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困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011-08-28 13:40:19)
标签:
杂谈 |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初中阶段的学生层次逐渐参差不齐,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就更为明显,学困生人数急剧增加。对于学困生来说,学习就意味着每天必须准时到校,坐在教室里听他们不理解也不感兴趣的东西;每天的日程就是听讲,努力完成作业,想方设法记住一大堆零零碎碎的知识并练习一些索然无味的题目。
孔企平博士将这些学生的症状诊断为低参与水平。笔者认为学困生参与低水平有两个原因:一、部分老师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很低,上课的内容通常也是针对大部分中等程度的学生;二、学科特点造成的,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特点很强,需要较强的记忆、理解、运用等能力,以至学困生屡屡受挫,自信心不足,导致自卑心理严重;同时,学困生害怕失败,导致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目标不是想真正地学习知识,而是为了保全面子,在课堂上学习被动,逃避提问。
以上两个原因使学困生们成为课堂上的过客,而不是课堂的小主人。要转化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困生勇于参与课堂,首先要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老师应该改变态度,使学困生们感受到自己是有存在价值的、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困生普遍而共同的感受是:老师不关心他们。从而经常表现出对学习的冷漠,缺乏兴趣,师生关系不融洽,好象学习跟他们毫无关系,以至造成情感上的不参与现象。实际上学困生的内心世界是非常丰富的,但为什么他们的外部表现与他们的内心世界刚好相反呢?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他们遭受多次的挫折,却很少得到关爱所致。学困生的情感障碍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乃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这种情感方面的障碍若不及时铲除,学生就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他们就会认为那是中等生和优生们的事情。进而会采取观望的态度,要么就不参与;即使参与了也只是敷衍了事,这也是学困生抄袭作业非常普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慢慢地就会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要么厌学,要么逃学。所以在对待学困生的问题上,作为教师应该详细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去捕捉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应及时伸手相助,使他们自发地拉近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敬而受教”。调查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石,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是学生专心投入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被关爱,才可能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受尊重的。
那如何关爱、尊重学生呢?
如一声友好的问候;单独找些机会和学困生聊天;或在作业本子上写一段简短的鼓励便条等,这些都可以使学困生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当然也有些学生同以往的老师有过不佳的经历。可能一开始的时候不太信任你;对待这样的学生你必须要有耐心和恒心,因为他也有可能在“考验”你的关心是否是真诚的。在与这些学生交谈时要特别注意,先考虑一下哪些因素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误会。对这一类学生最佳的方法是“从心里打动他”。
学困生们常常会有为应付老师而抄袭作业,考试舞弊等现象,主要是由于自己不自信,担心教师会瞧不起他们而采取的对策。实际上这些学生都很需要也很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但他们往往很害怕向老师求助,直接原因有两个:(1)害怕老师不重视他们的问题,也害怕被同学们嘲笑他们的问题太简单,或他们的问题是错误的;(2)害怕老师责备刚讲评过的知识点又忘了而感到难堪。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他们的问题,即使他们提的问题是多么的简单可笑,也要鼓励把他们的问题说完,却不可泼冷水,更不可讽刺挖苦。可以根据需要对中下生采取特别政策,上课优先提问,课外优先辅导,作业优先批改;批改作业时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并要求其立即订正。对问题出现较多的作业尽量面批,当着学生的面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以辅导,帮助其纠正。作业批改时,可附加鼓励性评语和指导性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只有让他们感到老师在重视他们,才能给学困生们创造一个安全、信任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学习上能够主动与他人共同探讨,让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从而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其次,进行分层次教学,引导学困生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学困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学习困难,如果教师针对大多数同学,确定统一的目标,要求学困生通过学习达到同一水平,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对优生、学困生都是一种伤害。因为这样的目标限制了优生的进一步的发展,也打击了学困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学困生确定适宜的、留有余地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在实现“近期目标”中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然后教师采取鼓励、监督、指导等一系列手段,帮助学困生战胜困难,使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在实现“长远目标”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作业优秀,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再次,引导学困生进行积极的成就归因
如考试评分可因目的因人而异,灵活掌握评分标准(除正规的期中、期末考外)。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进行成就归因,平时测验的大部分题目尽量来自平时所讲的和重点强调的内容。听课不注意,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就不可能考好。让学生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因于没有认真听课,没有做好作业,学习不够努力等;并通过试卷评语、作业评语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成绩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过去的成绩,而不是用别人的成绩判断自己现在的成绩;即使有时比别人差,但超过了自己过去的成绩就是进步,通过这样的归因以增强学困生自己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提高成绩,向新的学习目标迈进。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困生们的意志和毅力
针对学困生的自卑心理特点:可运用一些历史上、现实生活中有志青年经过奋发图强,终于取得成功的事例来激励学困生。由于学困生心理素质较差,对困难承受力弱,受到任何的一次挫折,哪怕是一次测验的失败,都会引起心理波动,产生自卑,丧失信心,瓦解已经逐渐形成的正确动机。因此,一方面要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外科学家坚忍不拔、刻苦成才的故事。使他们懂得自信和毅力是科学家们成才的基础和关键。同时要根据学情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精讲例题,细细讲透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然后做适当延伸变换,使学困生听得懂,产生兴趣,并创造一些让学困生思考、运用、表现的机会。学困生一有进步就表扬鼓励,从而使学困生驱散那枯操烦闷的心境,在愉快的情景和心境中学习,产生能学好知识、取得进步的信念。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困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应先吸引学生,使之亲其师、信其道;再进行分层次教学,让每一类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成绩归因,重树信心;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困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样的教育才是为了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