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师生的幸福之源
(2024-08-19 15:53:33)
标签:
教育 |
作为教师和学生,每天生命里大部分的时光都将在课堂上度过,果课堂教学让师生厌倦不堪、痛苦不堪,我们如何能在课堂上找到自的价值和幸福?
可惜的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偏偏相当一部分课堂走入了这样的死胡同。
为什么会如此?首先,如果不去挖掘课堂教学本身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特性,而只把学习局限在传统的课本、课堂之中,照本宣科,教师是传声简,学生是接收器,课堂必定是苍白僵死、没有生命力的。师生就会如同困在笼子中的小鸟一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幸福生命的成长。课堂就会成为滋生痛苦烦闷和枯燥的场所。
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生命,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不单纯是为传授知识而存在,其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管理方法,才会被教师赋予新的理解与开创,课堂才会成为师生激发生命活力的幸福之源。我们的痛苦之源往往还来自对课堂教学功能的异化:课堂教学似平只追求一个僵死的分数,如果学生分数不高,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失教的。果真如此吗?很显然,这是传统的精英教育思维束缚了教者杂思想。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后成为普通人的居多。因此,老师必须避循人才的成长规律,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长成栋梁之材。在这个前提下,再去研究如何指导学生,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一切事物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得它时所付出的辛苦劳动,从而刻苦勤奋学习,从而在困难甚至是挫折的磨砺下去实现他人生的价值。
归根结底,开启课堂幸福之源的关键在于师生关系的调整。要变专制型或权威型师生关系为伙伴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学习。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和风细雨式的,而不应该是君临天下式的。教师要富有童心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课堂上,一切顺平自然,老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老师与学生都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有人曾将课堂进行了如下描述: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
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
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
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
我能否使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
我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合作,感受和谐的欢快、发现的欣喜?去能否让学生在课堂上“懿然开朗”“茅塞顿开”或者“悠然心会”表整否让学生在课堂上“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或者“百感交集””我能否帮助学生达到内心澄明、视野敞亮?……..如此的课堂教学,映射出生命的意义,体现着人文的色彩,师还愁从中得不到幸福吗
前一篇:让“舒展”成为教育的一个关键词
后一篇: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