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翻译(一)

标签:
教育 |
分类: 瓦尔登湖 |
我与诸位译者无任何过节,分析译文并没有冒犯谁的意思,就像误译源于理解不透,并非有意冒犯作者读者。分析若有不当之处,欢迎拍砖。若能有助于原文的理解与翻译,想必也是读者之福。
先贴英语原文,接着是汉译诸版本,再向后是我的分析。
When I wrote the following
pages, or rather the bulk of them, I lived alone , in the woods, a mile from any neighbor , in a house which I
had built myself, on the shore of Walden Pond, in Concord,
Massachusetts, and earned my living
by the labor of my hands on
1、(徐迟译)当我写后面那些篇页,或者后面 那一大堆 文字的时候,我是在 孤独地 生活着,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 建筑 的木屋里, 距离任何邻居一英里 ,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在那里,我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过客了。
2、(张知遥译)在马萨诸塞康科德镇瓦尔登湖的 小木屋 里,我完成了本书的大部分文字。当时,我孤身一人在森林里生活。我的木屋是我亲手建造的,在它周围一英里内没有其他 人类 居住。依靠自己的双手,我一个人独自在湖边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现在,我又成了文明世界里的居民了。
3、(戴欢译)当我写下本文之后的那些章节,或换句话说, 堆砌起为数从多的单词 时,我正独居于一处小木屋里。 小木屋 就在这片森林中, 距任何邻居 都 有 一英里 之遥 ,它是我亲手所建,住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瓦尔登湖的湖畔。我全凭着自己的双手劳作来 自谋生路 ,我在此处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现如今,我再次成了文明生活的旅人。
4、(田颖、朱春飞编译)当我写着下面的篇章,或者说大部分文字时,我孤身一人生活在树林中,住在亲手搭建的屋子里,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畔,方圆一英里,没有一个邻居,仅凭一双手养活自己。在那里,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的旅居者了。
5、(潘庆 舲 译)写下面这些篇章,或者说写这里头大部分篇章时,我正 形单影只 地住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瓦尔登湖畔林子里我亲手搭建的一间小木屋里,离 左邻右居 一英里,仅凭一双手养活自己。我在那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是文明生活中匆匆过客了。
6、(纵华政译)在写本文后面的那些章节或者说后面那 一大堆文字 时,我正独自居住在一间 小木屋 里。小木屋是我亲手建造的,就在瓦尔登湖畔的一片森林里,方圆一英里内没有其他人家。瓦尔登湖坐落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在那里,我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只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劳作来养活自己。而现在,我已经回到城市,又开始了文明生活的漂泊。
7、(王光林译)下面诸篇, 或不妨说 大部分文字,是我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滨写成的。当时,我孤身一人住在森林里,住在我亲手搭建的房子里,方圆一英里之内,见不着任何邻人,仅凭自己的一双手养活自己。我在湖滨住了两年零两个月。眼下,我又成了文明生活中的寄居者。
8、(苏福忠译)写作下面这些文字,或者说其中大部分文字时,我只身一人生活在树林里的一所房子里,距离周围的邻居 都在一英里左右 。房子是我自己一手建造的,位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湖畔,我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维持我的生计。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的匆匆过客了。
9、(杨家盛译)当我写下本书以下内容,或者说本书大部分内容时,我独自一人住在我亲手建造的一间林中小屋里。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这间小屋就坐落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畔。我的生活全靠自己双手和辛勤劳作。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现在,我又变成了人类是文明生活的旅者。
10、(林志豪译)后面那些篇章,或者说那堆文字,是我独居时写的。那时我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城里瓦尔登湖边有片树林,我在那儿亲手搭了个小屋,方圆一英里内没有任何邻居。我用自己的双手劳作,自食其力。就这样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再次成为文明生活的寄客。
11、(孙胜忠译 与徐迟版本同, 略)
12、(袁文玲译 与徐迟版本同, 略)
梭罗这本书写作主要是在林中生活时,但有些章节是在回城之后,因此他说“ the following pages ”之后,又加上“ or rather the bulk of them ”。可遗憾的是,这么多译本中没有一个正确在翻译了“ or rather ”这个短语。字典上说,这个短语“用来更正前面说过的话或给出更具体的情况( used to correct something that you have said, or give more specific information )”,而译者都把短语拆开,只译了“ or ”而漏掉了“ rather ”。
这一点问题似乎还不大,但是如果接下来把“ bulk ”的意思也理解错的话,译文就让人莫名其妙了。字典上“ bulk ”释义很清楚,“ the main or large part of something ”,若译成“一大堆文字”,明显带有贬义,难道是说梭罗不喜欢自己所写的东西,还是写烦了,后悔了。而译为“堆砌起为数从多的单词时”,其偏离程度,基本上望不着影了。是如何与“堆砌”联系上的?大家找找看,看看原文中,那个是“堆砌”,那个是“为数众多”,那个又是“单词”。
如何译“ alone ”一词?据字典解释,它只是说一个人,没有他人与你一起(
just mean that
no on
如何译“ a mile from any neighbor ”?译作“距离任何邻居(都有)一英里”似乎是与众邻居都是等距离。译作“距离周围的邻居都在一英里左右”,这一“左右”,重心就移到了“与邻居距离多远”了,而这里要说的是“周围没有邻居”。译作“离左邻右居一英里 ” 也是在说“左有邻右有居”,且只有一英里之遥。这也不是梭罗的原意。“方圆一英里,没有一个邻居 ” 我觉得是最好的译法。
不少版本中都提到“小木屋”,而英语原文是“ in a house ”。即便梭罗住的就是一小木屋,我们这里也不能这样译。理由很简单,就是梭罗在此处并没强调房子的材料,也没有突出房子的大与小。如果随意增加修饰语,会转移( distract )读者的注意力。
第一个句子虽长,其层次却很清楚。去除次要的修饰后,整个句子的结构为“ When I wrote the book, I lived alone and earned my living by …… . ”然而,汉译都把“ and earned my living ”与“我独处”、“我写作”关系割裂了,有的甚至与下一句连到了一起。
由于汉英句子结构不同,我对于能否译出原文的意味,近乎绝望了。比如,英语中的定语后置,这使得英语句子可以定语从句中再带定语从句,这样接下去,可汉语不行。若都译为前置的定语,势必生成句子过长让人喘不过气来;应该把英语长句拆开,译成汉语的流水句。可短句一多,主语一变,就容易出现话题转移,侧重改变。比如,“ 小木屋是我亲手建造的,就在瓦尔登湖畔的一片森林里,方圆一英里内没有其他人家。瓦尔登湖坐落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 ”文章中虽有这些信息,却都是从属的,而汉译中一旦独立成句,就把它的重要性提升了,到了与主句平等的程度。你看,“瓦尔登湖坐落何处”根本不是原文要强调的。
译成汉语习惯的短句,同时还能保持原文的主次侧重,那就是佳译了。我没有绝望,是觉得必定还有高手,能够译出来。
http://s16/mw690/002ciuINzy7o03Ky4Ltf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