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江苏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男子甲组比赛,镇江U-16和南通U-16打成5:5,随后以点球取胜,在积分、胜负关系、净胜球相同的情况下,以进球数优势挤掉同组对手常州出线。”比起默契球的怀疑,我更关心为什么小组赛还要点球分胜负?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赛制上想更多办法?
在日本,青少年的比赛级别分为U-12(小学)、U-15(初中)、U-18(高中)和大学比赛。那些入选了日本U-16/17国家队的年轻人,有些代表俱乐部参加梯队联赛、有些则代表高中或初中参加各自的锦标赛。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们在U-18队或高中要和比自己年龄大的球员同场竞技,在两条线上要学习扮演不同的角色、面对不同的对手,这本身也是一种历练。
而以上层面的比赛,绝大部分是不重视成绩的。
国内很多球迷都听说过日本的高中联赛,事实上这是一项杯赛,学习的是美国式的校园比赛模式,参赛球队可能在地区预选赛第一轮就被淘汰掉。。由于一场定胜负,不会产生小组赛中各种复杂的胜负关系,而所有的抽签都是一次到位,无法选择性避开强劲的对手,这让默契球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而一步一个脚印的赛制也会极大的刺激球员,单场胜负增加了很多偶然性,干掉强劲的对手,走向全国大赛甚至成为全国总冠军,让球员能够用梦想来面对足球(具体可参阅《篮球飞人》或《足球小将》)。
事实上,很多学校和俱乐部梯队也会组织球员出国比赛,一些重视青训的俱乐部甚至会组织低年龄球员出国,比如大阪樱花就让自己的U-12梯队前往韩国和法国分别进行比赛。由于距离近,韩国成了高比例的目的地。日本足协2012年度共有218项海外远征(不含国家队和俱乐部一线队)出国事项,其中90项都是前往韩国,日韩在青训之间的互动远超国人想象。
国家队层面,2012年度,日本U-16/17国家队进行了42场比赛。
所谓的U-16/17并不是两支球队,只是随着时间推移球员年龄自然增长的称谓变化。42场意味着这些很多还在高中上学的孩子,仅仅代表国家队一年踢的比赛,比中国的大多数职业球员还要多。
在这42场比赛中,有一些是和日本国内的俱乐部梯队或高中的比赛,但更多的比赛都是在海外进行。这支球队参加了东南亚U-16锦标赛和U-16亚洲杯,还在伊朗、卡塔尔、老挝、越南、阿联酋打了很多比赛,在亚洲地区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同时他们还远征法国和阿塞拜疆,和欧洲的国家青年队、俱乐部青年队交手。
2011年至2012年,日本足协在各级国家队身上花费了约2.88亿人民币。而各级国家队的收入也达到了约2.63亿人民币。也就是说,这一年日本足协实际只用了2500万人民币就维持了各级国家队的运营。
可以看到日本足协是如何为自己的青少年铺路的:高密度的国内比赛、频繁的国际交流、经常性的出国远征。与此同时,日本足协还努力的开展足球普及活动,仅2012年度就有103项普及推广活动,既有针对6岁以下儿童的足球节,也有针对队医进行的心肺复苏研讨会。
日本足协每年会花费约1.4亿人民币投入到这些推广活动中,而通过活动只能收回一半的成本。作为一家自负盈亏的公司,日本足协的这项投资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足球,来完成他们的2005年宣言。
当然,与推广相配套的是日本足协的注册制度。
从日本足协2012年度的注册人数,可以看出日本足球人口的金字塔关系:
U-18球员:164958人 比上一年度增加2.8%
U-15球员:260928人 比上一年度增加3.3%
U-12球员:317206人 比上一年度增加3.2%
而受到日本女足出色成绩的影响:
女足球员:28524人 比上一年度增加8.7%
女足球队:1337人 比上一年度增加5.5%
可以看到,年龄越低,日本踢球的孩子越多。但在日本足协注册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想选择职业足球的道路,很多孩子只是因为单纯的喜欢足球而在学校或俱乐部的梯队进行足球训练和比赛。虽然国内青少年球员的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计划生育的影响,但日本在最近三十年也受到了“少子化”的困扰。截止2011年,日本已经连续30年新生儿数量下降。
当然,在日本足协注册需要缴纳一定的注册费,2012年度日本足协在这一项的收入高达20亿日元,接近1.6亿人民币。但由于注册总人数达到了142万多人,平均算下来,每人的费用不过1500日元左右,相当于100人民币。这笔钱会用在日本足协的其他开支上,比如之前所提到的足球普及活动等等。
顺便提一下,中国足协2011年的数据,第一行的人数是中国省市体育局/足协,第二行的人数是中国足校/体校/学校: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合计
291 317 722 772 928 867 929 793 5619
64 83 471 219 268 110 314 128 1657 共计7276人
而以上层面的比赛,绝大部分是不重视成绩的。
国内很多球迷都听说过日本的高中联赛,事实上这是一项杯赛,学习的是美国式的校园比赛模式,参赛球队可能在地区预选赛第一轮就被淘汰掉。。由于一场定胜负,不会产生小组赛中各种复杂的胜负关系,而所有的抽签都是一次到位,无法选择性避开强劲的对手,这让默契球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而一步一个脚印的赛制也会极大的刺激球员,单场胜负增加了很多偶然性,干掉强劲的对手,走向全国大赛甚至成为全国总冠军,让球员能够用梦想来面对足球(具体可参阅《篮球飞人》或《足球小将》)。
事实上,很多学校和俱乐部梯队也会组织球员出国比赛,一些重视青训的俱乐部甚至会组织低年龄球员出国,比如大阪樱花就让自己的U-12梯队前往韩国和法国分别进行比赛。由于距离近,韩国成了高比例的目的地。日本足协2012年度共有218项海外远征(不含国家队和俱乐部一线队)出国事项,其中90项都是前往韩国,日韩在青训之间的互动远超国人想象。
国家队层面,2012年度,日本U-16/17国家队进行了42场比赛。
所谓的U-16/17并不是两支球队,只是随着时间推移球员年龄自然增长的称谓变化。42场意味着这些很多还在高中上学的孩子,仅仅代表国家队一年踢的比赛,比中国的大多数职业球员还要多。
在这42场比赛中,有一些是和日本国内的俱乐部梯队或高中的比赛,但更多的比赛都是在海外进行。这支球队参加了东南亚U-16锦标赛和U-16亚洲杯,还在伊朗、卡塔尔、老挝、越南、阿联酋打了很多比赛,在亚洲地区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同时他们还远征法国和阿塞拜疆,和欧洲的国家青年队、俱乐部青年队交手。
2011年至2012年,日本足协在各级国家队身上花费了约2.88亿人民币。而各级国家队的收入也达到了约2.63亿人民币。也就是说,这一年日本足协实际只用了2500万人民币就维持了各级国家队的运营。
可以看到日本足协是如何为自己的青少年铺路的:高密度的国内比赛、频繁的国际交流、经常性的出国远征。与此同时,日本足协还努力的开展足球普及活动,仅2012年度就有103项普及推广活动,既有针对6岁以下儿童的足球节,也有针对队医进行的心肺复苏研讨会。
日本足协每年会花费约1.4亿人民币投入到这些推广活动中,而通过活动只能收回一半的成本。作为一家自负盈亏的公司,日本足协的这项投资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足球,来完成他们的2005年宣言。
当然,与推广相配套的是日本足协的注册制度。
从日本足协2012年度的注册人数,可以看出日本足球人口的金字塔关系:
U-18球员:164958人 比上一年度增加2.8%
U-15球员:260928人 比上一年度增加3.3%
U-12球员:317206人 比上一年度增加3.2%
而受到日本女足出色成绩的影响:
女足球员:28524人 比上一年度增加8.7%
女足球队:1337人 比上一年度增加5.5%
可以看到,年龄越低,日本踢球的孩子越多。但在日本足协注册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想选择职业足球的道路,很多孩子只是因为单纯的喜欢足球而在学校或俱乐部的梯队进行足球训练和比赛。虽然国内青少年球员的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收到了计划生育的影响,但日本在最近三十年也受到了“少子化”的困扰。截止2011年,日本已经连续30年新生儿数量下降。
当然,在日本足协注册需要缴纳一定的注册费,2012年度日本足协在这一项的收入高达20亿日元,接近1.6亿人民币。但由于注册总人数达到了142万多人,平均算下来,每人的费用不过1500日元左右,相当于100人民币。这笔钱会用在日本足协的其他开支上,比如之前所提到的足球普及活动等等。
顺便提一下,中国足协2011年的数据,第一行的人数是中国省市体育局/足协,第二行的人数是中国足校/体校/学校: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合计
291 317 722 772 928 867 929 793 5619
64 83 471 219 268 110 314 128 1657 共计727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