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雄志中那些令我难以忘怀的人物——(十二)张之越
(2012-12-21 22:03:02)
标签:
英雄志张之越杂谈 |
分类: 英雄志人物 |
“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何异禽兽,气节而已。”
气节一事,无论文人武人,但凡有志之人都将其看得很重。卢云的傲然风骨,不畏强势,仲海做梦都会笑醒的此生不必跪人不都是节气的延伸么?
或许在英雄志中,张之越的死将气节升华到了最高,他的尊严和气节是用自己的性命、用艳婷和娟儿的孤女流浪和九华山的师门名誉换来的,正因为这样才愈加显得弥足珍贵。
不过是一口闲气,一句求软,张之越的拼死坚持是执着,是顽固,是不知变通,甚至可以说是愚蠢之极,可是他依然坚持,只因他坚持的不仅仅是一口气,而是人立于世的尊严,这是比性命还要重要的东西。还是孟子说得好,“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张之越求的也不过是活的坦坦荡荡,不必受制于人,曲意逢迎,换言之就是有独立的人格。这份气节自是比安道京之流强了不知多少倍。
可是人啊,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又哪能事事由得自己,完全不必受人冷眼和强迫?争得一份气节固然可歌可叹,但若性命都不在了,平生志向又到哪里去实现?大丈夫能屈能伸,惹得一时之辱的人方成得了大事。
只是,若然迫于形势而低头,那张之越就不是张之越了。事已至此,也只能赞一句“张公高义!”,然后再加上一句“可惜了一代英侠!”
其实个人以为,张之越的意义不单是在于他的倔强风骨,另一方面他也也是九华山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不是剑法,不是轻功,也不是医术,而是名声,是九华的尊严和声名,更是维系九华屹立不倒的关键纽带。青衣秀士不算,他连为张之越讨回公道尚且不能,更遑论继承九华的宗旨?
也许在张之越死的那一刻,九华山就不可避免地会走上覆灭的道路。青衣秀士被武林人士苦苦相逼,只得无奈离开;再看艳婷接掌九华门户,又哪里是当初张之越死死捍卫的九华山了,更别说再让无忧无虑,天真纯朴的娟儿发扬光大九华了。
惜哉!叹哉!
本文首发:百度贴吧之英雄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