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古往今来,这个奇迹一直在刷新我们的三观。
http://wx3/large/7811cf6bly1fcbunv6mpnj20b4084dg6.jpg
http://wx4/large/7811cf6bly1fcbuo0zbmaj20go08labd.jpg
不管是新社会还是旧社会,复利都用着惯常的套路作祟。
至于在股市中,复利也是相当惊人的,随便抓一张图:
http://wx2/large/7811cf6bly1fcbuz9adubj20e7055wfq.jpg
每个月能赚5%,10年就有347倍。这是什么概念?等于在十年前接近20倍杠杆全仓买了贵州茅台,无论牛熊一股没卖。等于在万千壳股中十五倍杠杆押中深深房且恒大借壳成功,资产注入并溢价。
要知道这才是每月5%的水准,如果要我形容每月20%,我就非常词穷了。大约是1万元入市,10年之后成为A股第一大控股股东,持有A总股市值的40%。
这便是复利,世界第八大奇迹。
复利棒棒哒,这个好理解,但怎么做到呢?
首先要避免向下复利
http://wx4/large/7811cf6bly1fcbwyb03qkj20ah07amz9.jpg
控制回撤避免风险是实现复利的基本前提。
我们再来举一个会让很多人心碎的例子。做无人驾驶,很多人都跟着赚过钱,看我用的词汇“赚过”。
比如说亚太股份,有些人是完整地坐了两次过山车,一次快速过山车和一次慢速过山车,然后得到“赚过”两个字。
http://wx1/large/7811cf6bly1fcbx3ut1nlj20x60d0wfu.jpg
但凡有点控制回撤的能力,就不是“赚过”而是“赚到”。控制不住回撤,便没有复利,只有过山车。
那么如果采用绝对收益的做法呢?上涨过程中逐步卖出,最终收回本金,让利润飞,结果会怎么样呢?大致测算一下,两波参与后,即使阴跌利润回吐,就上图个股年化还是可以达到30%的。所以,绝对收益是实现复利的有效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50%的仓位捕捉10%的获利和100%的仓位捕捉10%的机会,哪一个更好?从数字角度看,当然是全仓好。但在实践中,往往是半仓成功。
我们来举个极端例子,比如说在去年年初的极端情况,熔断下。
http://wx3/large/7811cf6bly1fcbxd5p2ggj20wz0cz3zh.jpg
红圈位置,在当时很像是一个底部,假设你是空仓,那么进去半仓的话,后面还有个Duang,Duang下来还有机会补仓做多。当如果说你是全仓的,基本上就被动了,别说要有绝对收益,要解套都要费半年。在第一个熔断上方全仓Duang下来的就更不消说了,现在活着没活着都是个问题。
看官可能会说,半仓不怕踏空吗?大哥,咱是要绝对收益,如果有行情,半仓也一样赚啊,怎么能说是踏空呢?况且真的是大行情,右侧加仓也一样有机会。
所以绝对收益,一定是采用谨慎仓位的。不会像单边牛市一样采用扩大仓位来扩大收益。
绝对收益对持仓品种的数量有要求吗?
其实持仓是集中还是分散,对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意义。
当资金量小的时候,必然是做集中的。举个例子,你只有两万块要做白酒,那么即使茅台是120,你也只能买一手,怎么分散?即使退而求其次买五粮液,也买不了几手。
当资金量能够支撑在一支个股上进行长期追踪买入和分阶段卖出时,盈利才能扩大。跌一跌买几手,跌一跌再买几手。拿着等涨了卖点,再涨再卖点。这么跟过几只票,且做的节奏都对,才可能有账户资金量的上升。我个人的经验是30-50这个市值阶段没过,没有分仓的必要。重点精力要放在选行业选股和仓位控制上,而不是在分仓上。
随着资金量和经验的上升,会产生对同一行业不同个股的同步配置需求。这个时候才有分仓必要。但随着投研能力和对市场领悟的深入,又会进入集中持股的阶段。等资金量再上来了又会产生分散需求。大概是钱大于驾驭能力时,选择分散;驾驭能力大于账户内资金时,选择集中。
前面用白酒举了例子,再用白酒举例子:
迷你散被迫买茅台(集中)
小户分散买白酒(分散)
大户茅台价值投资(集中)
基金进行白酒配置(分散)
牛散真唱时间玫瑰(集中)
社保进行消费品配置(分散)
至于集中还是分散,对绝对盈利没有太大影响。阶段性持仓特点和操作方法论不冲突。
有事,先烂个尾,有时间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