中学语文教材中运用互文的例句有很多,要准确地理解这些句子先要了解有关互文的基本知识。
互文的常见形式有以下几种,现结合教材中的例句分别加以说明:
1、本句互文:指同一个句子中有些词语相互映衬呼应,合而见义。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前一句中,“主人”与“客”互补,意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
2、对句互文:指上下句互相隐含词语,两相映衬,文义呼应。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中“将军”与“壮士”互补,意为将军和壮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孔雀东南飞》)”中“左手”与“右手”互补,意为两手中一手拿刀尺一手拿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孔雀东南飞》)”中“朝”与“晚”成互文,意为一天之中就做成了绣夹裙和单罗衫;“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中“东西”与“左右”互相补充,意为四面八方都种植了松柏梧桐;“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中“朝”与“夕”互补,意为一天到晚时时刻刻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的前句中“秦”与“汉”互补,意为秦汉时期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期的关隘。
3、排比互文: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四个词语互相补充,意为到东南西北等市场上去买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4、重章互文:指把完整的意思拆开,分别放到各章中去。理解时要把各章内容互相参照,相互补充。这种用法在《诗经》中较为多见,如:“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诗经·魏风·伐檀》)”中“伐檀”“伐辐”“伐轮”互补,意为砍伐用来造车的木料。

                                                 【二】
互文修辞手法并不属于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使用的地方较多。因此,了解互文修辞手法的形式和作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互文特点:
互文,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它的基本意思是“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对镜”,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当窗”,两个词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补充,就构成了互文。用简明的话说,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花黄帖在脸上”。
二、互文类型:
1、单句互文: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如: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2、偶句互文: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如: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廉暮卷西山雨。(王勃)
桃红复含夜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乐》)
3、多句互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交互成文,合而见义。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三、运用互文的好处
(一)运用互文,精练且形式整齐。如果不用互文,那就显得非常拖沓累赘了。如: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阿房宫赋》)
这句是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银财宝是六国君主所经营、收藏、积累起来的精英。
(二)运用互文,对称和谐,含蓄、互补,扩大了意义的容量。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意思是“不因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
(三)运用互文,使诗文音调明快,增强了诗文的音韵美。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这里使用排比句式,突出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四、准确翻译古诗文中的互文句子,全面理解语意。方法有:
1、把互相包含、彼此渗透的词语相加,合而见义。如: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翻译为: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夜晚我们把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正确的理解应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3)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家》)
这个互文句极写塞外苦寒的军旅生活。如果仅从字面理解,意为“将军冷得连弓都拉不开,都护冷得连铁甲都难以穿上身。”完整的意思应是“将军、都护角弓不得控,将军、都护铁衣冷难着”。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优美。
2、对两事各举一边的互文,使用概括整合法加以翻译。
(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句中“东西”、“南北”互文,“叫嚣”与“隳突”合指兼顾,意为“(悍吏们)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只有这样理解这句话,才更显“悍吏”之悍。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是四个相关的文句,句中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构成了互文。翻译时如果使用相加法,则为“(木兰)到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去买骏马,买鞍鞯,买辔头,买长鞭”,自然也讲得通,但未免累赘,如将其概括一下,则为“到各处的市场上去买出征的骏马和马具”,就显得更简洁一些。
(3)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可理解为“(兰芝)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掌握了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技能”,表现了兰芝的多才多艺和知书达礼。并非一年学会一种。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可以概括翻译为“在战败的危难时刻我接受了使命”。
               
                                           【三】
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土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它是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比如: A有B,C有D。如果是互文,就是说: A和B都有C和D。运用互文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得更加深刻。理解的方法、是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而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只从字面上去解释
一.(同)本句互文:指同一个句子中有些词语相互映衬呼应,合而见义,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前一句中,“主人”与“客”互补,意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一起上船。
1.朝晖夕阴。《岳阳楼记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2.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4.“东船西舫悄无言”
5.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6.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7.“东犬西吠”
二.邻句互文(对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指上下句互相隐含词语,两相映衬,文义呼应。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中“将军”与“壮士”互补,意为将军和壮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归来;如果翻译成“将军经过百战之后都战死了,回来的都是久经战场的壮士”,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逻辑上讲不通,就是因为它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这一句是说:“将军和壮士经历了很多年征战,有的战死,有的归来”。应该翻译成“将军和壮士们经过多年征战,有的光荣殉国,有的载誉而归”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它的基本意思是“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对镜”. 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当窗”,两个词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补充.就构成了互文。用简明的话说,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互文大多由两个分勾组成,也有由一个句于或四个分句组成的。 “当窗”与“对镜”为互文。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云鬓并帖上黄花,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贴花黄”只对镜而不当窗。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了木兰回到久别的家中的欢喜之情。
4.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孔雀东南飞》)中“左手”与“右手”互补,意为两手中一手拿刀尺一手拿绫 罗;
5.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孔雀东南飞》)中“朝”与“晚”成互文,意为一天之中就做成了绣夹裙和单罗衫;
6.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中“东西”与“左右”互相补充,意为四面八方都种植了松柏梧桐;
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中“朝”与“夕”互补,意为一天到晚时时刻刻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
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两个相对的文旬。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看;就会理解为“和我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和我往来的没有无知的人”。把两句联系起来看、原来“谈笑”和“往来”构成了互文。它的基本意思是“谈笑往来有鸿儒,谈笑往来无自丁”,译成“和我谈笺往来的都是博学之士,没有无知识的人
9、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10.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意思是 不因“物”﹝所处的环境﹞或“己”﹝个人的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三、排比互文: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是四个相关的文句。如果把分句割裂开来,就会误解为木兰每去一处只买一样东西,哪有这样机械呢?仔细一想,句中的“东市”“西市”“南市”“北市”构成了互文。“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四个词语互相补充,意为到东南西北等市场上去买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简而言之,就是到处去买出征的器具。作者把它分开来写,是为了诗句的整齐和音调的和谐。
2.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同上文)“十三……十六……”凡指兰芝出嫁前已具备了很好的才能与品德,不必拘泥于哪年学了什么。
四.重章互文:指把完整的意思拆开,分别放到各章中去。理解时要把各章内容互相参照,相互补充。这种用法在《诗经》中较为多见,如:“坎坎伐檀兮——;坎坎伐辐兮——;坎坎伐轮兮——。(《诗经·魏风·伐檀》)”中“伐檀”“伐辐”“伐轮”互补,意为砍伐用来造车的木料。
古代汉语中对互文修辞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比如上面例子。
二、语义特征:互补。比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四】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互言、互辞、互体,相对为文”,是“在连贯性的语句中,某些词语依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省下了下文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可见,互文属古文修辞方法之一,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译。
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考虑,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综观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的几十处,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按语言形式来划分,互文可分为短语(含成语)互文、单句互文、偶句互文及多句互文四种形式,其中短语互文、偶句互文比较常见。
(一)、短语互文 就是一个短语中前后两部分的词语构成互文,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例如:
1、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2、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
例1“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
例2“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二)、单句互文 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所谓单句互文者,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是也。例如:
3、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4、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例3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讲不通意思。
例4由“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两部分组成,前者省“汉”和“关”,后者省“秦”和“明月”,可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 
(三)、偶句互文 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例如:
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
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例5这两句互文,不能说成“在东西呼叫,在南北骚扰”。应作:在东西南北叫扰乱,在南北东西骚扰呼叫来理解。这里的“叫嚣”和“隳突”,“东西”和“南北”是互相渗透,相互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例6是“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的浓缩形式。例7应理解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
(四)、多句互文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例如:
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可理解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表现出木兰征战前的紧张忙碌。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译: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译: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译: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
  6、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