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 【管理层】董事长兼总经理贾跃亭、董事邓伟、监事吴孟、副总经理袁斌、副总经理蒋晓琳、副总经理刘淼、财务总监杨丽杰、董事会秘书张特、证券事务代表赵凯
【时间】6月11日(周四)10:00-12:20
【地点】乐视网总部17层大会议室
会议要点:
1)关于乐视、小米的内容对比。乐视的系统是开放的,小米有的内容乐视都有,但乐视有的内容小米就没有。进入小米电视和手机,需要登陆不同的app,也会面临收费的问题,收费还会更高。
2)关于募集资金投向。资金主要投向乐视网的云平台建设和内容采购,这笔钱为公司未来3-5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随着规模的扩大,公司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跟BAT在内容上抗衡需要更多的资金,有了这笔钱,“粮草”会更加充足,再加上公司的不断创新,会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
3)关于乐视移动及其他子业务的上市安排。乐视致力于成为全球化的世界级企业,所以在美国上市有其必要性。我们更加希望的是两地挂牌,全部资产装入在中国的上市公司,同时也在美国上市。包括乐视移动、乐视体育、乐视汽车、乐视影业,都会寻找合适的机会和政策点装入上市公司,其中乐视影业是肯定会装进来的。
4)关于国际化战略。北洛硅线是乐视非常重要的战略,这点乐视和其他公司不一样,其他公司都是“曲线救国”,找第三世界国家来逐步拓展业务,这是不自信的方式;而乐视选择去充满竞争的市场,直接去苹果主场和苹果竞争。若在美国取得成功,就比较容易向周边辐射,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但一旦成功会对全球化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
Q&A环节完整版:
以下为乐视网贾跃亭总裁与投资者交流纪要
小米不懂互联网、不懂生态
Q:小米昨天在发布会上拿出公证处公证的所谓内容是友商两倍的证明,请问贾总如何评价?第一期减持的25亿资金已经到位,请问资金的具体投向?
A:首先,小米不懂互联网内容、不懂生态。小米的内容都是公共互联网内容,不是它自己的,拿全网的资源和乐视相比是不合理的。相比之下,乐视的系统是开放的,小米有的内容乐视都有,但乐视有的内容小米就没有。
第二,小米声称内容比乐视多,还不收费,其实它想收费,但无从下手,因为它的内容都不是它自己的。对用户来讲,进入小米电视和手机,需要登陆不同的app,也会面临收费的问题,收费还会更高。大家都在模仿乐视的模式,但从价格、用户体验都没有做到特别好。
真正懂行的人其实能够知道小米这么做的背后原因,第一个原因乐视电视不仅有内容,更是一个生态系统,而松散的内容联盟是不会产生真正的高效的产品,无法形成全新的用户体验、用户价值。它们一方面模仿乐视,另一方面又攻击乐视,也可以看出乐视在互联网电视领域的主导地位,以及乐视模式给对手带来的压力。当然我们更希望看到、也非常欢迎的是,乐视模式被更多人模仿,共同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第二个原因是手机。乐视手机也给小米造成了很大压力,刚开始大家并不看好乐视做手机,手机市场高端有苹果、中端有三星、低端有小米,华为也加入进来了,市场已经一片红海。但乐视不这么看。
我们认为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快到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软硬结合,第二个阶段会往生态方向发展。第一阶段的代表是苹果,所有手机厂商都在模仿苹果,我们认为是时候做出改变了,移动互联网速度非常快,我们认为未来2-5年会进入第二阶段。现在苹果模式已经给行业创新带来了伤害,几百个审核员控制几百万个应用,这是反互联网精神的。
手机以前的模式都是质量上缩小与苹果的差距、价格上拉开与苹果的差距,这是老的模式。
乐视要打破苹果模式,做出自己的创新。乐视在苹果划定的第一代移动互联网的方方面面都要创新。乐视这种模式的创新,可以延伸到移动互联网的主流应用。所有的开发者变得更加自由,所有的创新变得更加快速。乐视手机搭载了大量的视频流,这是苹果做不到的;而且不仅是在视频领域,只要是用户需要的,我们都可以做到。我们未来还要打破软硬件的边界、安卓和ios的边界,未来应用将更加自由、更新、更加快速。乐视手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超乎我们自己的预期。
这周五,我们将会对EUI进行首次迭代,这将是一个质的提升,非常大的创新。我们做了大量的创新,超级手机给用户第一感觉是与众不同,很多人接受了乐视的理念,这确实是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当手机真正拿到手的时候,竞争对手感觉也到了压力。苹果用户体验是全球最好的,但是只是代表现在,不能代表未来。乐MAX代表了全行业最高的技术水平,但硬件只是基础,我们的核心是垂直生态下的EUI系统,这是未来重要的方向。竞争对手的攻击也会让人们认清,未来小米松散的内容联盟和乐视的开放闭环哪个更好。乐视的模式是将各个环节打通,最后向社会开放,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第二个问题关于资金的投向。大家都知道乐视分两个体系: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都是些前瞻性的业务,当前未能实现盈利,未来会考虑并入母公司;上市公司大家都知道,从云平台、影视内容、智能电视终端、视频相关应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会在合适时机装入新的重要资源。
这25亿主要用于云平台建设和内容采购,现在内容环节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主要是我们和BAT4家,其中只有乐视一家是独立的视频网站,感觉非常悲壮。乐视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中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唯一的独立生存、快速壮大的公司,在BAT之外很难找到大型独立的互联网公司了。
我们认为乐视能独立发展的核心在于创新,乐视是一家高度创新的公司,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战略的创新,而是全方位创新、全流程的创新,这样才能保持对资本不过分依赖。我们是钱最少的公司,却是效率发挥到最高的公司。
乐视市值已经超过1000亿了,但我们更看重业务的规模,更看重用户对乐视模式的认可度,这是对我们生态模式的印证。随着规模的扩大,我们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跟BAT在内容上抗衡需要更多的资金,有了这笔钱,我们“粮草”会更加充足,再加上我们的创新,会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我们也更自信。
我们已经达成了内部共识,在未来发展的空间和体量,我们认为不会亚于阿里巴巴和腾讯。如果我们成功做好智能汽车业务,体量甚至有望超过阿里巴巴。所以资金是必不可少的,增发时间太长,我们只能采取相对快捷的方式,当然增发也在全力推进。这笔钱为我们3-5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LePar的意义在于开放
Q:LePar在整个乐视战略的位置是怎样的?乐视的全球化战略是怎么开展的?
A:LePar的意义在于开放,我们去年提出方案,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会分阶段发布成果。我们LePar分两类,第一类是内部LePar,全球合伙人指内部员工,我们会吸引顶尖人才到乐视,比如美国顶级专家团队的规模已经非常大了。外部LePar分为企业LePar和个人LePar,凡是能够形成互助互推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加入外部合伙人。所有LePar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乐视的内在元素。每一个LePar都能成为生态链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合作者,这样就和公司利益一致了;而且LePar收益方式也丰富很多,由单一的业务收益变为业务和增长收益,每一个LePar都有权利会成为乐视的股东,和乐视真正融为一体。
关于全球化战略,我去年在美国呆了4个月,为乐视全球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乐视全球化发展会进入快车道,我们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进入全球市场,现在全力解决资质问题、专利问题,未来我们产品会进入全球各个市场。
无颠覆不出手
Q:乐视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如何布局?财经频道内容单薄、不太专业,未来如何发展?据了解,乐视移动可能会在美国上市,乐视网老股东能否分享乐视移动的成长收益?
A:互联网金融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方向,但这个涉及内幕消息,不宜过多地披露。我们不会仓促推出大的战略,只有要素准备非常妥当、信心充足时才会推出相关战略。我们的原则是:无颠覆不出手。互联网金融会成为非常核心的生态,我们会在合适的时机宣布。
关于财经频道,由于相关监管的要求,乐视网的策略是不碰新闻、财经。等到未来国家政策逐步放开,乐视网会强化财经乃至新闻频道建设。
对于乐视移动在美国上市,我们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资本市场和业务市场的重叠。乐视的志向是成为全球化的世界级企业。现在国内还没有出现全球化的世界级公司,阿里和腾讯都只是世界性公司、业务还主要在国内。乐视希望成为全球化企业,希望我们的业务不仅来自国内,更重要来自海外,所以在美国上市有其必要性。
我们更加希望的是两地挂牌,全部资产装入在中国上市公司,同时也在美国上市。现在主要是政策壁垒,现在国家对这项政策也会逐步放开,如果能实现两地挂牌是最佳的模式,这对中国股东有非常大的好处。
另外,国内资本市场怎么看待投入期的产业,我们还不是很了解。亚马逊至今亏损,但是它对行业带来了推动、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价值评判标准是不是应该改变了?我们认为评判标准的核心是对产业的推动力、对人类的价值,然后才是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认为盈利随着业务发展油然而生,而不是应该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这是乐视的理念。盈利能力和对产业的贡献没有必然的联系,盈利能力只是内在的价值,对产业的贡献则是整个全方位的价值,如果在中国市场对价值的判别标准不改变或者上市规则不改变的话,对乐视利润要求会给业务带来巨大压力,这也是我们犹豫的原因。
包括乐视移动、乐视体育、乐视汽车、乐视影业,我们都会找合适的机会和政策点装入上市公司,当然乐视影业是肯定会装进来的。
未来将不存在APP
Q:去app怎么理解?
A:我们互联网和PC端非常相似,PC端应用服务刚开始是以客户端为主,是因为硬件的性能不佳,软件能力也不够,云计算的能力也不行,但客户端太不方便了。在PC时代后期,软件硬件性能提升了,我们就不要这些客户端了,全都web化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一样,刚开始99%的应用都是app;到了下一阶段,当云计算能力起来,操作界面越来越好,对用户理解越来越深的时候,手机和PC会有相似路径,几个超级app解决所有问题,甚至不需要超级app。可以肯定的一点:下个阶段,app是肯定不存在的。我们很高兴的是乐视看到了这一步,如果iOS还是现在这种模式,就必然会被淘汰。我们应该全力瞄准下一代,而不是复制安卓和iOS。
去苹果主场和苹果竞争
Q:从国际化布局来看,乐视还要延伸到北洛硅线以外的地区,怎么定位北洛硅线以外的业务?目前乐视主要是通过内延式发展,未来有没有计划通过外延收购取得快速发展?
A:北洛硅线是乐视非常重要的战略,这点乐视和其他公司不一样,其他公司都是“曲线救国”,找第三世界国家来逐步拓展业务,这是不自信的方式;而乐视选择去最有竞争力的市场,直接去苹果主场和苹果竞争。
很多人都说乐视疯了,乐视的战略就是超乎大家预期,要做就做颠覆性的事情,不做中庸的事情。北洛硅线还有更重要的含义,它将互联网、艺术、技术结合在了一起。乔布斯把艺术和技术结合在了一起,但是苹果的互联网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乐视希望比苹果更进一步,将互联网加入进来。
北洛硅是最核心的区域,北京是互联网的中心,洛杉矶是艺术的中心,硅谷是技术的中心。战略成功的关键是组织的创新,我们认为乐视在组织方面最为创新的。北洛硅线对我们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是三个人才聚集地,全球化以三个城市为轴向周边延伸。
我这里再透露一个信息,我们把全球分为五大区域:美国、印度、亚太、中国、其他地球。我们在美国取得成功,就比较容易向周边辐射。我们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风险,而一旦成功,会对全球化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
乐视并购是我们的缺陷。但我们更希望内延式并购,因为内延式的化学反应是非常强烈的,外延式作用会远低于内延式,会需要更加创新的组织形态。花儿影视的并购就非常成功,它一部剧的利润就可能几个亿,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它和乐视的化学反应。我们希望内延式的化学反应能够结合外延式的并购,这需要更加创新的组织形式。
以下为乐视网高管与投资者交流纪要
Q:关于电视牌照,现在进行哪一步?第三代电视55寸、65寸没有推出,是不是因为政策方面的限制?
A:互联网电视的整改已经进入审批阶段,就差最后一个批复,会有一个乐观的结果;新品并不是受政策影响,55、65寸已经在上海CES展出,不需要有任何担心。
Q:乐视技术队伍架构建设?
A:乐视技术团队包括云计算800-1000人(不含智能终端的研发团队),整体素质比较好,很多成员来自BAT、谷歌。我们在技术团队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们整个技术机构包括技术平台然后到终端,包括H5
Q:想问下增发预案的详细情况。
A:这次预案核心是与乐视发展需求紧密相关,现在乐视是市值1000亿的公司,布局也越来越复杂,对资金有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紧急启动更大规模的定增方案。而且我们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措施,之前价格与市场价格差别太大,对投资人是不利的。
资金运用方面还是围绕我们的主业,重点投入方向包括:云平台技术研发、内容采购和运营、营销销售,75亿元资金能满足上市公司未来2-3年的需求。我们也会采取其他融资方式来匹配股权融资,比如债券、银行体系内融资等。
Q:请问乐视影业并入上市公司的时间进度?
A:我们之前公告已经说明,会做公告日12个月内启动。乐视影业并入上市公司,是通过换股而不是现金的方式进行。而换股和本次增发是不可以同时进行的,所以会在完成增发之后。
Q:LePar现在有多少家?电视的线上线下销售比例是怎么分布的?
A:LePar大约1500家。乐视电视线下和线上销售,大约各50%。
Q:我看到线上电视销售量在缩小,是什么原因?
A:这实际是跟销售频次相关的,以前都在周二销售,现在每周频率加快,其实总量是在上升。
Q:现在和联通合作,和其他的运营商有合作吗?
A:和几大运营商都会有合作。
Q:VR(虚拟现实)产品研发情况?
A:还在研发之中。我们VR产品会超越现有产品,希望能让大家眼前一亮,因为乐视的原则是:无颠覆不出手。但目前不便于披露更多。(完)
文章来源:禹媚的传媒互联网研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