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赚企业的钱,再赚市场的钱

(2020-05-12 13:01:33)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道至简
“以股息为锚,利用市场的估值波动,做长周期大波段交易”

这句话包含两部分:第一,“以股息为锚”,这是说要赚企业的钱。 第二,“利用市场的估值波动,做长周期大波段交易”,这是说要赚市场的钱。 第一部分只有5个字,会使人误认为是不是主要靠赚市场的钱?其实我的博客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说赚企业的钱。 赚企业的钱是根基,是在股市中生存下去的基石,市场的钱是锦上添花的,可遇不可求,有则好,没有也不能强求,如果你本末倒置,一上来就想赚市场的钱,那么多半是被市场无情地收割。

全社会平均净值产收益率大概是10%,那么根据均值回归的原理,如果你只赚企业的钱,那么长期的回报一定会回归到10%左右的水平,你买入10倍PE的成熟企业,长期回报会在10%上下浮动,不会太大的出入,如果你买入高速成长的成长股,前期可能有20%-30%的回报率,但这种回报率不可能持久,一家企业可以连续5年维持30%的高增长,但绝对无法做到连续30年维持30%的高增长,均值回归必然发生,这是自然规律。 

企业的钱是比较明确的,是大概率可以赚到的,而市场的钱是可遇不可求的,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随机性比较强,没有很强的确定性。但是根据人性的弱点,市场在一定周期内,总会有严重低估和严重高估的时间出现,牛熊交替就像日月交替一样自然——这是不确定中的唯一确定性,但是牛熊什么时候交替,我们无法预测。 

其实,最原教主义的格派投资是以净资产为锚的(盛世裕丰前辈也是注重以净资产为锚),我最初也比较倾向于以净资产资产为锚,比如我曾经在高点卖掉过的中国联通和宝钢股份,这两笔投资是我比较成功的以净资产为锚的格派投资,重仓持有时间分别是四年半和六年,分别获得了25%和16%的复合收益。后来我开始把股息的权重提升, 不是说不注重净资产,而是把股息的权重提升一点,主要是对A股的财务表报不太信任,而长期稳定的分红是唯一不能作假的因素,按道理来说,企业的净资产是最稳定的因素,变化最慢,比盈利水平稳定,更适合做“锚”,但是我始终对A股上市公司的报表持有怀疑的态度。 

企业的钱相对容易赚,小散只要坚守常识,尊重规律,耐心持有,大概率能赚到,但赚市场的钱挺难的,首先你要等到牛市或者风口,就算等到了,也未必把握得住,比如我曾经成功在高点卖掉过中国联通和宝钢股份,但是没能在2015年的高点卖掉大秦铁路,从第一笔买入算起,我持有大秦铁路7年多了,最早买入的一批成本降低到了3.5元左右,算复合收益率大概是10%,只赚到了企业的钱,和它的长期盈利水平基本相符。如果等不到牛市或者风口,就走最后一道防线:再持股收息7年,回收投资本金,7年之后成本降低到零,从此无成本持有一直吃股息。 赚企业的钱是研究方法的问题,赚市场的钱是研究人性的问题,把握人性比把握方法难的多。 

A股的打新股制度是一项非常好的红利,是最容易赚的市场的钱,看不上打新股的,要么是资金太大,几千万级别的,打新股的收益占比忽略不计,要么是资金太小的,几万的市值,打新股中签率太低,基本打不到新股。如果是资金量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的散户,合理分配账户后,打新股收益是一笔不可忽略的收益,可以将你的收益水平提升2-5个百分点,不要小看这点提升,长期复利,就算多一个点,30年后都是巨大的差距。 

股市是一个少数人赚钱的地方,721法则是股市的规律。所以,你想要在股市里赚钱,入市前就要先问问自己:我凭什么能在股市赚到钱? 要在股市里赚到钱,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放低预期, 先把收益预期降低到10%,先学会赚企业的钱,再学习赚市场的钱。 放低预期要有一颗谦卑和敬畏市场的心,这个世界上有70亿人,比你聪明比你勤奋的人多的是,所以不要总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不要觉得自己可以战胜市场,学习别人成熟的经验比自己重复造轮子更高效,格雷厄姆和施洛斯的投资方法就是经过验证的适合普通人投资的方法,普通人学到他们一半的本事就足够吃喝一辈子了,但偏偏大多数人总觉得自己比大师们更聪明,企图在股市里找到一条快速致富的捷径,但股市残酷的真相就是:你只能慢慢变富!  股市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大波看不起债券收益率的人,却连债券的收益水平都达不到。那些目标伟大,理想丰满的新投资者,我建议你先定一个小目标:5年内,战胜债券的收益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