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磨课心得
(2012-01-02 11:18:3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随笔 |
积极参与,共同进步
徐
本学期初学校组织了磨课活动,目的是为了通过集体的力量为授课老师打造一节精品课,继而推动日常的教学工作。此活动一开展,就赢得了 全校老师的积极参与,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这更是一次学习、成长、进步的好机会,所以会更加珍惜。
我们美术学科分别有魏亚雯、赵秀芳两位老师接受了磨课,我们在认真学习了学校有关磨课的要求后,确定了执教年级和课程。美术组的其他成员也开始收集资料、备课,与出课教师交流。我们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课堂情境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在确定了授课方案后,我们听取了第一次公开课。
听完后,我们会发现本节课的优缺点所在,于是再次进行交流,真诚的向对方说出不足以及改进措施。在我看来,这个阶段最为珍贵,因为不同的思维碰撞会闪现出最美的火花,这些火花往往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在提过修改意见后,出课的老师再次修改教案、调控各个课堂环节,继而再次出课。就是这样一次一次的打磨后,一堂优质的课就生成了。这个过程带给我们的喜悦不仅仅是一节课的成功,而是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创意的思路拓宽和成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学期的磨课活动,无论是出课人还是同学科组的成员都有着很大的收获。
一、真诚交流、凝聚团队力量。
真诚,是成功的前提和有力保障,我认为这是我们组最大的优势。在集体打磨的过程中,将每一位老师的建议融合提取,再汇入自己的思考,真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几名听课老师畅所欲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相互交流,极尽所想,于大局处共磋商,共细节处齐研讨。我们学科带头人罗玉红老师更是虚心听取每个教师的建议,随时谈出自己的思考,疑惑。与以往的评课不同,每一次听课都殚精竭虑地研究,每一位听课老师责无旁贷地参与打磨,将最宝贵的意见与全体老师共商讨。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师心齐,精课出”。
二、自我反思,优化美术课堂。
通过打磨两位老师的课,自己对如何上好美术课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听取赵秀芳老师的《乘着大象》一课后,自己也进行深刻的反思。课前赵老师把学生分了六个小组,分别找一个水果画到黑板上作为小组标志,并用小组成员呼喊口号的形式为自己的小组加油。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课前组织,效果非常的理想,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处在竞赛的氛围中为学习新知铺垫了良好的基础。相比而言,我的课前组织就很薄弱,可以说忽视了这个小环节带给我们课堂的后发力量。
在新授课的环节要抛开传统的模式,不断有新的尝试。我以往的思路就是导入---讲授新知---示范重、难点---学生练习,这个模式对大多数课程通用。可是,模式一旦固定就很难有突破和创新。而在本次磨课中两位老师就大胆的对固定模式进行了突破,在新授环节穿插练习,为课堂创作做好铺垫。课堂形式新颖,教学效果理想。
这些闪光点的发现如果不是通过出课老师细致的揣摩和同学科组反复的磨课,单凭自己在教学中去积累,很容易陷入固定模式而没有创新。
三、反复打磨、形成教学好习惯。
磨课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成果。通过磨课,教师对新纲要的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剖析更深刻。通过磨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
通过本学期的两轮磨课,很好的促使我们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并在反复打磨的过程中让我们对如何上好美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本学期的磨课活动即将落幕,但我们对教学的思考远没有结束,“磨课”将成为日常教学中的常态活动,我们对教学技艺的打磨和对高效课堂的追求仍将继续。
把握每一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积极参与到磨课活动中,不断自我反思,让自己尽快的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