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的不同表现之原因
(2012-02-24 15:56:45)
标签:
杂谈 |
(1)教师讲课过快,学生坐“飞机”。
第一,讲话过快。教师讲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新东西,他们必须有一个思考理解和消化接受的过程。而老师讲话快,学生没有分析思考的时间,不能很好地理解,难以接受,只是跟着老师“坐飞机”发懵,所以极有可能游离于课堂之外。
第二,教学进度过快。开始讲授进度过快,学生消化巩固不了,感到一节课更比一节课难懂,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也就无心专心听讲了。
(2)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累。
有些老师自认为多讲一些,学生就能学得好一些;或抓不住教学重点平均使用力气,往往出现课堂上老教师讲得多,学生发言少的“一言堂”现象,学生练得少的“满堂灌”现象。老师的这种教学模式就像是封建社会里私塾老师的模式,一点新意、创新都没有,这自然就让学生感到枯燥,觉得没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就慢慢地对这门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课堂上就容易走神了。
(3)讲课过深,要求过全。
知识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完整性,但是教学必须考虑知识阶段性和量力性。教师如果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掌握不好,不切实际地企求知识的全面和深度,脱离实际,拨高教学要求,而真正需要花时间的内容却因没有时间而匆匆带过,达不到教学的要求,降低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老师讲得这么难,而只有寥寥几个能听懂一些,其他的都听不懂,不能体验到这节课的“乐”,时间一长,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比别人差,或反正比别人差,这就给他们在课堂上出现不良行为创造了机会。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杜绝出现这三大问题。如何杜绝?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要充分备教材、备环节、备学生、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