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禅诗点评(二)
(2021-05-20 08:30:09)白居易禅诗点评(二)
香山寺二绝 (唐·白居易)
其一
空山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注释】:香山寺:位于洛阳市龙门山的南侧,白居易晚年退隐之后,定居于此,并自号“香山居士”。空门:指佛寺。老夫:自称。家酝:家中自酿的酒。生计:指生活。
【点评】:空山寂静,其心自闲,与野鸟相伴,随白云往还。屋里佳酿满瓶、良书满架,移居香山,与僧一起,宛如一位得道的高人。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作此山僧。
【注释】:松盖:谓乔松枝叶茂密,状如伞盖。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缘境:禅境。云泉:白云清泉。他生:来生。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
【点评】:登上爱风岩,攀上松树尽兴望远,坐在恋月潭边的石头上,饱览潭上水月之光,可见对佛寺的依恋;在此白云自飘、清泉自流之地,与佛禅结缘,来生就做此山的山僧,可以看出其对佛的仰慕和皈依之心。
赠昙禅师(梦中作)(唐·白居易)
五年不入慈恩寺,今日寻师始一来。
欲知火宅焚烧苦,方寸如今化作灰。
【注释】:寻师:拜师。火宅:佛教语,多用以比喻充满众苦的尘世。方寸:本指心,心处胸中方寸间,故称;也引申为心绪;心思;心得。
【点评】:五年未去佛寺,今日拜师又来;弃除心中的烦恼和尘世的纠缠,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好在如今心绪成灰,心中已净,已经到了“空”的境界。
秋池(唐·白居易)
洗浪清风透水霜,水边闲坐一绳床。
眼尘心垢见皆尽,不是秋池是道场。
【注释】:洗:假借为洒;用水涤除污垢,喻干净。绳床:一种可以折迭的轻便坐具。以板为之,并用绳穿织而成,又称“胡床”、“交床”。眼尘:眼前的尘土;比喻一时的小事。心垢:佛教语,烦恼。道场:成佛修道之所。
【点评】:清浪清风透着水花,水边闲坐,只一绳床;一“清”一“闲”是自在的心境。以水照心,眼中的红尘和心中的烦恼远离而尽,这不是秋池,更像是成佛修道的道场;只要保持心净,对水闲坐也可参禅悟法。
自远禅师(唐·白居易)
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床。
令人见即心无事,每一相逢是道场。
【注释】:出家:到寺庙道观里去做僧尼或道士。衲:僧徒的衣服,常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因即以为僧衣的代称。心无事:心空。
【点评】:禅师出家以来,一身僧衣,一个绳床,经常保持着极简的生活和自在的心态;每次相见都能让人心情平静,少了许多烦恼,每次相逢都仿佛在礼佛参禅,得以心空入净。
游悟贞寺回山下别张殷衡(唐·白居易)
世缘未了住不得,辜负青山心共知。
愁君又入都门去,即是红尘满眼时。
【注释】:世缘:俗缘。谓人世间事。都门:京都城门;也借指京都红尘:车马扬起的飞尘。
【点评】:俗缘未了,难在清净之地留住,有负青山之幽,你我心中都知;这是离开佛寺的遗憾。今日又要踏入京都之门,恐怕又是满眼红尘,烦恼不断;这是对尘世的厌倦。
僧院花(唐·白居易)
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注释】:色空:佛教语,“色即是空”的略语;谓一切事物皆由因缘所生,虚幻不实。华严偈:即《华严经》,该经梵本传说有十万偈;亦可泛指佛教之经籍。
【点评】:解悟色空之理,乃佛教之大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的“空”,是指事物的本性是空的,世上一切事物皆因缘聚而生,因缘散而灭,一切都是无常的;这里的“色”,指有形的能感触到的东西。色与空不可截然分开,正如
“物质” 与“场的空间
”不可隔绝分离一样。偏执于色,容易流为实用主义;偏色的意识消除了,又可能陷入偏空的执着,容易成为虚无主义。为了解悟色空之理而在僧院栽下芳树,
欢喜二偈 (唐·白居易)
其一
得老加年诚可喜,当春对酒亦宜欢。
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注释】:欢喜:快乐;高兴。龙门八节滩:在河南省洛阳市附近;白居易《开龙门八节滩诗》序:“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 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后以八节滩为险滩之称。
【点评】:延年益寿是可喜之事,春来对酒是可欢之事,该喜就喜,该欢就欢;但心中不能老想着欢喜之事,过于看重欢喜,就会进入歧途,该欢不能欢,该喜不能喜。
其二
眼暗头旋耳重听,唯余心口尚醒醒。
今朝欢喜缘何事,礼彻佛名百部经。
【注释】:眼暗头旋:犹言头昏眼花。重听:听觉迟钝;耳聋。醒醒:清楚;清醒。礼彻:礼佛,透彻地了解;彻即通达;明白。佛名:佛经名,千佛名经。
【点评】:眼视而不见,头昏而不想,耳闻而不听,唯有心里清醒,悟佛参禅,以心为要;今天有欢有喜,是因为认真透彻参悟佛经,这是悟得佛法的欢喜,也是一种禅悦。
禽虫十二章 其七 (唐·白居易)
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应是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
【注释】:蟭螟:传说中一种微虫名,典出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中的“蟭螟屯蚊眉之中,而笑弥天之大鹏。”蛮触:典出《庄子》,“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后以“蛮触”为典,喻指为小事而争斗者。诸天观下界:诸天,是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下界,传说中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为上界,相对地把人间叫做下界。一微尘:佛家比喻极微小之量,典出《楞严经》:“及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
【点评】:极小的蟭螟,在蚊子的睫毛上相互残杀;蛮和触这两个小国家,也在蜗牛角间争斗;其实就像佛祖看人间一样,在微尘大小的空间内,人们相互争斗逞能;其实是警示,人们为了各种名利不断争夺,其实与“蛮触”和“蟭螟”根本无异,人生最可贵的是拿得起、放得下。短短四句话,含蓄蕴藉,更充满禅理。
对酒歌(唐·白居易)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贫随富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
【注释】:蜗牛:软体动物,头部有两对触角,此处谓其狭小。石火:以石敲击,迸发出的火花,其闪现极为短暂。痴人:愚笨或平庸之人。
【点评】:人活于世,就好像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如此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瞬间发出的一点火光,很快就过去了。应贫富皆安乐,常开大笑口。富贵由天、生死有命。还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候努力了却得不到,也不要后悔,不要强求那些如海市蜃楼一样的事物和感情。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唐·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注释】:苦热:苦于炎热;酷热。禅室:犹禅房。避暑:辟除暑热;免受暑热。禅师:心静:排除杂念,闭目安坐。学道学佛的人一种修养方法。
【点评】:大热天处处炎热,人人避暑,奔走如狂,只有禅师不出房门;不是禅房不热,而是心静则觉凉。没有烦恼,排除杂念,安然入静,就没有热的感觉。
闲吟 (唐·白居易)
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
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
【注释】:空门:泛指佛法,大乘以观空为入门,故称。诗魔:犹如入魔一般的强烈的诗兴。
【点评】:自从苦学佛法,消尽平生种种烦心,只有诗魔不降,每逢风月就闲吟,诗心未除,只好以诗说禅。
自戏三绝句 (唐·白居易)
心问身
心问身云何泰然,严冬暖被日高眠。
放君快活知恩否,不早朝来十一年。
【注释】:自戏:闲卧独吟,无人酬和,聊假身心相戏往复,偶成三章。心问身云:心问身说。何泰然:为什么这么安然,泰然形容心情安定。不早朝來:不早早来朝见。
【点评】:心问身说,你为什么这么安然?严冬暖被,日出高眠;让你如此快活,不早早来朝见我,已经晚了十一年。看来心对身不满。
心是身王身是宫,君今居在我宫中。
是君家舍君须爱,何事论恩自说功。
【注释】:心是身王:心是身体的主宰。身是宫:身是心的宫殿。
【点评】:心是身王,身是心舍,住在自己家里应该爱家,何事可以谈论报恩的问题,又说自己的功劳。看来身也有不去早早朝见的理由。
心重答身
因我疏慵休罢早,遣君安乐岁时多。
世间老苦人何限,不放君闲奈我何。
【注释】:疏慵:疏懒;懒散。休罢:罢休;停止。遣:派,派去。老苦:佛教语,四苦、八苦之一。何限:无限,无边。
【点评】:因我疏懒停止过早,但给你的安乐时光也不少;尘世间的烦恼无边,不让你安闲,你又能把我怎么样?看来心还是“王”。
临水坐(唐·白居易)
昔为东掖垣中客,今作西方社内人。
手把杨枝临水坐,闲思往事似前身。
【注释】: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代指太子所居的东宫。垣:墙。西方:指西方净土。社:集体性组织;团体。前身:佛教语,犹前生。
【点评】:过去在太子东宫做少傅,今天成为西方净土礼佛之人。手拿杨枝面水而坐,闲想往事好似前生,看来参悟佛禅之事不仅在今世,前生也如此。
山下留别佛光和尚(唐·白居易)
劳师送我下山行,此别何人识此情。
我已七旬师九十,当知后会在他生。
【注释】:劳师:有劳大师。他生:来生。
【点评】:有劳大师送我下山,与师相好,与佛有缘,此次告别无人知道此等缘分。如今我已七十,而大师已经九十,下次相会恐怕只能是来生了。此生礼佛,来生也如此,对佛禅之虔诚均在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