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碎片化学习越学越累?

(2017-09-25 18:21:10)
标签:

杂谈

为什么碎片化学习越学越累?

作者:于无争(富书专栏作者)

01

前段时间有人和我抱怨:为什么“碎片化学习”越学越累?

她和我说,自己每天的计划表都是满的。

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听新闻,挤公交的时候听大咖谈天论地,休息的间歇打开软件微课,回家后就拿起书读了起来。

几乎没有一点的时间不用在正途上,她说,连在试衣间外等闺蜜,都不自觉想要拿起手机刷点什么。

然而一段时间后她彻底傻眼了,她是好像学了很多东西,但又似乎啥用的都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我想起了有些人每天刷知乎、听大咖,好像什么都懂了,实则什么都不会。

你说他一点也没有学习到也不对,人家消耗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和注意力,怎么可能一点收获也没有?

究其根底,是没有目的的“碎片化学习”。

如果学习的最后,无法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就意味着它只会分散你的注意力,给你造成一种每天都忙碌于学习的错觉。

在我刚接触“碎片化学习”这个概念时,曾把它误认为是单纯的分割式学习。

我开始每天吸收很多来自外界零散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少是来自业界的大咖和权威。

然而一段时间后,我可以说是一无所获,直到某天我突然意识到:大咖脑子里的知识架构,你有吗?

那些我们每天吸收到的零碎信息,它可以是来自马云,也可以是来自马化腾,但毫无例外的是,它仅仅是一个知识架构里的小部分。

先结构化,后碎片化,在进行“碎片化学习”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知识架构是十分必要的。

决定好“碎片化学习”的目标后,把要达成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小部分,利用碎片化学习,完成体系化积累。

没有目的的输入是不可取的,而且事后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去整理。

有了框架以后,你会开始有意识地按照框架去吸纳信息,这样一来,就可以杜绝大多数无用信息的干扰。

并且事后你会发现,原本杂乱无章的知识在你无意识中渐成体系,为什么“碎片化学习”会越学越累?

正因为在一开始,他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知识架构。

https://wx3/large/7813c7a3ly1fjvxeyfhgxj20i20bnq3o.jpg

​02

有天表弟跟我抱怨,云盘内存的空间太少了,东西一下子就放满了。

当时我很纳闷,说:“你不是会员吗,5T的空间还不够你放东西?”

他说:“当然不够用,仅电子书就存了几百万,还不包括音频什么。”

我问你存那么多东西,有生之年能看得完吗?

他奇怪地看我一眼:“当然是为了学习啊!”

然后他得意洋洋地补充:“我花了一个月才找全这些资源。”

不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准备上,只取所需,是减少注意力消耗的有效方法。

你花了一个月,就用来找资源?

后来我发现,这个现象不止发生在我表弟身上,不少人热衷于找资源,像学习资料、微课,有时候会花费大半天的时间在网上闲逛找资源。

可当你问他们什么时候会看时,他往往会跟你说:“等以后有时间再看,先放着。”结果一放就是遥遥无期。

我还有个亲戚就很热衷于买书,经常在书店里耗上大半天的时间,回去买一堆的书却连翻都没去翻。

每当有人问他怎么买那么多书,他总是说:“因为我喜欢看书啊。”

最后总有人看着半柜子连包装都没有拆的书,默然不语。

网上有一句很新奇的评论:书看不看不重要,重点是封面好看。

在进行“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中,外界繁琐的信息是巨大的诱惑,我们不自觉就会犯了什么都想学的毛病。

恰恰就是这些充满诱惑的外在信息,在干扰我们的决策,你什么都想学,结果却什么都没学会。

资源是越多越好吗?

并不是,资源是越少越好,越精确越省力。

很奇怪,如果我一次买回很多的东西,就会忘记自己买过什么,但如果仅仅是一两件,我不但会记得清楚,而且会有去翻找的欲望。

有意识地杜绝外界信息的干扰,可以让自己更具有专注力。

大量的信息在新鲜感过后,其实就不再对我们具有吸引力了,时间一长,我们能够记住的东西更是所剩无几。

在学习的过程中,控制自己不受外界信息干扰,懂得取舍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因为往往对我们最有用的,是最精炼的信息,少量的资源只取所需是最明智的选择。

https://wx4/large/7813c7a3ly1fjvxfethoaj20i20bn750.jpg

​03

我有一个朋友,经常每隔一段时间就和我分享新鲜事。

最近他和我说自己准备要啃下编程,还把他的计划都列在表上发给我,从入门到高级各个阶段该干什么,都一目了然。

仔细看了看,发现内容多得让人咋舌。

他说:“现在不是有“碎片化学习”吗?时间嘛,挤挤都会有的。”

然而一段时间后,他又给我发了一张计划表,说准备一个月速成吉他,让我给点意见。

我问,你之前的编程学得怎样?

朋友发了一个摊手的表情,说我们这些门外汉学个皮毛就行了。

原来,学完初级教程后,他觉得太累了也直觉差不多,就准备把注意力转向别的。

在“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仪式感,很多人都想怎么随意就怎么来,中途放弃是最经常发生的事。

结果一个月的时间还没到,朋友会弹几首简单的曲子后就不再继续了。

在朋友看来,这种忙里偷闲挤出来的时间,就图个新鲜劲,也不觉得浪费时间,而且比起别人玩手机打游戏要上进多了。

在这种观念下,他不觉得放弃之前的兴趣有什么不对。

“碎片化学习”需要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会让你永远停留在浅层次的学习阶段。

假如你有加入学习群的,就会知道有不少人仅仅是“昙花一现”,他们在这个群上露一下脸,就屏蔽在后台里了。

家里的侄子为了提高单词量,就申请了很多背单词打卡群,每天都在群上嚷着我今天背了多少个单词。

后来我问他:“今天打卡了吗?”

他摇摇头说:“早就屏蔽了。”

还不到一个月,他就放弃当初要每天打卡的决定。

因为一时兴起而“碎片化学习”,发生在很多人的身上,加入不少的学习群,从一开始的新鲜感,到后来干脆屏蔽掉了学习群。

有人干脆说:“兴趣来得快,走得也快,我还能咋办?”

制定学习目标,短则三个月,长则一年,“碎片化学习”需要仪式感,也就是长期的坚持。

很多人的新鲜感只能够支持浅层的学习,而真正能让你有所收获的阶段,是需要毅力来支撑的。

不要让学习始终停留在浅层,时间一长会让你产生自我怀疑。

当你再加入一个打卡群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能不能坚持个半年?”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于无争,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走一段路,看半生缘,情深缘浅;写一手字,读一世书,与世无争。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