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小学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43积分
  • 博客访问:2,096
  • 关注人气:851
  • 获赠金笔:7
  • 赠出金笔:0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年末盘点:《小学数学教师》2014年总目录

(2014-12-31 11:23:41)
标签:

365

教育

小学数学

目录

分类: 杂志目录

 

卷首

篇名

期数

页码

向着春天,重新出发

1

1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2

1

优秀率,多少为好?

3

1

留点出错的机会给孩子

4

1

改变一点点  一点点改变

5

1

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自觉

6

1

浅谈教学的五种境界

7、8

1

让它燃烧

9

1

领先一步,努力为全国小学数学教师服务——祝贺《小学数学教师》第300期出版

10

1

如何理解“零起点”教学

11

1

让教学似盐般淳朴

12

1

 

封面人物

篇名

期数

页码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转型

1

10

用怎样的方式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1

10

好问题从哪来?——记“可能性”教学磨课实践

1

14

“问题解决”课堂探索——上海版五年级“可能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

17

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迈进“问题解决”的课堂——“放苹果”教学实录与思考

1

21

思想+技术=课堂腾飞的双翼

2

11

未来十年小学数学教育的微观展望

2

11

教学的艺术在于学习材料与序列的选择——以一人同课异构“圆周长练习课”为例

2

18

“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片断设计解析

2

22

多一处“空白”  多一份想象——“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复习课”评析

2

25

普鲁斯特问卷之问彩斌

2

26

数学教育:为了智慧的生长

3

16

我的“智慧数学”

3

16

“智慧数学”课堂特质

3

20

撩开面纱溯本源  逼近本质长智慧——“分数的再认识”教学实录

3

24

数对,绕不开“行”“列”吗?——“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思考

3

28

普鲁斯特问卷之问士文

3

31

“预学后教”的思与行

4

27

基于“预学后教”策略的课堂教学转型

4

27

“课内尝试教学”为特色的规则学习——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为例

4

32

“尝试概括式预学”为特色的概念学习——以“三角形的特性”教学为例

4

36

“作品分析”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以“设计镶嵌图案”教学为例 

4

39

“智慧”与“生动”的相遇

5

4

生动,我们的课堂追求

5

4

生动,源于数学规定的道理——以小学数学“笔算除法”为例

5

6

生动,源自多样的体验活动——以“千克与克的认识”为例

5

9

生动,源自学生的生活素材

5

11

普鲁斯特问卷之问俞正强

5

13

让学生的学习“更进一步”

6

23

领着孩子往前走一步——我的数学教学追求

6

23

着眼概念要素  建构面积意义——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实录与赏析

6

30

总复习课该怎么上?——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规律中的规律”为例

6

36

静水深流  不改初心——我认识的王昌胜老师

6

41

生命化大问题教学:让学习发生,让学生发展

7、8

70

从凌乱到灵动——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的课堂追求

7、8

70

一“问”能抵许多问——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7、8

73

“大问题”教学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教学为例

7、8

77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思考与设计——以“大问题”教学的视角

7、8

82

打造专业的“慢”课堂——“大问题”教学微格研修感悟

7、8

85

在开放教学中放飞学生的心灵

9

4

开放教学,从“授人以yu”谈起

9

4

开放教学,该怎样开放?——“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9

8

开而自如  放而有度——“认识厘米”教学思考与实践

9

11

网络,学生学习的开放平台

9

15

一个走路都在思考的人——我认识的严育洪老师

9

17

在“卷入式”教研中成人、成己

10

32

在“卷入式”校本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

10

32

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凸显统计教学核心——以“折线统计图”一课为例

10

38

以问题为载体,在“综合与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以“树叶中的比”教学为例

10

43

在“卷入”中点燃研究意识——一位教研组长眼中的“卷入式”教研

10

47

在教学研究中追寻幸福的数学人生——我眼中的徐建文老师

10

52

普鲁斯特问卷之问建文

10

54

“数学味”: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求

11

4

不断探寻“数学味”课堂

11

4

聚焦核心知识教学——以“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为例

11

10

教学,再往前跨一步

11

13

使陈述性知识“结构化”

11

14

从石头里看风景

11

15

应答与建构——特级教师周卫东印象

11

17

从“真问题”出发  让教学走向宽广

12

10

让天性有表现的空间  让智慧有表达的机会——在持续的思考与实践中一路前行

12

10

化静为动,让课堂多一份情趣——“三角形和四边形”教学实践与探索

12

17

思在常态时  琢在细节处——“周长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探索

12

23

把握学生问题  优化学习过程——三年级“长度认识”研磨纪实

12

27

 

辩课进校园

篇名

期数

页码

在丰富的实例和活动中了解概念——四年级“线的认识”教学实录

4

10

在文字、图形、符号语言的转换中理解概念——七年级“线段、射线和直线”教学实录

4

14

中小学几何概念衔接教学的研究——从“直线、线段、射线”的两堂课辩起

4

17

小学几何概念教学加强中小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4

21

借助几何直观  凸显思维过程——“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实录

6

4

计算教学中“几何直观”的探索——“小熊购物”(混合运算)课堂实录

6

8

“几何直观”指导下的计算教学探索——从“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两堂课辩起

6

11

在操作与思考中感悟数学的本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9

19

找准学生起点  把握思维本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9

24

基于数学本质意义的教学——从两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研究课辩起

9

27

 

专家视角

篇名

期数

页码

数学思维与复习课

1

6

“圆的认识”教学新研究

2

4

发展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与实践

3

4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六——运算能力(上)

3

8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六——运算能力(下)

4

4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七——推理能力(上)

7、8

87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七——推理能力(下)

9

31

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八——模型思想(上)

12

4

 

精品课堂

篇名

期数

页码

教是为了学的开始——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

1

25

教学内容的价值分析与判断决定教学行为——兼评华应龙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

1

34

“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2

27

体验过程  积累经验——“替换”教学设计

2

31

问题,在哪儿?——基于问题解决的“升与毫升”教学实践与反思

2

34

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转型实践探索——以“周长与面积”的教学为例

2

38

问题  探究  分享——以“路程、时间与速度”为例谈分享教学三部曲

3

33

分享跟着学情走——听游琼英老师“路程、时间与速度”有感

3

36

从形式到内涵的嬗变——“方程的意义”教学实践与思考

3

37

抓住本质  深刻理解——“认识小数”教学实践与思考

3

42

灵活选择方法  发展数学思考——“圆的面积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3

47

综合与实践:重在打开思维——以“台湾长什么样子”为例   

4

43

心中有数  目中有人——华应龙老师“台湾长什么样子”教学赏析

4

51

让学生“入木三分”地学习——“7的乘法口诀”教学思考与探索

4

53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源”与“流” ——学习华应龙老师的“台湾长什么样”之所得

5

14

思维的灵动源于“数形结合”的和谐共振——“点阵中的规律”教学实录与反思

5

18

以直观促认识——“等待问题”教学设计与评析

5

22

以题组模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以“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为例

5

25

在内蓄和外显的循环中走向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几分之一”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6

15

一课三问——听邱学华老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感

7、8

97

运用同一情境  组合不同问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课堂实录

7、8

100

比较优化  渗透转化——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

9

38

让学生在活动中透彻地学——“十几减9”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10

55

变一变,数学更好玩——以“报数游戏”的教学为例

11

18

在操作中体验  在想象中拓展——“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践与反思

11

24

借助运动变化  认识图形本质——浙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的认识”教学与评析

11

29

在小心求证中验明知识“真身”——“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实录

12

41

好玩的课堂源于好思的老师

12

46

 

备课室

篇名

期数

页码

让“思想”成为方程教学的主旋律

1

45

浙教版四下“代数式与方程”教材解析与设计

1

48

巧思—建构—提升——“方程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

51

回顾梳理  沟通联系  发展策略——“方程总复习”练习设计

1

54

让数学思想浸润我们的课堂——以“认识小数”教学为例

9

42

直观促理解  比较促建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9

45

紧扣教材  感悟算理  提炼算法——“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9

49

数形结合  转化生成——“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9

51

依托教材  落实“四基”——“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学设计

9

54

在丰富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练习设计

9

57

 

教学探讨

篇名

期数

页码

关于“圆面积”教学的港、澳、台教材比较研究

1

57

“三角形的面积”学生错误与分析

1

63

不能割断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有机联系

2

54

一道估算练习题引发的思考

2

57

“规定性知识”还可以这样教——“平年和闰年”的教学尝试及思考

2

59

提升数学学习的概念化水平——“乘法分配律”一课练习设计

3

56

助学生完成认知上的飞跃——“用字母表示数”教研纪实

3

57

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关于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的一些思考

3

63

关于小学低年级数学建模教学的思考

3

67

新知是旧知的自然生长

4

57

令人赞叹的“除法竖式”意义建构——俞正强老师“除法竖式”教学赏析

4

59

学生为什么会这样错

4

61

转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策略(一)

5

28

图形与几何“关系概念”的认识与教学

5

30

图形教学的有效性思考——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

5

33

跨越操作  激活思维——“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5

36

“变”出来的精彩——“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和复习片断赏析

5

38

基于学习起点  优化学法指导——以“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为例

5

40

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解决的辅导策略

5

44

基于目标驱动的“等可能性”教学实践与思考

5

48

学习像数学家那样思考——理解定义背后的规定与意义

6

43

生态理念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与思——以“搭配问题中的规律”为例

6

48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推理能力的培养

6

52

计算教学的隐忧

6

55

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之实践与感悟

6

57

课堂,去哪儿?(一)——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4 版教材编写思路谈起

7、8

104

操作——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策略(二)

7、8

108

理序·求悟·化形·助新——着眼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课堂练习

7、8

112

还知识以本来面貌——以“年、月、日”的教学实践为例

7、8

116

给学生搭设探究的坡度

7、8

122

基于主体现实的适度超越——以“图形的对称”的教学为例

9

59

美美地带给学生开学第一课

9

62

课堂,去哪儿?(二)——来自新世纪小学数学高研班的小组活动研讨

9

66

别“霸占”学生思维参与的机会

10

64

以“主线”引领教学  促学生思维发展——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一课为例

10

67

挖掘数学知识横向间的本质联系——关于“多边形面积中底和高垂直关系的强调”

10

70

学生预习后,教师的教放在哪里?——“小数乘整数”教学实践与思考

10

73

修订教材与实验教材关于“列举”策略的比较与分析

11

34

让学生在“玩”数学中“发现”数学——“可能性”教学思考与实践

11

36

“错误”背后的“真相”——从自然认知结构维度例谈学生的错误

11

40

把握本质  探索规律  灵活运算——以“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为例谈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11

43

让学生用整体的眼光看世界——三年级上学期“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嬗变

11

46

导在何处——再谈“体积和容积”一课的教学

11

49

动态几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策略(三)

12

48

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以“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为例

12

51

复习课也可以如此曼妙——“比和比例总复习”教学手记

12

57

立足学情  “生动”活动  积累经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谈

12

59

童眼看数学——“数学日记”给儿童数学学习带来的变化初探

12

62

 

案例与反思

篇名

期数

页码

精彩课堂  不容“错”过

1

67

读懂学生困难  提高教学效率

1

69

变换角度  突破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片断与反思

2

62

“预学后教”在一年级“认识整时”教学的新尝试

2

64

“望闻问切”后方能“对症下药”

2

67

结构入手  认识规律——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谈起

3

50

让“分享”伴孩子成长——“手机消费”教学实践与思考

3

53

“小”错误引发“大”精彩——记一次别开生面的解题反思经历

4

63

从填四阶幻方到过程与方法

4

65

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以“重叠问题”为例

5

55

 不一样中的一样——从一道习题看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

59

细节之处见真谛——听“连加、连减”一课有感

6

67

正视冲突  反复对比  实现迁移——“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思考

6

70

一道原创题引发的命题思考

6

73

小学数学体验活动的优化策略——以“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为例

6

76

经历探究过程  提升思维水平——对一道习题教学的思考

7、8

126

让重构教材指向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以“有趣的正方形数”为例

7、8

129

请给孩子一个探究的支点

7、8

134

一节换错了的数学课

9

68

多点心思  题尽其用

10

58

慢,是教学生态的需要

10

61

适度变式  走出误区

11

59

立足问题  读懂自己——“十位上是0的退位减法”教学片断赏析

11

61

让呈现成为一种需要——“路程、时间与速度”备课例谈

11

63

“学校数学”如何承接“数学化”的使命——“精打细算”教学实录片断及思考

11

66

“地心引力”与三角形的高

12

67

 

教师论坛

篇名

期数

页码

减少争议 关注实质——从48×1的队列是否是长方形队形说起

1

72

π是除出来的吗?

2

70

多元化多维度理解“分数的意义”

3

69

速度是什么?

3

71

从分数的大小比较说起

4

67

从“经历”到“经验”要走多远——从解决“分数问题”谈起

4

68

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及其特征

5

63

当代中国数学教育流派初探

5

67

把握本质  科学渗透——例谈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6

60

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与特定内容学习的经历

6

62

教师要“知其所以然”

7、8

142

学法指导:从“师本”走向“生本”的必由之路

7、8

145

小学数学“单元练习课”教学需要具备的四种意识

9

71

阿凡提“借驴分驴”的“智慧”

11

71

用四个“问一问”推开修订教材使用之门——以北师大版三上“什么是周长”一课为例

12

78

 

教师进修

篇名

期数

页码

论运算定律的意义与教学

1

40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处理好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2

42

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以范·希尔几何理论指导“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的研究

2

47

基于“命题联想系统”的数学练习设计

2

50

从日历中学习数学

3

72

小学生代数思维萌发的实验研究(五)——等式的恒等变形

4

69

π还是个超越数

5

61

π是怎样得来的

5

62

 如何画空间图形更加规范

6

65

循环小数化分数法则怎么证明

6

66

“3≥3”正确吗?

7、8

147

小学生代数思维萌发的实验研究(六)——结构意识的启蒙

9

75

小学数学中的教学重难点该如何把握

11

68

π的亿位值是用刘徽割圆方法算出来的吗

11

70

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越抛越精确?

12

71

小学生代数思维萌发的实验研究(七)——图形等式的推算

12

74

 

特稿

篇名

期数

页码

我们也需要有教育自信

1

4

“热血教师”上课记

10

4

 

问讯处

篇名

期数

页码

这是方程,还是方程的解

1

77

关于分数的几点疑问

1

77

怎样理解“再过几天”与“每隔几天”

1

78

算式的读法怎样教学

1

78

足球上有五边形、六边形吗

1

79

不在同一“面”上的两条长(宽、高)也互相平行

2

76

这类方程怎么处理

2

76

它们的意义一样吗

2

76

该不该让学生画图

2

77

怎样用好情境

2

78

“倍”的困惑

4

77

小数的小数部分

4

77

15度还是75度

4

77

怎样正确理解射线与直线的关系

4

78

平角是一条直线吗

4

78

运算顺序一致吗

5

77

元、角、分怎样列式

5

77

数对的读法

5

77

关于估算的两小问

5

78

对称图形中的图案

5

78

大数的读法

5

79

圆柱体的表面积

7、8

155

“改写”到底该怎么理解

7、8

155

长方体长、宽、高的位置

7、8

155

实线还是虚线

7、8

156

“时”和“小时”有什么不同

7、8

156

三角形的特性描述

7、8

156

一年级的“左右”问题

11

78

怎样给出正确的评价

11

78

哪个数据更合适

11

79

方程10-x=4 怎么解

11

79

连减算式的竖式写法

11

80

为什么有余数除法不能化简

11

80

 

教学随笔

篇名

期数

页码

旅游·教学

1

39

“一段对话”引发的思考

3

32

儿子成了我的“小老师”

4

79

让巧算成为思维习惯——从我家的两个故事说起

6

21

做一根潮湿的拖把

7、8

95

磨他人的课  开自己的花

12

33

 

教学一得

篇名

期数

页码

两次转化,悄然突破难点

1

74

怎样把习题教“活”?——对一道练习题的教学与思考

1

75

圆锥者,小圆柱也

2

71

三角板、量角器在画“旋转图形”中的妙用

2

72

从优先考虑甲赢的角度来一一列举

2

73

正视学生思维  培养简算意识——有感于学生的另类解法

3

75

“老师,你错了”——“观察物体”教学引发的思考

4

73

原来都是“规定”惹的祸

4

74

加法也能求平方——一道习题引发的算法探索一得

4

75

手握“利器”  玩转数学

5

73

高在哪里?

5

74

“5”头上的两个点

5

76

戏谑名词  收获奇效——“质数和合数”教学偶得

6

78

跳出“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7、8

157

追本溯源  接近本质

7、8

159

数学写作——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百花园

10

75

创新,可以从小小的“改变”开始——也从分数的大小比较说起

10

77

两张学习单引发的思考——以“圆的周长”为例谈“大问题”教学的提问技巧

11

73

放手竟是如此美妙

11

74

珍视“另类”声音  演绎课堂精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一得

11

76

 

回音壁

篇名

期数

页码

到底错在哪里?——兼与张伟老师商榷

1

80

遵循概念  化解难点——量角器教学中难点的确定和化解

2

79

 

教育之窗

篇名

期数

页码

重实践的香港小学“数学周”活动

2

74

新加坡教师教“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启示

5

51

美国加州小学数学教材特色分析及启示

7、8

149

基于试题分析的中澳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之比较

11

52

 

教学奏鸣曲

篇名

期数

页码

从步步为营到一口气说出答案——趣谈公元、干支的变换算法

3

77

 

专辑

篇名

期数

页码

落实新理念,关注学生的数学发展和教师的教学需求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至六年级)》介绍

7、8

5

以生为本的继承与创新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修订说明

7、8

8

优化知识结构  关注教学过程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修订说明

7、8

11

落实“四基”   培养“四能”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修订说明

7、8

13

依据学科特点,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修订说明

7、8

15

理解从数量抽象出数的“教学指引”

——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分析

7、8

18

让学生经历分物过程的数学化

——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的案例分析

7、8

20

建设旨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数学家园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修订前后教材特色的继承与发展

7、8

22

透过关键问题  解读教材意图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至六年级上册教材问与答

7、8

26

读懂教材  用活教材

——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二年级新教材教学思考

7、8

38

以学定教  顺势引导  彰显本质

——“古人计数”教学案例与思考

7、8

40

在“做”与“思考”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折一折,做一做”教学案例

7、8

43

继承与创新并举  “育学”与“育教”兼顾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修订情况简介

7、8

45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至六年级上册内容修订说明

7、8

48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材一、二年级修订说明与教学建议

7、8

57

低年段“思考题”该如何教

7、8

61

做做想想  积累经验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两个数量同样多”教学设计与评析

7、8

65

携手同行  共同成长

10

12

祝贺《小学数学教师》出版300期

10

12

教小学数学从读《小学数学教师》开始

10

15

一篇篇文章·一点点进步·一步步成长

10

17

《小学数学教师》——我的知心朋友

10

19

只因为看了你一眼

10

21

一见倾心  再见钟情——写给《小学数学教师》

10

22

十年有你  十年陪伴

10

24

评课、辩课,引领我专业成长

10

26

追忆我“第一篇”文章的发表

10

28

时间煮“雨”

10

29

携手同程共成长——我和《小学数学教师》的故事

10

31

 

校本教研

篇名

期数

页码

项目促教师专业成长  活动促学生能力提升

7、8

136

记一堂“算24 点”数学活动课

7、8

139

 

教育实验与研究

篇名

期数

页码

三年级学生面积概念建立过程的研究与思考

12

34

 

 

阅读(2249) 收藏(2)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幻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