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新人如何打通诉讼难关?
(2023-08-11 11:39:16)
标签:
技术派律师行业青年律师诉讼策略 |
诉讼是一门大学问。需要长时间不断学习、实践才能不断精进其中的技巧。今天我们结合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来简单谈谈「诉讼法律服务基础」,看看除了诉讼流程,还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点?希望对初入职场的法律人有所启发。
“三步”做好诉前准备
万事开头难,拿到一个案子,你会如何开始?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先大致看一下这个案子是什么、基础的事实有哪些、我有哪些应对的策略……确实,这是我们在处理诉讼案件时需要做的几部分,但最重要的还是掌握一些“套路”,可以避免一些案子中容易忽略的重要细节。
第一步:了解事实
所谓“事实”,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当事人会根据自身的诉求和律师的需求传达各种各样的事实,但可能因为主观的表述误差或是客观的理解差异使得事实真伪难辨。因此,律师和客户沟通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自己要在证据和事实的筛选与梳理过程中整理出一份可以用于诉讼的法律事实。
2、可以证明或确认的法律事实。如上文所述,是通过对应的证据,将客户给我们的事实转化为诉讼过程中的诉讼事实和法律事实。
3、待证明事实及补充材料。律师可以通过客户沟通、公开渠道检索、向法院申请调查令、申请法院依职权调查等方式掌握额外的证据,以实现证明目的。
完成对三类事实的处理后不代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为了尽可能得还原案件的全貌,避免后续出现矛盾和不利的证据,律师要结合相对方律师的答辩意见,同时保持与客户的密切沟通,反复进行事实的再确认。这里推荐采用采取书面结合电话,也就是问题清单与电话会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预先的书面清单提示询问逻辑,呈现待确认细节,提高沟通效率,同时辅以电话会议的补充,掌握书面文件交互中遗漏的细节。
如果说认识事实是获取足够优质的食材,那么展现事实就是把食材做成想要的精美食物。为了帮助法官更快更好地理解案件、理解律师想表达的内容、减轻工作量,同时提高办案效率,也更好地传达我方在诉讼中的优势点和要强调的重点,事实信息可视化同样非常关键。比起平铺直叙的文字,阅读者会更倾向于图表、时间轴、诉讼案件大事记等展现形式去了解案情、梳理逻辑。
第二步:法律研究
以原告代理人为例,律师首先要确定本案的法律关系并开展性质分析,并根据案情的分析结果,结合客户自己的态度,对诉讼请求进行确定,详细来说,可以包括:确定诉讼请求、确定请求权基础、进行抗辩预测。其中,抗辩预测越早越好,不要拖到诉讼展开后,避免在庭审上陷入被动局面,但不要对案件过早定性。随后,律师要归纳争议焦点,找出相应的法律依据并进行案例检索。在此过程需要特别关注法律依据中的新旧法适用问题。
确定管辖,关注诉讼时效、除斥期间是最基础的,却也往往是最“致命”,这会直接影响客户对律师的专业印象。
第三步:制定策略
不同案件的诉讼策略完全不同,客户的最终诉求直接决定了律师诉讼法律服务的大方向。而制定符合当事人利益的诉讼策略,从诉前准备阶段就已经开始,有四个要点需要注意:
第一,律师函的作用。律师函的作用不仅是施压,还能固定证据,同时也能表明我方在本案中的立场。
第二,管辖的选择。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可以从便利当事人角度出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执业经验衡量不同地区法院的专业性等。
第三,保全。保全是对执行的保障,也能给予对方诉讼压力。在有较多的财产线索时,律师可以对保全对象作出适当的选择。其中,从细节入手,获取保全的财产线索值得引起重视。除此之外,律师还应当注意保全的期限,及时续封;关注债务人作为原告的未结诉讼,有必要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划扣债务人应收账款。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诉讼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诉讼推进、诉请变化,律师也要对诉讼策略进行相应调整。因此,律师需要与客户保持沟通,从而更好地实现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
“七招”应对诉讼活动
巧妙化解立案难
在实务工作中,立案难的问题一直存在。为此,首先要审慎选择诉讼主体,选择多个主体为被告人,虽可以达到给被告施压的目的,但也可能承担被告人全面对抗的不利后果。其次,律师除了要写明最基本的案由、管辖依据、起诉主体依据之外,还要会“讲故事”——通过优化叙事的方式让法官共情,从而提高成功立案的可能性。如果已尽人事依然立案失败,也可以考虑选择网上立案、邮寄立案、外地立案等其他立案方式。总而言之,立案时,律师除了需要业务能力、需要站在立案法官的角度审视材料之外,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
证据为王
打诉讼就是打证据,这一点是所有律师的共识。在准备证据时,首先要注意证据的形式是否合格,是否持有证据原件;其次,证据是否充分,有没有准备好相应的备用证据;再者,证据的呈现一定要可视化。通过贴标签、荧光笔、折角等方式,突出重点,让法官能够注意到你所想让他/她看到的内容。
流畅口语化的庭审表达
当法官让律师陈述诉讼请求时,更能让法官进入语境的方法是用通俗化的口语精炼起诉状,也可以补充一些案件背景。这就要求律师对文书材料有非常熟悉的把握,不一定要到脱稿的程度,但对其中的逻辑和要点重点必须烂熟于心。此外,也要适当把握庭审节奏,在举证过程中可以主动提示法官相关段落的位置,并且稍作停顿,确保法官视听同步。
完美的诉讼文书
律师是和文字打交道的工作,掌握诉讼文书的写作方法是必修课。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后续的“星瀚技术派”系列文章中与大家分享。
程序问题不能忽视
程序比实体更重要。是否要追加当事人?提交管辖权异议的最后时间是什么时候?举证期限的最后时间又是?……这一切其实都有法可依。
提前准备法庭提问
法庭提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法庭提问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相对方之间的提问,这部分的要领是提问前要确定发问目的,抓住机会获取想要的信息;同时还要面临法官围绕争议焦点的提问,就需要律师提前归纳、总结争议焦点,事先作出案件事实的全面梳理,了解事实全貌,从而预判法官提问。
庭后工作更进一步
诉讼服务并不是随着庭审结束就画上句号的。要知道,判决书并不是法官一边开庭一边写的,有时判决书落笔时,距离案件庭审已经过去了很久。这时,如果律师在庭后递交了书面材料,不仅能成为对庭审的重要补充,还能达到起到庭审回顾的作用。另一方面,庭后也需要及时向客户进行汇报与总结。
“了解客户”是诉讼法律服务的核心
诉讼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那么在这场“战争”中律师真正的对手是谁?
可能是对方律师。律师在庭审活动中要了解自己的对手,例如对方的业务领域、代表案例等……全面、理性地分析己方与对方各自的优势、弱项,思考怎样扬长避短,取得胜利。
也可能是法官。作为律师,无论是在书面表达还是口语表述时,都要能做到了解案件、展现重点,不要浪费法官的时间。律师也可以查阅法官的文章、书籍、裁判文书等,对法官的看法进行合理的预判,从而优化诉讼策略和应对反应。
我们认为,是客户。客户追求的利益是什么、客户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我们最需要关心的事。在此基础上,律师又该怎样做好法律服务?
第一,做好客户心理预期的管理,为客户制定合理的报价方案;
第二,帮助客户正确识别诉讼风险,尽到提前告知的义务;
第三,诉讼开庭后,及时反馈,引导客户预判诉讼裁判的可能性;
第四,给到客户诉讼发生后的风控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保全风险、被划扣的风险,需要提示客户进行相应的诉讼风险防范。必要的情况下,为客户进行事后风险防范策略的制定。
诉讼服务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对于诉讼律师而言,诉讼活动中的每一步都有可能出现难题,但相信通过持续深化和刻意练习,最终都能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诉讼技巧。
文:星瀚微法苑编辑部,特别鸣谢:徐沁芳(星瀚合伙人律师)
本文为星瀚原创,如需转载请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