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五谷杂粮”11年专利打造再寻“长寿密码”

长寿研究专家解读:药补不如食补
喜闻如皋“五谷杂粮”作为“世界第六长寿乡”的代表性长寿食品,获检确实富含人体必需的硒元素,如皋市中医院研究员、如皋市长寿研究会理事陈飞十分高兴。他这样解读: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硒元素是人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如果合理应用,它将治疗和预防不少疾病。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已将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硒列为15种每日膳食营养素之一,每天应适当摄取。近年来,根据“药补不如食补”的中医学理论,人们每天通过饮食富硒食品,达到补充人体有机硒的目的,是经济、安全、有效的途径,特别是通过富硒玉米等补硒,能收到较好效果。
据陈飞介绍,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长寿老人的硒水平比一般老人高。中国科学院专家对长寿之乡的研究表明:我国总体缺硒,全国约3/4地区是贫硒地带,有22个省市约7亿人口生活在低硒地区,这些地区的天然食物中硒的含量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黑龙江省克山县等地方因土壤中严重缺硒而出现“克山病”流行,而据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金力对如皋百岁老人群体的研究表明,如皋地区百岁老人血硒水平比普通人高3-6倍,百岁老人头发中有相对富硒、富锰和低镉等特点。此次如皋“五谷杂粮”系列产品——如皋玉米糁、如皋荞麦粉经权威检验含硒量竞达0.26mg/kg,这既证明了如皋那句“玉米糁粥米打底,常喝能活九十几”的长寿民谚,更揭开了以如皋地产玉米为主食材的“世界第六长寿乡”的长寿老人的真正的“长寿密码”。
http://s13/mw690/002dfSsxgy6F2pwTyu8fc&690
如皋土壤:硒含量多的地方长寿老人也多
自从2008年如皋跻身“中国长寿之乡”之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黄标博士等专家就对我市的土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如皋长寿人口的分布与土壤中有效的硒、锌、镁和硼等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即土壤中硒、锌、镁和硼等微量元素含量多的地方长寿老人也多。
沿着这样的思路,如皋土肥站以“耕地环境质量与长寿现象关系”为课题展开专门研究。据市土肥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邹忠介绍,近年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研究表明,我市的西北、北部、东部、东南部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既富集微量元素又能固定微量元素,其中土壤含硒量为0.22-0.24ug/g, 如皋长寿人口比率较高的乡镇也基本集中在这一地区,比率为222人/百万人;其他地区的乡镇则相反,土壤含硒量相对较低,长寿人口比率也较低,比率仅为94人/百万人。微量元素通过土壤与植物光合作用能量交换而转移于作物的果实、种子中,再通过食物链作用于人体,使得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进而被人体吸收。
http://s8/mw690/002dfSsxgy6F2pFuIXd87&690
回首11年专利生产销售如皋长寿“五谷杂粮”的经营历程,如皋市康寿食品厂厂长、如皋市长寿研究会理事平正建感慨良多。
早在2002年10月如皋市首届长寿文化艺术节举办前后,从部队转业自谋职业的平正建选择专利打造如皋“五谷杂粮”。当他将眼光集中在如皋地产玉米盛产地——如皋中西部时,特别是作为如皋长寿研究会理事的他,发现如皋土壤研究专家得出的相关结论后,他对纳入企业原料基地的如皋中西部地产玉米生产大户展开技术指导。他专门请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到如皋踏田考察,顶着烈日将叶面喷施的富硒溶液送到农户手中,并现场指导喷施,让土壤硒元素欠缺地区的玉米能在关键生长期得到硒元素补充。
随着如皋“五谷杂粮”系列产品不断推出,平正建又将目光瞄准到土壤富含硒元素的如皋西北、北部、东部、东南部。为了引导改进这一地区长期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耕作习惯,他巧借如皋推进万顷良田工程的机遇,大胆租赁成片富硒土地并申请兴办起家庭农场,以此为核心基地种植如皋地产玉米、荞麦等五谷杂粮。南通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接到他委托检验的用农场首批地产玉米、荞麦生产的如皋玉米糁、如皋荞麦粉后,果然检测出令人欣慰的数据,解读了如皋“五谷杂粮”中蕴藏的“长寿密码”,进而为做大做强如皋长寿产业增添了更大的底气。
日前,平正建倍感自豪地收到《中国富硒杂志社》发来的邀请。作为“世界第六长寿乡”的富硒长寿产业的代表,平正建将携带他最新打造的如皋富硒“五谷杂粮”系列产品出席明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富硒生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富硒行业富硒榜”颁奖大会,“世界第六长寿乡”的如皋食品也将首次以“富硒长寿食品”的名分隆重亮相,推向更大、更广阔的社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