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年夏天湿疹没怎么折磨我,于是这几天敢开始出去浪,最近见了三拨人,都是交易者。这些交际者基本上都是平常有观察过的,甚至不少在交易上有过交集。股灾之前大家都赚钱,分不出优劣,但股灾之后,每个人的修复速度、进化速度都不同。
我很多次比喻股灾对市场的清洗,就好像非洲大草原的旱季。鱼儿如果不能游到最后的泥沼里,只能在龟裂河滩上留一点骨渣残刺。而如果能得到一点点水相濡以沫,等紧爷一声:伴随着一声惊雷,甘露降临,非洲大草原又迎来了雨季!原谅我,实在忍不住配图
http://ww3/large/7811cf6bjw1f5wy94ktpwj20al064jro.jpg
好了,回到正题。
每一牛熊都是对市场的清洗,清洗的结果是有些人成为市场新的灯塔旗帜,有些人退化成为被动的市场参与者。见了三波十来个人,能经历股灾变得更强的,基本都是根据市场冲击在自己的领域进行了深度调整,就好像猴面包树在旱季把根扎得更深了。一定需要举个例子的话,以前我是看懂新闻联播炒股赚钱的人,现在我是等新闻联播帮我炒股赚钱的人。以前我找新兴板块的分析师,现在分析师看我挖掘新兴板块。
这种进化,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选择。
http://ww2/large/7811cf6bjw1f5wypwn5z1j20eo064aa6.jpg
上图是学习圈理论。我挨个解释。
为什么很多人亏了钱,空了仓又会来炒股?那是因为股市给过他很好过的体验——牛市。他想在牛市赚到钱,所以他会忍受市场对他的折磨在这待着。他明白牛市总会来,一来就是五倍十倍。想买个房买个车熬几年,来个牛市就解决。这便是体验
待着这个市场里,会不断地去找所谓的大V、看书、看研报,实际上就是在进行观察和反思:别人都是怎么赚钱的。
而接下来会想着把这人的长处、那人的长处拿来在盘面上用,这便是抽象的过程。譬如拿我的题材模式和均线买入法结合等等。
随着抽象与实践经验的丰富,会产生行为的迁移,在更广阔的条件下应用。这也便是我私信里常有的:主任我用你的方法在XX票上独立做了一段,也很不错。
这便是一个标准的学习环,和具体解决某个环节问题的PDCA不同,学习圈是一个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的过程。
很多不擅长引导自己的人,会停留在不断地捕捉体验中。比如说有些人跟我做二胎赚钱,但从此以后没赚过,没跟过十三五;有比如有些人跟我做了自动驾驶,然后又在自动驾驶亏出去。有些人跟我做过量子,然后很狐疑,吃个5%就被洗掉。然后在边上看其他人吃肉,越看越难受,越看心态越差。这是为什么?因为只是在捕捉体验,吃了一次肉,就只想什么不做下次也吃肉。也有人问,瓶迁,你自媒体就不能明码吗?明码我们不都吃到肉了吗?错!市场永远是选择能进化的人。今天我的玩法是比市场一般水准高,但如果我试图挑战市场规则,让一批人不劳而获,那么我必然被另一个进化者收割(就好像宁波涨停板敢死队那么牛都会被收割一样)。所以我最多只能营造一个符合进化逻辑,引导个人学习圈自我提升的氛围。
所谓的观察和反思,就是在你体验(吃了一次肉后)去观察:他这次肉是怎么让我吃到的?下次肉在哪?怎么吃?我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基本上我在进行布局时,都是同步或者稍微晚一点点就告诉大家:要做什么功课、功课要点是什么,做完这个功课后兑现点在哪。依葫芦画瓢就行。我见过很多私信里给我发红包,要加群的;问花多少钱能看我自选股池的。抱歉,智力只能用智力换。这个观察和反思过程,在现阶段,只是做做功课。
也有很多人问:哪天你不玩了,我怎么办?我怎么知道做什么功课?这个便是第三个节点:抽象。要把我的东西吸收走,结合你自己的特性,打造出属于你的东西。这一步现在还不急,还有两三年,先练挖功再说。
而第四步,则是我们传统匠人常说的:出师。
一个标准牛市,即使不过度使用杠杆(低于1.4),只要时间上能持续12月以上,一个题材股中等以上水平参与者,保守收益是8倍以上,因为题材股会先于市场处于高度活跃。12个月的牛市,属于价投的只有3-4个月,属于题材股的有24个月。不信?看看我本轮牛市的唐山港是哪天开始涨的。
所以从最终收益的角度,题材股是目前A股最好的韭菜地,什么打板族,套利族实际上也是在题材股周边活跃,这是世界证券市场上A股独有的奇葩,是基于市场参与者多为散户的现象。从体验上讲,多数关注我的,不管现在是亏是赚,肯定体验过题材股发挥时那种酸爽,退一万步说,没吃过猪肉总看过猪跑吧?那么,你也知道未来这个领域能赚钱了,也体验过了,接下来挖还是不挖,总结还是不总结?那就是你的事了,不!是你的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