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bobo族
bobo族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0
  • 关注人气:6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伯南克的QE3倒钩(4)

(2012-09-19 13:35:03)
标签:

财经

1963年,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合作发表了,一部流传至今的“经典著作”《美国货币史》,书里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大萧条是个悲剧,它是货币政策的牺牲品

可见全文对经济衰退的核心思想是,将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归结于货币当局的主观货币政策决策失误所致,即没有及时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QE)。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进一步减少,使得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最终造成物价下滑,产生经济衰退。

然而,请不要忘了,当时世界结算体系的中心,是金本位制.

试问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在没有任何增量与存量的黄金储备的条件下,又有谁敢大量无端印刷代金券呢?笔者认为,当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在客观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而美国1929大萧条的降临,是当时美国金本位制度以及法制环境之合力下的必然产物。

因为,美联储绝对没有印刷黄金的能力。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运用基本的经济学骗术,构成了一幅货币主义理论的精致画面。

这幅画面让我们的常识变成了错觉,误认为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大萧条,是一次本不应当发生的事件,它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因此,在2008年那次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海啸发生之时,读者似乎可以从《美国货币史》这本书的误导中,找到指导当时,乃至当前美联储和全球央行应对之策理论的蛛丝马迹。

正因为黄金是不可能被人为制造的货币,它只是格林斯潘心目中实现经济自由流通的载体,所以我们至今对其的消逝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也正因为没有人能够控制黄金货币自由兑换与流通这种结算体系,所以那时的美联储,根本就没有实行量化宽松(QE)的权利。如果当时美联储实行QE,那么只能让大萧条来得更快、更猛、更烈。

货币没了,何以投资,何以购买,何以生产?

后来,若干学者竟然沿着这套思路,考察了更多的萧条经济体,反而进一步印证了货币供应对经济的重要作用。“经济衰退时,央行若是不作为,就是在谋杀国民经济。”这样的想法成为了中央银行所不可承受之重。

渐渐地,这样的单一思路,培养起了一大批货币主义中央银行家。他们在制定货币制度时,到底有没有意识到,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货币王者。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货币主义中央银行家们的圣经---《美国货币史1867-1960,竟然是伯南克先生极力推荐的一本“好书”。
    难道我伯南克真的有义务,让各位活得明明白白,死得清清楚楚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