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部电影,如果不是受人之托,如果不是观察几个未成年人的反应,我不会看完。如果用早期混豆瓣的审美,我给2分,总分十分。
故事很简单:女主角是怀揣作家们而不得已在大上海做狗仔的小城姑娘,男主是韩国练习生出身的巨星。女主因偷拍男主而起冲突,最后女主丢工作变为黑粉。为宣传需要的男主和为生计所迫的女主做起了真人秀节目。几经老套的喜剧冲突(误解与谅解)后,男女主先相杀后相爱,最后终成眷属。或者我可以更概括地用四个字来描叙剧情——假戏真做。
倒是邻座的几个Teenage非常的兴奋,男主出场要叫,男主噘嘴要叫,男主耍酷要叫。最后男女主接吻更加是杀猪叫。其中有一个女孩的父亲打电话来叫她回家吃饭,她说看电影就是吃饭。
这部电影传导的暗示非常多,譬如,男主可以有汤臣一品的大落地窗俯视整个外滩,却不常住这套房子,空着!只是因为他17岁从村子里走出去,做了练习生。然后就会弹钢琴会作曲,会唱歌,会跳舞,会访谈,成了人见人爱的欧巴。又譬如,一个小城姑娘,只要有机会和这个欧巴一起同居,便最后能成为电影的编剧,直接进入72个处男般的天堂。
大约十年前,有部电视剧叫《奋斗》。大家住loft,各种貌似艰辛的拼搏,实际上也就三五年就出头。掰扯掰扯实际上背后都是爹。后来郭四娘拍了小时代,我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吐槽才合适。到现在,星文化(实在是糟蹋文化两个字)已经成为空洞轻佻的代名词。或者这么说,也就是在这样的电影院里看这样的电影的无知少女,才会把吊牌送上门。
以前,有一段时间,798里开了很多骗子经纪公司,所谓向韩国输送练习生。我常在那暴走,智商也不低,看几眼就明白是怎么回事(有兴趣自行百度)。遇到怯生生的姑娘形只影单地带个行李问路,便知道是要跳那个火坑。有些你和她说几句去不得,她会说声谢谢,然后接着朝那方向走。有些混过社会的,则会上下打量一下你,说一声有病。我曾经见一个母亲带着孩子来的,孩子打板洋气,母亲浑身上下都是十年前的旧衣裳打扮。我也依旧说了几句,骗钱,让孩子去陪酒什么的,没敢说太深。但这位母亲说,懂,就是潜规则。似乎母女两已经做好了杀身成仁的准备。这和当年卖血卖肾让女儿去追刘德华,最后跳了海的父亲有什么区别呢?
有个APP叫快手好像是,里面全是吃玻璃,拿鞭炮炸自己的脑门和鸡鸡,砸警车,吃活蛇等等等。一群边缘化的人群在自娱自乐,喜欢获得彼此的认可。稍微在城里闯荡久点,有点姿色的,便整成同一款外围脸,方便彼此冒充混个皮肉钱。等攒了几个钱,便带着亲妈上电视,自称长江以北俺最美,想上个娱乐节目就成为角。这样的,几个直播平台深夜12点,起码有几万个所谓的主播在线。这便是草根求红的神态。
不是草根呢?也好不到哪。
前一阵,我单位的一个中层来请假,说是要带三岁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童星节目,去一周。刚好我在,直接否了。他有点生气,说这是妨碍他孩子未来的发展。其实这类节目,就是变着法子找中产阶层的父母带着孩子去上节目,这些人都受过教育,也有体面的工作和人模人样的出镜效果。对节目的收视率,广告的投放效果都有绝佳的好处。也会象征性给孩子一些出镜费,但父母是没有的。你想,一对年薪百万的父母,去一周,加上差旅食宿实际上至少是3-5万的等益财产,但只给孩子几百元一天的酬劳(扣除所谓的培训包装费用),是完全不合理的。这中间的广告或者其它分成就被所谓的童星公司拿走了。但父母很乐意,光发发朋友圈就已经得到了膨胀式的满足。我是看得透的,这对三岁的孩子,绝对是坏事。所以我否了,也说了,但最终他还是绕过我去了。这世界满是蛊,这套不入那瓮等着入。看到他发小孩朋友圈时,我默默地点到他主页,屏蔽,省得看到烦。
去年,认识一个姑娘,也算三四线小明星吧,影个狐妖什么的。牛市入市晚,听一个投顾忽悠4500点配资,结果死的非常难看。好在会打球,跟着某个号称环太平洋的球会陪着各方大佬打了大半年,捣鼓来了一点钱,问我说买什么好。这尼玛是荐股,咱不干。可是小姑娘说了一件事让我难以释怀。说叉叉影视学院毕业后来北京,举目无亲。听一个群演说有戏,坐了大巴就走,结果是被拉去种树!挖坑种树!其它群演见这种把戏多了去了,有盒饭就行。可她没干过,荒郊野地想跑都找不到北,只能坐着哭。她说那时候以为这就是苦难的头了,就以为天要塌了,哪知道这才是开始,也不知是怎么熬到今天的。
别说这三四线的了,在范爷还是范冰冰的时候,才把家人接到北京,在那英的嘉林花园边上买了房,乔迁当天就难以自已。后来又熬了一段,成了范爷,也便大大方方地说:万箭穿心,习惯就好。这和这几天大热的哈瓦那小姐自传《习惯就好》如出一辙。
喝了点,记不起是谁说的,大概其意思是:一个人要是当了王,也便做不了人了。这话套用在本文里大抵意思是,想红是要豁出半条命,红了之后说不定还得付出剩下的半条命。绝不是傻逼电影电视剧里的云淡风轻。
还好有瓶子捡,不然要去跳向上突破舞真是要了亲命了。去TM的大V,去TM的网红,谁爱当谁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