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仓银行股

标签:
股票 |
分类: 股道至简 |
昨天以6.66元的价格清仓最后持有的2万股工商银行,至此全部银行股已经清仓完毕。
从2019年8月9日开始建仓银行股到2025年2月6日清仓银行股,历时五年半,陆陆续续建仓用时一年多,
平均持仓时间大概四年半,11万股交通银行和2万股工商银行,这笔投资大约赚了50万。
建仓完成后就没有做过任何操作,安安静静地持有,每年拿了股息复投其他股票,期间没有做过任何波段。投资大师芒格曾经说过“赚大钱不是靠买卖,是靠等待(The
big money is not in the buying and the selling, but in the
waiting)”, 这就是长线价值投资的魅力。
那些喜欢频繁操作和做T的股民,整天蝇营狗苟,精神紧张,抓耳挠腮,昨天赚两百今天亏三百,为那三瓜两枣的市值波动乐此不惫,结果隔几年算总账还是亏的,真不知道他们来股市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赚钱。
这次卖出银行股,包括前天卖出的粤高速A,看似是很突兀地突然做出的决定,但其实卖出银行股的想法早在2024年下半年就开始酝酿了,对我来说,每一次调仓换股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大冒险,往往要经历几个晚上的辗转无眠后才会下定决心。
从股息率、市盈率和市净率角度来说,银行股现在一点也不贵,继续持有应该还能有不小的获利,我卖出银行股的原因前面说过,是找到了更好的投资标的。银行股在经历最近两年的大涨后,逐渐失去性价比,相比港股那些股息差不多,但是已经跌了两三年股价横在底部很久的高息股来说,显然港股的高息股对我更有吸引力。
同样的股息率,我更愿意持有没有大涨过票;同样没涨过,我喜欢交易量更低的冷门票;同样的冷门票,我喜欢有资源禀赋的硬票。
港股是一座宝藏,由于交易量少、流动性差,很多公司股价被长期被压在地板上不动,可以很从容很悠闲地慢慢收集。
有人会觉得我们这类投资者是异类,怎么会有人喜欢流动性差的市场?
因为我们买股票的出发点不同,你们买股票是为了赚差价,股票在你们眼里就是赌博的筹码,我们买股票是为了赚股息,我们买了股票就当成是自己开的公司长期持有,流动性差的市场股价普遍被低估,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股权,更多的股权能收获更多的股息,我们当然是更喜欢流动性差的市场了。我们经常说的“持股收息,等待过激”,其中“持股收息”是我们的出发点、是首要目标,至于能不能等到“过激”一切随缘,收息是本分,过激是情分,
如果你买入的时候就是为了“过激”那你的出发点就错了,抱着这个动机收息更本不可能有耐心拿5年以上,指导思想就不对嘛!
看我2018年写的旧文《拿不住是因为指导思想不对》。(新浪博客有点问题,有些旧文可能只有博主能看到)
我们这个流派还有“三低一高”的说法,一高就是“高股息”,三低中,低PE、低PB是两低,还有一低是什么?最早我以为是低股价,也就是股价的绝对值低,就是三块五块的那种股票,后来我翻遍了“盛世裕丰”前辈的新浪博客,才理解最后的一低其实是低换手率。
那些换手率很低的股票,其股东都是持股收息的长线投资者,没有短线资金炒作,股价自然普遍低估,长期股息复投后自然会有更好的收益。
顺便说一句,“盛世裕丰”在雪球的ID是“周永强-威海”,是一个山东做海参生意的老哥,收息派的投资者有很多,我的投资思想和他最为接近,我的很多投资思想就是从他那里学来的。他是讲底层逻辑、讲大道的,
雪球上绝大部分都是急于赚块钱的小散,真经无人识,他在雪球上才区区几百个粉丝。
这次卖出银行股后,主要建仓了39万股中广核新能源,又忍不住加了2万股港股中石化,最后把中国飞鹤凑整到了10万股。最近一段时间操作比较密集,人有点疲乏了,这次调仓后应该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动了,我又可以打打新股,收息复投了,又能轻松自在几年了。
有人说你怎么永远满仓? 从来不空仓吗?
我们这个流派还有一句话“持股收息,满仓轮动”,遇到性价比高的会调仓换股,但是不会轻易空仓, 宁愿满仓下跌也不空仓。
股票表面上是账户里的一个数字,但实际上对应着企业的净资产、现金流和生产经营能力。
本质是属于“实物”,股价下跌只会跌掉市值,但不会把这些“实物”跌掉。
而纸币作为信用货币,本质就是一张纸,由国家信用背书作为短期交易的媒介,本身没有任何价值。 相比“信用”,我更相信“实物”。
除非市场上再也找不出股息4%以上的股票,否则绝不空仓。
这是现在的持仓,抄作业风险自担:
前一篇:卖出粤高速A,增持鲁泰A
后一篇:有炒股的经验还是很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