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家长,是让孩子有竞争力,而不是时刻想着竞争
(2023-08-25 16:50:42)小文是个“佛系”的孩子,成绩中上就满足了,从不主动表现自己。
为了激发女儿的斗志,爸妈处处拿她和班上的君君作比较:
“你看人家君君……”“要是你有君君一半的拼劲儿就好了……”
起初几个月,小文确实比以前用功,爸妈觉得这番教育有效果,很是满意。
某天,妈妈整理书桌时发现了一个记事本,打开一看愣住了:
“昨天的语文考试,君君比我少考了0.5分,活该,早看她不顺眼了!”
“君君来找我对作业的答案,我故意说了一个错的让她改,她才不配得全优!”
“自习课上君君说小话,我去班主任那儿告了状,君君被当众批评了,我差点笑出了声!”
......
本想激发女儿的上进心,结果却教成了“心机女孩”,妈妈特别后悔。
图片
满脑子输赢,孩子很受伤
生活中,找假想敌、利用竞争让孩子上进心的父母并不少见。
初衷是好的,可要是没有把握好尺度,很容易引发孩子的过度竞争意识。
过度竞争,意味着“输不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这种心理状态,会给孩子的成长带去负面影响:
增加负担压力
满脑子都是竞争的孩子,不仅失去了快乐,还会背上害怕“输”的负担。
越是心事重重,就越是沉不住气学习和做事,结果往往不会太理想。
过分看低自己
孩子的自我认知,主要来源于家长、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如果爸妈总是贬低嘲讽,孩子很可能会看低自己,要么自卑,要么破罐子破摔。
扭曲上进心态
孩子只想着要赢过别人、得到家长的肯定,而不是为自己努力。
一旦超过或缺乏竞争对手,孩子便没了前进的动力和热情,表现好坏起伏大。
破坏孩子社交
总是以一种嫉妒、仇视的眼光待人,孩子便难以和别人有真正的友谊。
没有好朋友,不懂得与人交流相处,孩子根本无法融入集体、社会。
图片
培养竞争力,才能走更远
外力是有限的、不好把控的,借助外力让孩子上进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真正明智的教育,不是从外面给孩子找一大堆“对手”,而是培养孩子的内在竞争力。
具体来说,家长们可以从这两点着眼施教:
横向比较
《韩非子》中写道: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意思是说,立志的最高境界,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胜过自己。
就拿语文考试中最基础的选择题来说,这次被扣了分,那下次就要争取全做对。
而要想不丢分,孩子就必须花功夫去记拼音、弄懂字词、做好积累。
要让孩子明白,他们要战胜的是困难,要超越的是自己,而不是某个人。
正所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只有聚焦自身,横向比较,目标明确,孩子才能实现稳中有进!
见贤思齐焉
一位世界500强企业的创始人曾说过:
“遇到一个强大的对手,别总想着挑战对方,而应该先补足自己。”
碰见比自己厉害的同龄人、哥哥姐姐,孩子要有“看齐”的心态。
就好比,同桌英语学得好,与其眼红羡慕,不如积极取经。
观察一下他是怎么学的,或者直接问他有什么技巧,然后再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要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事上面,不与人争斗,只求把事情做完做好。
只有见贤思齐焉,孩子才能获得不竭动力,才能加入优秀者的队伍!
教育,是一件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事情。
让孩子拥有竞争力,学会从竞争中获得正向推动力,是每位父母的重任。
愿我们都能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表现和成绩,不急不慌,讲究方法,助力孩子走得更远!
前一篇:学点与学生说话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