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盘点:《小学数学教师》2014年总目录
(2014-12-31 11:23:41)
标签:
365教育小学数学目录 |
分类: 杂志目录 |
卷首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向着春天,重新出发 |
1 |
1 |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
2 |
1 |
优秀率,多少为好? |
3 |
1 |
留点出错的机会给孩子 |
4 |
1 |
改变一点点 |
5 |
1 |
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自觉 |
6 |
1 |
浅谈教学的五种境界 |
7、8 |
1 |
让它燃烧 |
9 |
1 |
领先一步,努力为全国小学数学教师服务——祝贺《小学数学教师》第300期出版 |
10 |
1 |
如何理解“零起点”教学 |
11 |
1 |
让教学似盐般淳朴 |
12 |
1 |
封面人物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转型 |
1 |
10 |
用怎样的方式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
1 |
10 |
好问题从哪来?——记“可能性”教学磨课实践 |
1 |
14 |
“问题解决”课堂探索——上海版五年级“可能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1 |
17 |
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迈进“问题解决”的课堂——“放苹果”教学实录与思考 |
1 |
21 |
思想+技术=课堂腾飞的双翼 |
2 |
11 |
未来十年小学数学教育的微观展望 |
2 |
11 |
教学的艺术在于学习材料与序列的选择——以一人同课异构“圆周长练习课”为例 |
2 |
18 |
“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片断设计解析 |
2 |
22 |
多一处“空白” |
2 |
25 |
普鲁斯特问卷之问彩斌 |
2 |
26 |
数学教育:为了智慧的生长 |
3 |
16 |
我的“智慧数学” |
3 |
16 |
“智慧数学”课堂特质 |
3 |
20 |
撩开面纱溯本源 |
3 |
24 |
数对,绕不开“行”“列”吗?——“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思考 |
3 |
28 |
普鲁斯特问卷之问士文 |
3 |
31 |
“预学后教”的思与行 |
4 |
27 |
基于“预学后教”策略的课堂教学转型 |
4 |
27 |
“课内尝试教学”为特色的规则学习——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为例 |
4 |
32 |
“尝试概括式预学”为特色的概念学习——以“三角形的特性”教学为例 |
4 |
36 |
“作品分析”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以“设计镶嵌图案”教学为例 |
4 |
39 |
“智慧”与“生动”的相遇 |
5 |
4 |
生动,我们的课堂追求 |
5 |
4 |
生动,源于数学规定的道理——以小学数学“笔算除法”为例 |
5 |
6 |
生动,源自多样的体验活动——以“千克与克的认识”为例 |
5 |
9 |
生动,源自学生的生活素材 |
5 |
11 |
普鲁斯特问卷之问俞正强 |
5 |
13 |
让学生的学习“更进一步” |
6 |
23 |
领着孩子往前走一步——我的数学教学追求 |
6 |
23 |
着眼概念要素 |
6 |
30 |
总复习课该怎么上?——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规律中的规律”为例 |
6 |
36 |
静水深流 |
6 |
41 |
生命化大问题教学:让学习发生,让学生发展 |
7、8 |
70 |
从凌乱到灵动——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的课堂追求 |
7、8 |
70 |
一“问”能抵许多问——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
7、8 |
73 |
“大问题”教学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教学为例 |
7、8 |
77 |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思考与设计——以“大问题”教学的视角 |
7、8 |
82 |
打造专业的“慢”课堂——“大问题”教学微格研修感悟 |
7、8 |
85 |
在开放教学中放飞学生的心灵 |
9 |
4 |
开放教学,从“授人以yu”谈起 |
9 |
4 |
开放教学,该怎样开放?——“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
9 |
8 |
开而自如 |
9 |
11 |
网络,学生学习的开放平台 |
9 |
15 |
一个走路都在思考的人——我认识的严育洪老师 |
9 |
17 |
在“卷入式”教研中成人、成己 |
10 |
32 |
在“卷入式”校本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 |
10 |
32 |
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
10 |
38 |
以问题为载体,在“综合与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以“树叶中的比”教学为例 |
10 |
43 |
在“卷入”中点燃研究意识——一位教研组长眼中的“卷入式”教研 |
10 |
47 |
在教学研究中追寻幸福的数学人生——我眼中的徐建文老师 |
10 |
52 |
普鲁斯特问卷之问建文 |
10 |
54 |
“数学味”: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求 |
11 |
4 |
不断探寻“数学味”课堂 |
11 |
4 |
聚焦核心知识教学——以“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为例 |
11 |
10 |
教学,再往前跨一步 |
11 |
13 |
使陈述性知识“结构化” |
11 |
14 |
从石头里看风景 |
11 |
15 |
应答与建构——特级教师周卫东印象 |
11 |
17 |
从“真问题”出发 |
12 |
10 |
让天性有表现的空间 |
12 |
10 |
化静为动,让课堂多一份情趣——“三角形和四边形”教学实践与探索 |
12 |
17 |
思在常态时 |
12 |
23 |
把握学生问题 |
12 |
27 |
辩课进校园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在丰富的实例和活动中了解概念——四年级“线的认识”教学实录 |
4 |
10 |
在文字、图形、符号语言的转换中理解概念——七年级“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实录 |
4 |
14 |
中小学几何概念衔接教学的研究——从“直线、线段、射线”的两堂课辩起 |
4 |
17 |
小学几何概念教学加强中小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
4 |
21 |
借助几何直观 |
6 |
4 |
计算教学中“几何直观”的探索——“小熊购物”(混合运算)课堂实录 |
6 |
8 |
“几何直观”指导下的计算教学探索——从“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两堂课辩起 |
6 |
11 |
在操作与思考中感悟数学的本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
9 |
19 |
找准学生起点 |
9 |
24 |
基于数学本质意义的教学——从两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研究课辩起 |
9 |
27 |
专家视角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数学思维与复习课 |
1 |
6 |
“圆的认识”教学新研究 |
2 |
4 |
发展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与实践 |
3 |
4 |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六——运算能力(上) |
3 |
8 |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六——运算能力(下) |
4 |
4 |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七——推理能力(上) |
7、8 |
87 |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七——推理能力(下) |
9 |
31 |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八——模型思想(上) |
12 |
4 |
精品课堂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教是为了学的开始——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 |
1 |
25 |
教学内容的价值分析与判断决定教学行为——兼评华应龙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 |
1 |
34 |
“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
2 |
27 |
体验过程 |
2 |
31 |
问题,在哪儿?——基于问题解决的“升与毫升”教学实践与反思 |
2 |
34 |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转型实践探索——以“周长与面积”的教学为例 |
2 |
38 |
问题 |
3 |
33 |
分享跟着学情走——听游琼英老师“路程、时间与速度”有感 |
3 |
36 |
从形式到内涵的嬗变——“方程的意义”教学实践与思考 |
3 |
37 |
抓住本质 |
3 |
42 |
灵活选择方法 |
3 |
47 |
综合与实践:重在打开思维——以“台湾长什么样子”为例 |
4 |
43 |
心中有数 |
4 |
51 |
让学生“入木三分”地学习——“7的乘法口诀”教学思考与探索 |
4 |
53 |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源”与“流” ——学习华应龙老师的“台湾长什么样”之所得 |
5 |
14 |
思维的灵动源于“数形结合”的和谐共振——“点阵中的规律”教学实录与反思 |
5 |
18 |
以直观促认识——“等待问题”教学设计与评析 |
5 |
22 |
以题组模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以“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例 |
5 |
25 |
在内蓄和外显的循环中走向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几分之一”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
6 |
15 |
一课三问——听邱学华老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感 |
7、8 |
97 |
运用同一情境 |
7、8 |
100 |
比较优化 |
9 |
38 |
让学生在活动中透彻地学——“十几减9”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
10 |
55 |
变一变,数学更好玩——以“报数游戏”的教学为例 |
11 |
18 |
在操作中体验 |
11 |
24 |
借助运动变化 |
11 |
29 |
在小心求证中验明知识“真身”——“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实录 |
12 |
41 |
好玩的课堂源于好思的老师 |
12 |
46 |
备课室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让“思想”成为方程教学的主旋律 |
1 |
45 |
浙教版四下“代数式与方程”教材解析与设计 |
1 |
48 |
巧思—建构—提升——“方程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
1 |
51 |
回顾梳理 |
1 |
54 |
让数学思想浸润我们的课堂——以“认识小数”教学为例 |
9 |
42 |
直观促理解 |
9 |
45 |
紧扣教材 |
9 |
49 |
数形结合 |
9 |
51 |
依托教材 |
9 |
54 |
在丰富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练习设计 |
9 |
57 |
教学探讨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关于“圆面积”教学的港、澳、台教材比较研究 |
1 |
57 |
“三角形的面积”学生错误与分析 |
1 |
63 |
不能割断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有机联系 |
2 |
54 |
一道估算练习题引发的思考 |
2 |
57 |
“规定性知识”还可以这样教——“平年和闰年”的教学尝试及思考 |
2 |
59 |
提升数学学习的概念化水平——“乘法分配律”一课练习设计 |
3 |
56 |
助学生完成认知上的飞跃——“用字母表示数”教研纪实 |
3 |
57 |
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关于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的一些思考 |
3 |
63 |
关于小学低年级数学建模教学的思考 |
3 |
67 |
新知是旧知的自然生长 |
4 |
57 |
令人赞叹的“除法竖式”意义建构——俞正强老师“除法竖式”教学赏析 |
4 |
59 |
学生为什么会这样错 |
4 |
61 |
转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策略(一) |
5 |
28 |
图形与几何“关系概念”的认识与教学 |
5 |
30 |
图形教学的有效性思考——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 |
5 |
33 |
跨越操作 |
5 |
36 |
“变”出来的精彩——“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片断赏析 |
5 |
38 |
基于学习起点 |
5 |
40 |
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解决的辅导策略 |
5 |
44 |
基于目标驱动的“等可能性”教学实践与思考 |
5 |
48 |
学习像数学家那样思考——理解定义背后的规定与意义 |
6 |
43 |
生态理念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与思——以“搭配问题中的规律”为例 |
6 |
48 |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推理能力的培养 |
6 |
52 |
计算教学的隐忧 |
6 |
55 |
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之实践与感悟 |
6 |
57 |
课堂,去哪儿?(一)——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4 版教材编写思路谈起 |
7、8 |
104 |
操作——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策略(二) |
7、8 |
108 |
理序·求悟·化形·助新——着眼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课堂练习 |
7、8 |
112 |
还知识以本来面貌——以“年、月、日”的教学实践为例 |
7、8 |
116 |
给学生搭设探究的坡度 |
7、8 |
122 |
基于主体现实的适度超越——以“图形的对称”的教学为例 |
9 |
59 |
美美地带给学生开学第一课 |
9 |
62 |
课堂,去哪儿?(二)——来自新世纪小学数学高研班的小组活动研讨 |
9 |
66 |
别“霸占”学生思维参与的机会 |
10 |
64 |
以“主线”引领教学 |
10 |
67 |
挖掘数学知识横向间的本质联系——关于“多边形面积中底和高垂直关系的强调” |
10 |
70 |
学生预习后,教师的教放在哪里?——“小数乘整数”教学实践与思考 |
10 |
73 |
修订教材与实验教材关于“列举”策略的比较与分析 |
11 |
34 |
让学生在“玩”数学中“发现”数学——“可能性”教学思考与实践 |
11 |
36 |
“错误”背后的“真相”——从自然认知结构维度例谈学生的错误 |
11 |
40 |
把握本质 |
11 |
43 |
让学生用整体的眼光看世界——三年级上学期“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嬗变 |
11 |
46 |
导在何处——再谈“体积和容积”一课的教学 |
11 |
49 |
动态几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策略(三) |
12 |
48 |
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为例 |
12 |
51 |
复习课也可以如此曼妙——“比和比例总复习”教学手记 |
12 |
57 |
立足学情 |
12 |
59 |
童眼看数学——“数学日记”给儿童数学学习带来的变化初探 |
12 |
62 |
案例与反思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精彩课堂 |
1 |
67 |
读懂学生困难 |
1 |
69 |
变换角度 |
2 |
62 |
“预学后教”在一年级“认识整时”教学的新尝试 |
2 |
64 |
“望闻问切”后方能“对症下药” |
2 |
67 |
结构入手 |
3 |
50 |
让“分享”伴孩子成长——“手机消费”教学实践与思考 |
3 |
53 |
“小”错误引发“大”精彩——记一次别开生面的解题反思经历 |
4 |
63 |
从填四阶幻方到过程与方法 |
4 |
65 |
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以“重叠问题”为例 |
5 |
55 |
|
5 |
59 |
细节之处见真谛——听“连加、连减”一课有感 |
6 |
67 |
正视冲突 |
6 |
70 |
一道原创题引发的命题思考 |
6 |
73 |
小学数学体验活动的优化策略——以“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为例 |
6 |
76 |
经历探究过程 |
7、8 |
126 |
让重构教材指向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以“有趣的正方形数”为例 |
7、8 |
129 |
请给孩子一个探究的支点 |
7、8 |
134 |
一节换错了的数学课 |
9 |
68 |
多点心思 |
10 |
58 |
慢,是教学生态的需要 |
10 |
61 |
适度变式 |
11 |
59 |
立足问题 |
11 |
61 |
让呈现成为一种需要——“路程、时间与速度”备课例谈 |
11 |
63 |
“学校数学”如何承接“数学化”的使命——“精打细算”教学实录片断及思考 |
11 |
66 |
“地心引力”与三角形的高 |
12 |
67 |
教师论坛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减少争议 |
1 |
72 |
π是除出来的吗? |
2 |
70 |
多元化多维度理解“分数的意义” |
3 |
69 |
速度是什么? |
3 |
71 |
从分数的大小比较说起 |
4 |
67 |
从“经历”到“经验”要走多远——从解决“分数问题”谈起 |
4 |
68 |
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及其特征 |
5 |
63 |
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初探 |
5 |
67 |
把握本质 |
6 |
60 |
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与特定内容学习的经历 |
6 |
62 |
教师要“知其所以然” |
7、8 |
142 |
学法指导:从“师本”走向“生本”的必由之路 |
7、8 |
145 |
小学数学“单元练习课”教学需要具备的四种意识 |
9 |
71 |
阿凡提“借驴分驴”的“智慧” |
11 |
71 |
用四个“问一问”推开修订教材使用之门——以北师大版三上“什么是周长”一课为例 |
12 |
78 |
教师进修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论运算定律的意义与教学 |
1 |
40 |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处理好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
2 |
42 |
层层递进 |
2 |
47 |
基于“命题联想系统”的数学练习设计 |
2 |
50 |
从日历中学习数学 |
3 |
72 |
小学生代数思维萌发的实验研究(五)——等式的恒等变形 |
4 |
69 |
π还是个超越数 |
5 |
61 |
π是怎样得来的 |
5 |
62 |
|
6 |
65 |
循环小数化分数法则怎么证明 |
6 |
66 |
“3≥3”正确吗? |
7、8 |
147 |
小学生代数思维萌发的实验研究(六)——结构意识的启蒙 |
9 |
75 |
小学数学中的教学重难点该如何把握 |
11 |
68 |
π的亿位值是用刘徽割圆方法算出来的吗 |
11 |
70 |
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越抛越精确? |
12 |
71 |
小学生代数思维萌发的实验研究(七)——图形等式的推算 |
12 |
74 |
特稿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我们也需要有教育自信 |
1 |
4 |
“热血教师”上课记 |
10 |
4 |
问讯处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这是方程,还是方程的解 |
1 |
77 |
关于分数的几点疑问 |
1 |
77 |
怎样理解“再过几天”与“每隔几天” |
1 |
78 |
算式的读法怎样教学 |
1 |
78 |
足球上有五边形、六边形吗 |
1 |
79 |
不在同一“面”上的两条长(宽、高)也互相平行 |
2 |
76 |
这类方程怎么处理 |
2 |
76 |
它们的意义一样吗 |
2 |
76 |
该不该让学生画图 |
2 |
77 |
怎样用好情境 |
2 |
78 |
“倍”的困惑 |
4 |
77 |
小数的小数部分 |
4 |
77 |
15度还是75度 |
4 |
77 |
怎样正确理解射线与直线的关系 |
4 |
78 |
平角是一条直线吗 |
4 |
78 |
运算顺序一致吗 |
5 |
77 |
元、角、分怎样列式 |
5 |
77 |
数对的读法 |
5 |
77 |
关于估算的两小问 |
5 |
78 |
对称图形中的图案 |
5 |
78 |
大数的读法 |
5 |
79 |
圆柱体的表面积 |
7、8 |
155 |
“改写”到底该怎么理解 |
7、8 |
155 |
长方体长、宽、高的位置 |
7、8 |
155 |
实线还是虚线 |
7、8 |
156 |
“时”和“小时”有什么不同 |
7、8 |
156 |
三角形的特性描述 |
7、8 |
156 |
一年级的“左右”问题 |
11 |
78 |
怎样给出正确的评价 |
11 |
78 |
哪个数据更合适 |
11 |
79 |
方程10-x=4 怎么解 |
11 |
79 |
连减算式的竖式写法 |
11 |
80 |
为什么有余数除法不能化简 |
11 |
80 |
教学随笔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旅游·教学 |
1 |
39 |
“一段对话”引发的思考 |
3 |
32 |
儿子成了我的“小老师” |
4 |
79 |
让巧算成为思维习惯——从我家的两个故事说起 |
6 |
21 |
做一根潮湿的拖把 |
7、8 |
95 |
磨他人的课 |
12 |
33 |
教学一得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两次转化,悄然突破难点 |
1 |
74 |
怎样把习题教“活”?——对一道练习题的教学与思考 |
1 |
75 |
圆锥者,小圆柱也 |
2 |
71 |
三角板、量角器在画“旋转图形”中的妙用 |
2 |
72 |
从优先考虑甲赢的角度来一一列举 |
2 |
73 |
正视学生思维 |
3 |
75 |
“老师,你错了”——“观察物体”教学引发的思考 |
4 |
73 |
原来都是“规定”惹的祸 |
4 |
74 |
加法也能求平方——一道习题引发的算法探索一得 |
4 |
75 |
手握“利器” |
5 |
73 |
高在哪里? |
5 |
74 |
“5”头上的两个点 |
5 |
76 |
戏谑名词 |
6 |
78 |
跳出“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
7、8 |
157 |
追本溯源 |
7、8 |
159 |
数学写作——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百花园 |
10 |
75 |
创新,可以从小小的“改变”开始——也从分数的大小比较说起 |
10 |
77 |
两张学习单引发的思考——以“圆的周长”为例谈“大问题”教学的提问技巧 |
11 |
73 |
放手竟是如此美妙 |
11 |
74 |
珍视“另类”声音 |
11 |
76 |
回音壁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到底错在哪里?——兼与张伟老师商榷 |
1 |
80 |
遵循概念 |
2 |
79 |
教育之窗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重实践的香港小学“数学周”活动 |
2 |
74 |
新加坡教师教“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启示 |
5 |
51 |
美国加州小学数学教材特色分析及启示 |
7、8 |
149 |
基于试题分析的中澳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之比较 |
11 |
52 |
教学奏鸣曲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从步步为营到一口气说出答案——趣谈公元、干支的变换算法 |
3 |
77 |
专辑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落实新理念,关注学生的数学发展和教师的教学需求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至六年级)》介绍 |
7、8 |
5 |
以生为本的继承与创新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修订说明 |
7、8 |
8 |
优化知识结构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修订说明 |
7、8 |
11 |
落实“四基”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修订说明 |
7、8 |
13 |
依据学科特点,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修订说明 |
7、8 |
15 |
理解从数量抽象出数的“教学指引” ——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分析 |
7、8 |
18 |
让学生经历分物过程的数学化 ——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的案例分析 |
7、8 |
20 |
建设旨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数学家园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修订前后教材特色的继承与发展 |
7、8 |
22 |
透过关键问题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至六年级上册教材问与答 |
7、8 |
26 |
读懂教材 ——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新教材教学思考 |
7、8 |
38 |
以学定教 ——“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思考 |
7、8 |
40 |
在“做”与“思考”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折一折,做一做”教学案例 |
7、8 |
43 |
继承与创新并举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修订情况简介 |
7、8 |
45 |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至六年级上册内容修订说明 |
7、8 |
48 |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一、二年级修订说明与教学建议 |
7、8 |
57 |
低年段“思考题”该如何教 |
7、8 |
61 |
做做想想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两个数量同样多”教学设计与评析 |
7、8 |
65 |
携手同行 |
10 |
12 |
祝贺《小学数学教师》出版300期 |
10 |
12 |
教小学数学从读《小学数学教师》开始 |
10 |
15 |
一篇篇文章·一点点进步·一步步成长 |
10 |
17 |
《小学数学教师》——我的知心朋友 |
10 |
19 |
只因为看了你一眼 |
10 |
21 |
一见倾心 |
10 |
22 |
十年有你 |
10 |
24 |
评课、辩课,引领我专业成长 |
10 |
26 |
追忆我“第一篇”文章的发表 |
10 |
28 |
时间煮“雨” |
10 |
29 |
携手同程共成长——我和《小学数学教师》的故事 |
10 |
31 |
校本教研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项目促教师专业成长 |
7、8 |
136 |
记一堂“算24 点”数学活动课 |
7、8 |
139 |
教育实验与研究
篇名 |
期数 |
页码 |
三年级学生面积概念建立过程的研究与思考 |
12 |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