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实现差异化竞争,从了解行业开始
(2023-06-16 11:33:12)
标签:
律师律师行业青年律师 |
近年来,“专业化”一词在行业内被反复提及,可以说,“法律服务的专业化”是律师行业的大势所趋,不少律师也将此作为个人转型的发展目标。
通常来说,“专业化”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是业务领域的精深,如股权投融资、争议解决、刑事合规等;二是对特定行业的锚定化拓展,如教育业、泛娱乐业、高新技术业等等。但不论选择哪一个发展方向,都离不开“商业思维”的塑造。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聊聊律师如何了解行业,如有不足,也欢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信息定位
在了解一个行业前,信息定位是基础。不同行业,根据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政策导向不同,其商业模式和法律服务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干货、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可以从“法律+商业”两个角度来切入。
从法律层面而言,律师应当实时关注行业的新法新规和政策导向。政策导向作为宏观监管意向,往往是行业的“风向标”,例如“鼓励”“倡导”“大力发展”某个行业,往往伴有优惠政策和简政放权;也可能是对特定行业加强监管、收紧口子,会对行业中各企业的合规工作、商业交易带来新的难点和挑战。
同时,了解行业的争议情况。利用第三方大数据分析软件,甚至是可视化图表,可以快速对行业争议情况形成宏观了解。把握争议地域分布、争议数量变化趋势之外,尤其要注意典型的、新型的争议类型,通过进一步分析成因、研判案例,为客户的风险防控提供更强有力的方案。
从商业层面而言,我们不是要求律师对于行业的知识把握像投行、咨询公司那样深入,而是要结合客户行业的特性,更好地提供法律服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 HOW-这个行业的链条是如何运转的?从源头到终点都有哪些环节?
2. WHY-这个行业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什么价值?
3. WHO-这个行业中不同环节的企业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商业交易和谈判协商中,谁更相对具有话语权?
4. WHAT-行业中不同立场的企业,分别有怎样不同的利益诉求?
以星瀚的优势法律产品企业内控与反舞弊为例,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作为典型的供产销行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大量的采购与销售业务,在业务洽谈、合同签订、指定收付款、资金流转和循环等环节涉及大量经办人员,舞弊行为以行受贿为典型;而在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高发的舞弊行为则以计算机类犯罪为主;教育培训行业则以侵犯商业秘密为典型……
信息获取
在明确了要调研的目的和方向之后,该去哪里进行信息搜集呢?可以从以下两种途径着手。
谈起获取信息,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各大搜索引擎,确实,利用搜索引擎掌握前沿的新闻资讯、行业概况是最简便的方式之一。除此以外,券商是了解行业动态,行业市场信息,行业投资信息,行业基本面最直观,最专业,最权威的渠道,如:广发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国金证券等;各大第三方咨询公司会不定期公开行业的市场分析报告,而且完整性和专业度较高,可以帮助律师快速搭建对于行业的商业逻辑和思维框架,如:德勤、麦肯锡、贝恩、艾瑞咨询、等;另外有一些金融数据服务机构和互联网平台提供免费的行业研究报告下载,如彭博、万得、等。
除了上述途径,不少行业垂直公众号已经沉淀了非常多不错的内容,可以长期关注;政府发布的信息,是最为权威精准的,能帮助律师快速了解行业的宏观经济环境,所以政府网站信息也不容忽视。
除了静态的纸面信息,我们还有丰富的社交类信息获取机会。例如在参与行业性活动、论坛、峰会等时,和业内专业人士面对面,聆听他们对行业发展的研判和思考;或者在与客户聊法律之外,也和客户多聊聊商业,倾听了客户的商业规划,关心客户的商业发展。
信息利用
虽然是在“研究”行业,但对于律师而言,将一个行业了解得有多深不是最主要的——能将研究结果与法律专业相结合,从而为客户提出更具有建设性、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解决方案才是律师的价值所在。
不妨通过以下方式,利用好来之不易的行业信息:
1. 在接待客户时,聊聊对行业的理解,作为实力展现的一部分,而不是用法律术语敷衍或“忽悠”客户;
2. 在为客户提供合同审核、融资并购、股权激励、商业谈判等服务时,针对行业特性和痛点,提供更贴合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3. 以公众号文章、专业特刊、每月速递等形式,将研究成果呈送给客户;
4. 以线下沙龙、讲座、研讨会的形式,与客户现场交流研究成果;
5. 结合最前沿的行业发展趋势,寻找新的法律服务需求点,设计创新法律服务产品等。
要成为一名优秀律师,拥有扎实、稳健的法律专业功底是基础;理解客户的商业模式、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是加分项,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差异化。只有知悉客户所处行业的商业惯例、盈利模式、常见痛点,才能真正地为客户提供全面、专业、有实操性的法律服务方案,从而更好地为客户实现商业目标!
本文为星瀚原创,如需转载请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