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环境和我们》教材分析

(2011-03-18 19:41:51)
标签:

六年

第二单元

《环境和我们》

教材分析

杂谈

分类: 1-6年级各学科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环境和我们》教材分析

    常家小学   李 

单元概述

问题已成了当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类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然而,环境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影响深远的战略性任务。

    虽然学生在此前参与了有关生命和物质世界的许多探究活动,尤其是五年级时已渗透了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但还没有对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前的研究是静态的,重在了解、分析,现在对环境的研究则要求学生带有价值判断,引领学生们关心有关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并力图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教材安排的整个脉络是围绕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现今人类处理环境问题的一些方法展开的。

    本单元内容分两部分,分别为对垃圾的研究( 1 ~ 5 课)和认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6 ~ 8 课),主要让学生体验两个典型过程:对垃圾的处理过程和对其他环境的考察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模拟各种处理方法,小中见大。

    教材安排首先着眼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垃圾分类,让学生去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找找家中会产生哪些垃圾,这些垃圾在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如何。接着按照学生探索垃圾问题的发展过程为线索,让学生经历垃圾的处理(主要是填埋)有什么问题——改进处理方法(减量、再使用再回收、垃圾分类)的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处理垃圾的一般方法和工业方法,知道处理垃圾的一些基本原则,为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决知识障碍。比如垃圾的分类,就是为了减少处理垃圾的成本,从而使学生明白自己平常一些小的行为也会产生很大的环保价值,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单元的最后部分,以人类面临的其他环境问题扩展学生对环境认识的视野,带领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包括参与一些社会环保活动),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教材安排了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我们也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和环保有关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也可以在校园里进行,甚至在教师或成人的带领下在社会环境中开展,活动的规模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

 单元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经历关于生活垃圾的产生、数量、种类的调查统计活动;

    2、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分析简单填埋和直接焚烧垃圾带来的危害;

    3、经历研究包装盒的活动,了解过度包装和滥用塑料包装的危害;

    4、经历查阅、收集资料,了解垃圾回收利用方法和益处的过程,亲身经历一次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

    5、经历垃圾分类和做堆肥的活动;

    6、经历调查家乡环境的活动,学习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 完成一个环保行动方案和个人的环保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关注环境问题,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实际行动参与改善环境的活动。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资源意识。

三、科学知识:

    1、知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了解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及其优缺点。

    2、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知道各类垃圾的合理处理方法。

    4、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5、知道人类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缺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6、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7、了解人们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教学建议

1、把正确认识环境和人类的关系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单元。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人类对环境负有保护和改善的责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尽量结合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事例进行教学。教材提供了一般的普适性的内容,而结合当地实际的环境教育才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有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追求实效。

    3、要十分重视调查、考察、实践体验活动,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并不容易,需要长期的坚持,前提是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要充分估计调查、考察、实践体验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从时间、安全、方法、途径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如《垃圾堆里有什么》中关于家中垃圾的调查要提前布置,提醒孩子争取家长的支持。如《考察家乡的环境》中对家乡水资源的考察,要强调安全,对查找植物的“杀手”要给予查找途径和方法的指导。

 5、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参加环境保护活动需要真正的行动,而非口号。我们要在学生知道怎么做的基础上,明确哪些是我们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把我们的环保行动切实开展起来。可以与校外机构的环保行动、学校大队部活动、班队活动等相结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