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听课心得体会
柿子园乡中心小学 朱 静
2013年12月3日有幸听了王景燕老师执教的《掌声》这一课,让我受益匪浅。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故事还告诉我们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英子一系列的情感变化都是由“掌声”引起。因此指导学生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下面,我结合王老师执教的《掌声》简单谈谈我对这一课教学的浅显的看法。
一、在赞扬声中序幕徐开
在课堂伊始,王老师并没有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而是用了鼓励暗示性语言引导学生用掌声来缓解紧张的情绪,潜移默化地为后文理解掌声做了铺垫。
二、在瞻前和顾后中求成效
文中介绍了英子在掌声前后不同情绪,不同性格的变化。老师在教学上突破了以往的一句一段平推式的讲法,将教材重组。先将英子的两种不同性格提炼出来,进行对比讲解,也就是文章的第一、五自然段,这是瞻前,接着又顾后;引导学生找出使英子心情性格产生变化原因的句子,读悟并进。
三、重视了朗读,能够很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研究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在教学本课过程中,王老师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多种形式的读书促使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自已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在课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巧设情境,引起情感共鸣
在理解“热烈而持久”一词时,老师采用:“假如现在老师就是英子,你们就是英子的同学,让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响起来!”的方式表达,学生的掌声中真正是那样的“热烈而持久”。这种理解的方式是多么地直接而深刻!
五、联系实际,升华了主题
《掌声》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是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拓展环节中,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在小练笔中升华了主题,学生情感进一步得到提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