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篆刻入门:初学刻印全过程,参考书、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如何上手练习如何提高

(2018-04-10 15:45:00)
分类: 金石篆刻精品博览

篆刻入门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入何上手练习

原创 谈艺录 2016-08-05 21:11:09

前面讲过,篆刻入门须从四个方面入手,也基本可以说,解决了这四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完全自信地说,自己在篆刻上入门了。这四个方面分别是:

http://p3.pstatp.com/large/b9d000836cf94f4b9a41、字法;2、篆法;3、章法;4、刀法。

按我的入门道路来自我衡量,他们大致对应的是:

http://p1.pstatp.com/large/b9d00083764898b1e1b一、字法、篆法对应篆书的练习;

二、章法对应的是基本章法的认识掌握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综合修养;

三、刀法对应的是长期的汉印和名家印的临摹练习。

http://p1.pstatp.com/large/b9e00083b9839bcd503也就是说:

我们打从开始学习篆刻那天起,可以同时做三件事情:练习篆书、临摹汉印、增加相关修养(比如多看印章,多看美术作品,多看雕塑作品,多看书法作品,多看一些经典名著,多看一些评分比较高的电影等。)

http://p3.pstatp.com/large/b9e00083b5e849f3809练习篆书掌握字法和篆法是一个慢过程,都有较大的练习量和观察量。练习篆书时要真的学会篆书本身所具有的本身的特征,比如中锋行笔,不偏不倚,以及每次运笔成字时的藏头护尾,每一笔都圆润饱满等,它同楷书、草书、行书都有较大的不同,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左右上下均匀对称,甚至大部分偏旁部首都是对称的,而且笔画与笔画之间所预留的空白也相等,笔画的粗细也相同,仔细体会,篆书的形体就像是精美的图案,是绝佳的装饰画,同时,书写的时候,对力度的要求也要一致,也就是说,练习篆书时最重要的一个诀窍是:慢。

慢!

这也是临摹汉印和名家印的一个重要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在临摹汉印时,找来的汉印里的一笔一画,每一方都值得认真体会刀法的来回走向、冲切的结合,刀法的快慢运行,甚至要了解每一方印的原始印料是什么质地的,从而感觉到每一个笔画为什么会是那样的结果,刀与石之间的感觉如何,都一点一滴地去做,去体会,去找到技法上的心手相应,心里理解了,手上能够做得到。http://p3.pstatp.com/large/bd80000dbd777265b61篆刻学习是个慢功夫,第三项我所说的修养问题,也是个慢功夫,是没有大量的读书量,没有大量的审美体验过程(比如参加美展、篆刻展、书法展等),没有大量的生活积累无法达到的境地。因此,篆刻入门者万不可着急,觉得我都学了三个月了,半年了,一年了,应该有点成绩了,可是觉得进步小之类的都是正常的。

量变达成质变,加强三方面的努力和修养,篆刻自然可以入门,并有所成就!

(【老李刻堂】之22,图片来自网络)

篆刻入门实操篇:初学篆刻的刻印全过程

原创 谈艺录 2016-08-06 20:02:34

随着本系列文章越来越深入,我们把篆刻入门需要用到的工具完整进行了罗列,今天我们把初学刻印的全过程列个大概的题纲式的条目,以便初学篆刻者对篆刻全过程有个完整了解,明白每一步在全过程中占的比重。

先回忆一下工具,工具大致是这些:印石(四大国石以青田石入门为较好,市面上也较好采购到)、刻刀、印泥、小楷毛笔、砂纸、连史纸、砚台、墨、牙刷、小镜子、印垫等,可能还需要备一条毛巾。

然后来谈刻印的全过程:http://p3.pstatp.com/large/ba2000872508c3422cc第一件事,磨平印石印面。

从网上购买或者从商店购买的印石通常情况下,都打了一层蜡,印面的一面也是,这层蜡对保存印石材料是有用的,但在刻印时却影响走刀,也影响水印上石,因此必须磨掉,另外,通常商店里买来的新石头,印面有较粗糙情况出现也较多(特别是便宜的练习石),我们在刻印前也必须将印面磨平。

磨印面看似简单,其实,学问蛮大。一是要备两张粗细不同的砂纸,粗的用来大致磨平,来保证印面平整,细的砂纸用来磨至印面细致光滑。砂纸可以固定的玻璃表面,或者平整的木板、石板上,或者就在平整的桌面上,完全铺平,这样可以避免磨出来的石头印面四角过低,中间过高,影响最终创作完成后的钤盖。然后用手拿着印章在砂纸上做“8”字形回环或者来回研磨,要保证四边四角用力一定要均匀,速度慢一点,不要着急,慢慢磨,或者磨的时候,每当研磨两三下就转换石头的角度90度,这样可以避免磨出的印面一边高一边低。

磨完印面之后,可以把印石印面朝下置于玻璃板上,用手轻拔印石顶端,如果印石摇动或者能旋转,说明四角低而中部高,需要精细研磨。

如果是打算去参加篆刻考级,最好在家里把石头磨好,不要在考场上花费时间磨印面。

二、摹写印稿

比如我们要摹写这方印稿:未央厩丞,原印是这样的:

http://p1.pstatp.com/large/bdc0001c862ffc9d7dc选择印石时印面要等于或稍大于(最好稍大于)所临摹的印作,当然了,原印的大小可以通过PS等软件进行同比缩小或放大,配合相应的印石即可。

把透明纸按在磨好的印面上,用铅笔画出印面的四周轮廓,以便掌握边界和大小。

临写印稿时,最好用磨出来的墨,浓墨最佳,通常情况下,临摹印稿有两种方法:双钩法及单线法

双钩法的优点在于细腻,更有效地还原原印面目,易得原印的“形”,以上印为例,双钩法出来的效果如下图:

http://p3.pstatp.com/large/bd90001ca1f209debb9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双钩之后,把该填实的地方用填实,便于上石后的辨认,得出来的效果如下图:

http://p9.pstatp.com/large/bd90001ca4cab1db28c另一种方法是单线法,就是直接拿毛笔直接摹写,这种方法相对粗放,但便于初学者掌握篆法,摹写印稿的过程中体会原印的“神”,如上面的印,摹写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

http://p3.pstatp.com/large/b9e00092ba731b8ff60三、水印上石

这一过程,我前面有写过专门的文章介绍水印上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或者到公众号里去看这篇文章,我会提供链接跳转。

四、奏刀刻印

不拘冲切,都可以,有的书籍介绍说初学者应以冲刀为宜,我持不同观点,不论冲切,只要有利于表现原印风格,都可以,对于初学临印的初学者,不必拘于某种刀法。关于刀法,我以前也有专门文章讨论过。自己往前翻来看,这篇文章是题纲式的。

五、钤印

不管是刻印过程中配合刀刻,还是刻印完成后的清理石面,都不要用嘴吹,刻完印之后,一定要记得清理印面,以免印面上的石屑破坏印泥,同时影响钤印效果。钤印的方法,我前面也有较详细的介绍,可以找来看看。http://p9.pstatp.com/large/bdc0001cd03eb93699e本文是初学者初学刻印的流程介绍,里面过细的部分,本文未加详述的,一定是前面我有专门的文章介绍过了,对于初学者篆刻考级的话,因为总时间是150分钟,那么,五步分别占用的时间大致为:

1、摹写印稿约30分钟;

2、水印上石约15分钟;

3、刻印约60分钟;

4、修印约30分钟;

5、钤印约15分钟。

在平常的练习中,也大致可以按这个时间来考量自己的刻印过程。

(【老李刻堂】之23,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说说学篆刻可以读的参考书

原创 谈艺录 2016-08-03 20:51:40

千万不要把学篆刻当成一件单一的在石头上刻字的粗浅事情,因为,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现在还在其中持续受益。或者是兴趣,或者是专业压力都好,再加上,篆刻越来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篆刻这件事越来越成为,也值得我们付出精力去钻研。

http://p3.pstatp.com/large/ba4000493242c926927介绍几本书:

一本是邓散木的《篆刻学》,这本书出来得早,大概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书。1979年又一次影印,然后又多次重印,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篆刻学习者必备的入门教科书,恰巧这本书又正好是邓散木先生一笔一画用小楷细细地写成的,实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学了篆刻,又同时学了书法,多好。

不过,这本书更多是一本“课徒稿”,是老式的授徒方式的,我们知道,这样的稿件大部分都会带有强烈的个人经验色彩,比如邓散木先生的个人喜好,以及他本人所受的流派影响都不由自主地带进了他写的书里面。http://p3.pstatp.com/large/ba50004950e8b5e3234不过,还是建议买一本,抽空读上两页,真的养眼。何况在小楷养眼之余,还能学点篆刻知识,两不误。真好,现在出的有小开本的,建议购入,如果觉得读字好多字不认识,也可以买简体字本的,也已出版,但个人还是喜欢那漂亮的小楷。

再一本是李刚田老师和马士达老师编的《篆刻学》,如果你真想在篆刻上有点成就,这基本上是一套必读书,对系统地了解篆刻知识大有助益,篆刻史学、篆刻美学、技法原理、创作原理、批评原理、教育原理都有讲到,这一套书基本上是篆刻方面的百科全书,但基本上不讲石料识别,制刀方法之类的东西。

但初学者会认为这本书太深了,里面讲的大理论话太多了,像是一本大学教材,初中生怎么能看得懂,但不管如何,这本书,到现在为止,我所有看到的篆刻相关书里,至少在理论研究方面,这是一套代表了最高水平的系统书籍,极值得一读。

http://p9.pstatp.com/large/ba4000495d02dd9fb50
http://p1.pstatp.com/large/b9e00054f83c8f0cbce再说一本,是吴颐人老师的《篆刻五十讲》,这套书以五十课的进程详细讲习篆刻学习的过程,比较适合初学者入手学习,系统,也便于入手,由浅入深的过程也较明晰,对练习提出的方法和工作量都较合理和客观,讲解的过程既讲篆刻史知识,又讲基本训练与创作,同时还布置作业,每一课还讲一篇篆刻名家的故事或轶事,书后又附有临刻用的参考资料,以及常规篆字的写法,查用起来极为便利。

初学者,推荐拿来当教材读,按照上面的作业做,真正做,必有进益。

http://p3.pstatp.com/large/ba4000498bd78e9ea43诺,就是这一本,值得一读。或者,可以当成初学者的教材来常期翻读,不过,好像市面上有点盗版的,购买时多加注意。

还有一本书,也值得推荐,是印农先生著的《中国印》,这本书讲印章史较细致,图样也丰富,各种印章材料的介绍也认真,都配以实物照片,书中所讲的制印方法也较传统,认真读完,也定能非常受益。

大致配合其他书,这本书算是印章材料的最好补充。书样如下:

http://p1.pstatp.com/large/ba400049aa3610f5bae以上讲的这些书,结合必备工具书:《说文解字》,再加上可备的资料《汉印分韵合编》、《说文大辞典》等,大致就够用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学习篆刻到底应该如何入门和提高?

原创 谈艺录 2016-01-28 18:01:35

前面的章节,写了篆刻史上的一些大家,介绍了篆刻的一些源流掌故,本来应当把文彭、何震之下的篆刻大家们一个一个地介绍下来,想了想,那样就记成流水账了,看上去没意思,今天写个篇外篇,爱看就进来瞅瞅,觉得无趣的,扔下,改天有内容再看。今天说说:

学习篆刻到底应该如何入门和提高

篆刻,虽被很多人说是匠人手艺,但因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时代篆刻大师的钻研与实践,已经被更多的人认可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因此,越来越多的篆刻爱好者开始学习篆刻,我也是一个初学者,但因为学得时间长,到底还是有些可以说的,因此,说下去:

1、买点便宜的石头,动手勤刻。

不管你研究多少篆刻史,看多少本《篆刻学》,读完多少篆刻资料,你不动手,便提高的不快,最好的办法是现在就买石头,动手刻。石头不用买太贵的,去网上买几块钱一块的就非常好,或者,你当地有书画商店,或者你在北京,去潘家园、琉璃厂很方便,那就去花上二十块钱买几方普通的青田石头,再买一套或者两把永字牌的刻刀,大致就可以上手了。最开始,不要想着一遍刻出多好的作品,刻了再磨,钤完觉得不好,再修,修完觉得还不好,磨了重刻,都是学习的过程,不怕刻得不好。

http://p3.pstatp.com/large/ce0009103c3b33a8b82、真的从汉印入手,多临摹。

汉印平和中正,多是白文印,一般情况下,网上很多汉印的印谱,如果方便,上节讲到的《集古印谱》在网上也可以找得到,找其中的汉印,白文印,放大了,写出来,或者画出来,反文上石,一方一方地学刻,刻到跟印谱上的字大致相仿,力求相似就好。这个过程,其实是提高审美,提高对刀的掌控能力,熟悉刀法,熟悉石性的漫长过程,看得多,艺术欣赏能力就高,就能从印谱中找出杰出着,用来模仿。刻得多,就能熟练掌握刻印的刀法,不管是冲切,都能心手相应,心到手到。较为科学的说法是,刻印的刀法掌握其实也是一种肌肉记忆,用多大的力,在什么样的石头上,能刻多深,刻完后,在钤出来是什么效果,都是有规律可以遵守的。

http://p1.pstatp.com/large/cd000911161b17479c3、寻到一家自己觉得好的名家的篆刻作品,临摹。

跟书法学习一样,从历代的大师里找出一个脾气相对的篆刻大师,跟着他的印谱,一方一方的学刻,这个阶段,你应当是有几百方的汉印刻过来了,对于刀法已经熟练到自己想表现的,基本可以表现,所谓的心到手到了。甚至通过对名家篆刻作品的临摹可以对印章的章法布局等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4、学习一下篆书,同时学习一些篆刻理论。

不要想着这个没有用,我在现场观察过好多刻印者,拿出石头来,铅笔上石,甚至签字笔都拿来上石写字,不考虑对笔画的理解,要刻什么字,马上翻出篆刻字典来,或者在电脑上查出来,按照模样,依样画葫芦上石,开刻,最后完结成一方作品。这本无可厚非,但倘不了解篆书的规律,不记一些常用字的写法,常用偏旁的变形规律等,很难进入艺术创作的大门。不过是字库里有的字,堆在一起而已。因此,要亲自动手学一下毛笔字写篆书的感觉,直到写出一手像样的篆书毛笔字。你会发现,篆刻你基本入门了。在这个阶段,可以系统的拿《篆刻学》一类的书,从头到尾打通篆刻的“任督”二脉,既有理论研习,又辅以创作实践。

http://p3.pstatp.com/large/ce0009105ca1e7a7e55、多看作品,提高艺术修养水平。

不管是汉印,还是任何时代的篆刻作品,或者名家的篆刻作品,其笔画的伸缩,布局的处理,粗细的处理,边框的雕琢,边款的刻写,都传递着作者对艺术的独到理解,当你认真去钻研一方印时,你会发现,作者为何这样处理,而不是那样处理,为何要这一笔伸长,为何要留这么宽的底边,为何要留这么大的空白,为何要对印面进行敲击等,都饱含艺术创作理论中写到的审美情趣,你越看越爱,甚至心痒欲刻,这算是你与篆刻名家形成艺术共鸣。此时,其本可以进行独立创作了。

http://p3.pstatp.com/large/1090001819844e893126、多欣赏其他艺术门类作品。

艺术大都是相通的,“印中求印”的汉印钻研,“印从书出”的明清篆刻,“印外求印”的进一步发展,最终都会发展到创作者本人对石性,对刀法,对书法,对艺术的全面理解,一个篆刻大师,一定是在艺术理解上有过人之处和有着深厚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的积累者,而不是一个照猫画虎,邯郸学步的抄写者。多多钻研各艺术门类,是篆刻创作者向艺术大师迈进的门径。

综合说一下:大致是这样吧,不必多奢华,普普通通的石头,普普通通的刀,通过汉印打打基础;稍下点本钱,对篆刻名家进行一下学习以掌握章法、篆法;再多多领悟和学习,进入自我创作与拔高。学习篆刻大致可以这样走。下功夫的时间越久,成功的机会越多。

(关于篆刻的闲言碎语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