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足踝损伤的术后康复

(2018-04-07 00:22:18)
标签:

杂谈

济南军区总医院-外科-主治医师 刘江

足踝损伤的康复治疗: 常见足踝损伤为踝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跟腱断裂、足外翻、扁平足等。本文重点介绍踝关节骨折和跟腱断裂缝合术后康复治疗。

https://pic.wenwo.com/fimg/57006123640.jpg

(1)踝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按照时间可分为早、中、后期康复:

①早期康复:纤维骨痂形成期(第0—4周)。急性期康复(术后48h内)目标为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康复内容:趾泵练习,利于足部血液循环,促进肿胀的消除;加压包扎打开后即可开始进行物理治疗,可采用冷疗,半导体激光治疗,促进肿胀消除,同时可促进伤口愈合。亚急性期康复(术后48h—4周),目标为恢复相应的活动范围;肌力训练;重建神经—肌肉控制。 康复内容: 患肢抬高,正确的体位,冷疗,轻型加压包扎(或弹力绷带);物理治疗(脉冲电磁疗、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等长收缩训练;受伤部位邻近关节的活动范围训练(膝关节肌跖趾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训练)。注意事项:练习后如组织肿胀明显,可持续抬高患肢,关节部位使用冰敷。持续剧烈的疼痛,首先评估足趾血运情况,有无小腿和足部麻木、感觉功能异常,如有应排除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②中期康复:骨痂形成期(5—8周),目标为消除残存肿胀;软化和牵伸挛缩的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恢复肌肉的协调性。康复内容:应用物理治疗;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恢复肌肉的协调性。康复内容:应用物理治疗;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加远端肌力和近端稳定肌力,恢复患肢完成轻度功能活动;负重训练,此期患者可在拐杖辅助下渐进性负重训练,站立或行走。

③后期康复:骨痂塑形期(9—12周),目标为强化运动功能,重建神经—肌肉控制;进行ADL训练以适应职业活动中的需求。康复治疗:物理治疗(低能量激光、淋巴按摩、压力治疗仪等);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完全负重,抗阻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台阶训练。


(2)跟腱断裂缝合术后康复:

①术后第一阶段:保护和愈合期(术后1-6周),目标为保护修复的跟腱,控制水肿和疼痛,减少瘢痕形成,改善背屈活动度到中立位(0º),下肢近端各组肌力达到5级,在医生指导下的渐进性负重练习,在家中独立完成训练项目。注意事项:避免被动牵伸跟腱,限制膝关节屈曲90º位下的主动中立位(0º)踝背屈,避免热敷,避免踝关节长时间下垂。康复内容:医生指导下使用腋杖或手杖,穿戴带轮盘的跟腱靴进行渐进负重;主动踝背屈、跖屈、内翻、外翻;按摩瘢痕;近端肌力练习;冰敷。

②术后第二阶段:早期关节活动(术后第6-12周)目标:恢复正常的步态,恢复功能性的ROM以满足正常步态(踝背屈15º)及上台阶的要求(踝背屈25º),恢复踝背屈、内翻和外翻肌力到正常的5级。注意事项:避免治疗性练习和功能性活动中出现疼痛,避免被动牵伸跟腱。 康复内容: 保护下从可耐受负重到完全负重练习步态,无痛时则可脱拐;主动踝关节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练习;本体感觉训练;等长、等张肌力练习;踝内翻、外翻;术后6周:膝屈曲90º位踝跖屈、背屈练习;术后8周:膝伸直位踝跖屈、背屈练习;自行车练习;倒走跑台;物理因子治疗;瘢痕按摩;上台阶练习。

③术后第三阶段:早期肌力练习(术后第12-20周),目标为恢复全范围AROM,踝跖屈肌力到正常5级,正常的平衡能力,恢复无痛的功能性活动,下台阶能力。注意事项:除了前述外还要避免跟腱高负荷(即整个体重或跳跃时过度背屈踝关节)。康复内容:等张、等速的内翻、外翻练习;固定自行车、训练阶梯;本体感觉训练;加强踝跖屈练习;亚极量运动专项技能发展;发展本体感觉项目;下肢近端肌力练习;等速项目练习;活动中的柔韧性练习;前向下台阶练习。

④术后第四阶段:晚期肌力练习(术后第20-28周),目标为能够自如地在跑台上完成前向跑步活动,等速测定平均力矩达健侧的75%,能够满足日常生活活动所需的最大肌力和柔韧性,恢复无限制的功能性活动,无恐惧状态下完成更高水平的体育性活动。注意事项:活动中避免疼痛和恐惧,未达到足够的力量和柔韧性之前避免跑步和体育活动。康复内容:开始跑台上前向跑步练习;等速评定和训练;继续下肢肌力和柔韧性练习;摇摆训练提高本体感觉;轻度的功能往复运动(双脚跳跃练习);继续加强跖屈肌力练习(强调离心运动);亚极量的体育技能练习;继续自行车、训练阶梯;继续加强近端肌力练习。

⑤术后第五阶段:全面恢复体育技能(术后第28周-1年),目标为无恐惧地进行体育运动,能够满足个人体育活动所需的最大肌力和柔韧性,等速肌力测定患肢达健侧的85%(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注意事项:在具备足够的肌力和柔韧性之前避免全面的体育运动。康复内容:更高级的功能训练和灵活性练习;功能往复运动;等速训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