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抒情中泄露真实的生存——读凌宏《李家沟笔记》《月光下的花朵》诗集有感

(2023-12-14 09:31:13)
标签:

陈德胜

文化

分类: 评论

在抒情中泄露真实的生存——读凌宏《李家沟笔记》《月光下的花朵》诗集有感



在抒情中泄露真实的生存

                      ——读凌宏《李家沟笔记》《月光下的花朵》诗集有感

 

                      陈德胜

 

这两年看诗我总是先看诗歌大体的特征,再看细节。特征就是语言出其不意,弹性十足,也不过分地跑偏。细节就是对事物进行拆解和跨越,有一定地魔性。如果是老朋友的诗,我要求的就不那么苛刻,当然也就细细研读一番,从中找到朋友的温度,找到那么多年下来,还葆有一颗诗心,无论生活如何变故,心中的诗歌之树常青。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亲人还在用诗歌的方式进行表达,还在不倦地歌唱,越写越浓、越写越厚,这就一个可敬的人,也可以让人有继续交往下去的理由。凌宏的这两部诗集从时间上看,大都是这几年写的,写的量还很大,有着愈老弥坚的意味。从时间上看,对早期的诗歌也进行了扬弃,更看重这几年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过程和年龄的跋涉后的新感悟,其诗歌已经成为另一番天地。

人上了一把年纪,喜欢往回走,喜欢找到童年的疼痛。李家沟是凌宏的原点,他的同乡诗人北野说“李家沟是一条浅峡谷”这地方有着原始的冲动,他的诗集索性就叫这里的“笔记”把所有与这里有关的诗歌都收录进去。他诗中所讲“记忆的泉水,永不丢失的根。”即使纵横千里,也不及这里的五里。李家沟的早晨、春雨,李家沟的神和鬼魂都成了秘密,也都需要人到中年以后才能破译。尤其是当凌宏带着某种荣耀的时候再俯视这里,这里从静止就走向了暖意和明亮,这里就成为了诗人的原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写父亲母亲的诗几乎占“笔记”的一半,诗人孝顺,也确实有笔记成分,关于父亲他写其生死,写与父亲有关的场景,父亲走后的祭日他也要记下来。诗歌是对父亲堆砌起来的情感的副产品,只有彻骨的深情才能记录下来。在一个叫“南山坡”的地方,父母也在那里。他看到了“冬天的老榆树”“石子地”也能找到“精瘦的小老头”。在这些诗里,有他的怀念,也有他的心痛,也有他“突然特别地后悔”。套用齐奥朗的话“公园里的诗歌是国家中的国家。”凌宏写父母的诗是诗歌中的诗歌。他写了很多母亲的细节,包括母亲在病中的细节。虚写的地方就比较精彩,比如他看到蝴蝶在天上飞,是母亲牵挂的影子。母亲是诗人永远的主题,无论是在何种环境里,母亲的象征意义随时可以进入创作者的内心。只有唤起心中的挚爱,才有写母亲的依赖,这成为了凌宏的内心惯性。所以他才写出了父母走后他怕风雨太阳,怕蚂蚁树叶尘土。

他也写到了李家沟其他亲人,也有李家沟的其它风物,像《老牛河老了》《灰喜鹊》《死去的石头》等诗都还是很不错地表达。从他的“笔记”里看到了他的生活,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虽然有些诗他也不大构思,也不用那么多机巧,而是记录下来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他属于讲真话的诗人,忠实记录生活场景和细节,写下生活经历,他没有虚假,只有对家乡的挚爱。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笔记”还可以继续提炼,有去掉一些非诗因素必要,比如一些自问自答的话均可以去掉。这是题外话。

 

诗人刘向东说把《月光下的花朵》读成凌宏的光明磊落的隐私。确实是这样,诗人写着写着泄露了自己的真实。很多诗人的诗歌,写出了自传味道,诗人和文字都是透明的,这是诗人的标配。其实诗人的诗歌里,有无数个我,有的在现场,有的去了过往,还有的去了未来。和“李家沟”比起来,“月光”里的诗就温润一些,软了一些,松了些,轻灵了起来,没有那么的撕心裂肺。如果说“李家沟”是故乡,“月光”里所写的很大一部分是所经过的外面的世界。一个陌生的地方新鲜的地方总能给诗人带来灵感,这里所说的诗歌也泄露了他所去过的地方。从《呼伦贝尔》“一望无际的草原,包容了人世的绝美”到《三亚的三叶梅》里“对阳台的三叶梅痴迷瞎想”、从《布达拉宫的窗口》“喇嘛脸上神秘的光”到《天池》“深深的潭一处绝望之地”。一个地方一个人,凌宏很巧妙和自然地将一个地方与一个人联系起来。只写地域似乎太空旷。在《过白银》写到了“一个叫燕子的少女”。《泾阳的女子》讲述一个故事且“芬若桃花”。在《写给梅花》《又见木棉花》等辑里,诗人总是借助一个环境,同时嵌入与某人有关的离愁或哀婉,也使这样的诗歌多了几分猜想和魔幻。他的一首短诗《写给你的问候诗》读者可以从中找到一种环境和一个人写诗的奥秘:

 

通道打开,池中的水得以复活

笼口打开,梦中的鸟得以飞翔

心灵打开,梦想得以成真

爱情打开啊,我们一片慌乱

世界一片哗然

脑洞打开啊,今夜这么深

我在给你写问候的诗

 

凌宏在写诗的时候,一定内心澎湃,呼吸急促,有一肚子心里话。世界都打开了,睹物思人,看到的一切,都与他想念的人有关。在他有些诗里,也可能是一个虚拟的人,这样人在诗歌里活着,毕竟,诗人要倾诉。虽然没有惊艳的句子和奇崛的比象,一路走来,很诚实地用诗歌记录自己的生存,就像便条一样向读者敞露心扉。写诗就是好好地说话,在有人和无人的地方倾诉。凌宏的这一特征十分明显,他的诗歌之路仿佛是独辟蹊径,任意地写,今天说完了,明天再说一通。用简洁的语言和句式,完成了对一座村庄、几个人或一群人的诗性表达。胡塞尔说过,“人的精神并不会把对象——显示在自己眼前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去知觉,而是要超越知觉”。这两部诗集里的诗作,一定让“李家沟”“月光下”的人喜出望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