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迹男孩》:在非独生家庭里有一个需要被父母重新看见的孩子

(2018-01-23 10:41:43)
标签:

杂谈

《奇迹男孩》:在非独生家庭里有一个需要被父母重新看见的孩子

作者:霖筱筱(富书签约作者)

01

昨天,我们一家四口去看了《奇迹男孩》,这部继《寻梦环游记》后的另一部高分家庭剧。

电影根据全球畅销书《奇迹》改编,围绕一个叫奥吉的小男孩,给我们讲了他如何创造奇迹人生的故事。

奥吉不是普通小孩,他自出生后动过27次手术,这样才能呼吸、看见东西,不靠助听器听见声音,即便如此,他仍需顶着一面天生畸形的脸生活,假如不戴上头盔,别人就会被他的脸吓跑。

在10岁的时候,初入学校的奥吉受到了同学的排挤和嘲笑,在家人的鼓励下,奥吉始终保持着善良,也变得更加勇敢乐观,最后得到了同学的尊重和爱护,也收获了真正友谊。

影片通过视角切换向我们呈现了除了奥吉以外另几个孩子的真实心里,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奥吉姐姐维娅这个角色。

电影有这样一个片段:

奥吉因长相丑陋在学校受到同学的嘲笑,回到家后在饭桌上也带着头盔,不愿说话。

父母感觉到他的情绪低落,于是尝试用各种方式去问他的心情状态。在奥吉一声不吭跑掉之后,父母都追了上去。

餐桌上只留下了维娅,“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今天过得怎么样”。

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深刻的体会到这句话包含了她内心深处渴望被关注的欲望。

在接下来以她的角度叙述的故事中,她这样描述了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如果说这个家是一个星系,那弟弟永远都是那个太阳。

自从弟弟出生后,她就表现得很懂事,不需要父母为她操心,其实并不是真的不需要父母,她比任何人都渴望父母的关爱,越是逞强地说不需要,反而越体现出她渴望被看见。

所有的话都只能对奶奶和闺蜜说,奶奶离开后,再遭遇闺蜜的冷落,维娅竟没了倾诉对象,因为父母的心思都在奥吉身上。

母女俩聊天,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在听到母亲说“万圣节我们一起聊天”的时候,维娅感到很惊讶,她当时的受宠若惊再次将她内心的渴望表现得淋淋尽致,所以在妈妈接到奥吉学校打来的电话就离开时,忍不住砸了遥控器。

直到维娅在出色的表演完舞台剧之后,台下的妈妈看着舞台上耀眼的女儿,突然意识到自己忽视了她,回忆里出现了维娅在四岁生日时许下的愿望:我想要个弟弟。

弟弟的出现,本是给维娅的礼物啊,他是给维娅带来美好的,而不是来和她瓜分父母关爱的。

妈妈终于明白,维娅也同样需要关爱,于是有了影片后面给我呈现的一个更为和睦幸福的家庭。

https://wx1/large/7813c7a3ly1fnqcae3xc5j20h80bjab4.jpg

02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在他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出了出生顺序对于个体的重要意义。

他指出,孩子会根据自己在家里的不同地位而形成不同的心理暗示,并根据这种暗示调整自己的生活风格,长子(女)努力维持优越感: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前所经历的独生子女时光,对他们的生活风格会产生独特的影响。

在此之前,他们得到大量的关注和宠爱,习惯于家庭的中心地位。

在第二个孩子出生后,长子女需要与弟弟妹妹分享母亲的关注,会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弟弟妹妹,以保全自己的位置。

相反,如果长子女的优越感丧失,就会悲观和焦虑。

所以大多数问题儿童都是长子女。而长子女身上存在的问题,多数取决于父母在弟弟妹妹出生后对其的关注度。

前段时间朋友托我代管一天她6岁的儿子。因老公临时有接待,她要带未满周岁的小女儿去做体检,担心照看不到大宝。

小朋友以前也挺喜欢和我们家姐姐玩,于是我就让朋友直接将他送来我家。

这次见他,明显感觉他话少了很多,不如以前开朗了,玩了好半天才慢慢放开。

我家两个孩子在午饭后就睡了,他说不困,于是就和我不着边际的聊着,说他在学校的趣事,说他玩魔方多厉害,聊着聊着,他突然说:“阿姨,你很认真听(我讲话)啊?”

我说:“是呀,你这些事情都很有趣呢。”

他突然变得伤感了:“阿姨你知道吗?爸爸妈妈都不喜欢听我说话了,总叫我快点说。”

我还没来得及接话,他又继续说道:“以前我是家里的小祖宗,自从妹妹出生后,妹妹就是小祖宗了。”

他说这话时落寞的表情,让我觉得很心疼。

第二天我赶紧约朋友出来,将孩子的这番话告诉了她。

朋友听后和我一样感到震惊,原来很多不经意的举动,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孩子,朋友说:“我们生二胎的目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宝不那么孤单,待小宝出生后,却忽视了他的心理需求,让他成为了最孤单的那个人,实在是不应该啊。”

在二胎之后,大宝会变得更为敏感,很多家长不但没有更关心大宝的心理,还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所以才有了众多的问题孩子。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WGnFX544mn64ofn1XqVWdWXo0aOB1tyvVfyicVlN4X09RlIAmfn5ZbkRspXLbH8bwUwkBatlz16dX3BoW88MS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03

去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因父母要生二胎,9岁的女孩拟定一份《二胎合同》。

规定了甲乙丙丁(父、母、自己、未来的小弟弟或小妹妹)四方的权利与责任,合同上说自己愿意接受弟弟妹妹,也愿意照顾TA,但父母在精神物质上都不可偏心小宝,需按照以往的态度对自己。

她知道小宝宝更需要照顾,但又害怕自己的家庭地位受影响。

这样一份看似幼稚的“合同”,反映出了女孩对弟弟或妹妹的期待,又担心父母偏心的矛盾心理。女孩父母表示会签署这份合同,让女孩放心,也起到了监督父母义务的作用。

随着身边生二胎的朋友的增多,父母对大宝的抱怨也增多。

经常听到有类似这样的声音:大宝吃饭没以前乖了;大宝的脾气越来越大了;大宝越来越小气了,玩具都不肯分给弟弟玩等等,其实这都是大宝不满父母的态度和想受到父母同等关注度的表现。

不是每个家庭都会签订《二胎合同》,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直接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所以在孩子表现出某些不寻常的举动时,不应去责备,而是需要我们做父母的主动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在对孩子付出的同时,也不忘检讨自己。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WGnFX544mn64ofn1XqVWdWXo0aOB1tySdp9pkxHnnSzQRF2gicjicdg4P0ciaia10t0CxaS9EialwHsJ2Aia47ZM4t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04

是否所有的非独生家庭都注定有一个孩子被忽视呢?

并不是这样。

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努力地做到对每个孩子都公平,付出的心思一样多,付出的爱一样多,尽量不因为谁而亏待了另一个。

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者Volling BL曾在总结了43项相关研究后指出,头胎儿童并不会在弟弟妹妹降生后表现很糟糕或出现心理问题。与之相反,二宝的加入还能帮助大宝获得成长。

现代父母选择多生一两个孩子,除了经济充裕能够满足以外,更多的原因是希望给孩子一个手足同伴,陪伴、照顾彼此,让孩子更有爱心和责任心。

在面对其中一个孩子表现出异常的心理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找出根源并解决:

1.加强沟通

在生活中,有可能会因为对新降临的小生命格外的疼爱,导致大孩子产生一些嫉妒。

在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加强和大孩子的沟通,并且不要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孩子身上,要时时刻刻让大孩子也体会到受重视的感觉。

2.加强和长子女的沟通

长子女敏感的心理会随着弟弟妹妹的降生而增强,会有嫉妒和害怕的心理,父母要加强与这个时期的长子女沟通。

并且不要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小宝身上,要时刻让长子女也能感受到被重视的感觉。

3.对长子女一如既往的态度

非独生家庭里,父母对待长子女要保持不变的态度,不能因小宝的出生而忽视了大宝。

如果在特殊情况下做不到很充分,(比如小宝病了,或者像影片中弟弟有某些心理缺陷)要及时和大宝沟通,告诉TA此刻小宝更需要照顾,所以父母才会短时间内多陪着小宝,而并不是因为父母更爱小宝。

4.奖惩要公平

生活上,对于孩子之间的奖惩一定要公平。

不要处罚了其中一个,而放过另外一个,或者罚大不罚小,这样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明显的偏心。

两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是会出现差异的,夸奖完其中一个孩子之后,也要附带夸奖另一个孩子的优点,比如做夸奖姐姐绘画比赛获奖的同时,也要夸奖弟弟打篮球也不错,让孩子知道你清楚他的优缺点,并没有忽视他。

5.尽早建立起孩子间的感情

从小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和礼让,传递给他们正确家庭的概念,从而建立起孩子之间的感情,只要兄弟姐妹之间感情深厚,事情往往很容易处理,不会引发矛盾和冲突。

孩子之间学会了互相照顾、调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避免了很多麻烦。

每个孩子都应该是家庭星系里的太阳,都应该受到同样的重视和关爱。

所以,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孩子的数量不止一个的话,一定要注重对于孩子的感情表达。

要让他们明白,多出来的那个家庭成员,不是来和你抢夺父母的爱和关注的,他是让家庭里的每个人拥有更多的爱,多一个人来爱爸爸妈妈和你。

https://wx4/large/7813c7a3ly1fnqai3sujkj20m80bqgnl.jpg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霖筱筱,富书签约作者,85后两宝辣妈,喜欢看书、看电影、写作,战胜抑郁后重归生活,一边创业一边写作,一边带娃一边旅游,努力将生活经营成了理想中的样子。本文首发富书(ID:zhongchoudushu),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