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无相——观袁毅的佛造像
(2022-04-26 10:28:53)
标签:
佛学雕塑保定美术美术评论 |
分类: 评论 |
法身无相
初一看到袁毅的创作的佛像,给人以震撼。他的“一念般若”“云自在”“禅语”等系列作品,汉白玉质地,飘逸灵动、神韵渺远、写意与写实融会贯通。法喜随型,殊胜祥美,令人心生敬畏。一个雕塑家常年浸润在石头和佛像里,从传统的雕塑底蕴里走出来,加入当代雕塑符号。而专以佛像为主题,他内心一定装着两项使命:一是心中有佛;二是创新无涯。
“一念般若”肩臂和盘腿的曲线流畅圆润,在一只手的处理上,手指消隐,却有着法力无边之感。眼睛、鼻子似有似无,与其身型整体呼应。做为当代雕塑家,他所创造这尊佛像,没有了面貌只有轮廓,这也许是我们内心佛的样子。佛语里常说法身无相,慈悲为相,这恰好印证了袁毅的艺术创作。尤其是汉白玉,通体通透,光感自然,一尊完美的雕像就这样诞生了,见之有一种明心见性之感。在“水月”里,我们能看到方与圆、实与透、光面与麻面的对比。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一定掌握了多种艺术语言。这件作品,从内容上看有着无限的外延,同时也能读懂佛在一个自然的空间里或者是俗世里,为我们开示启智。“云行自在系列”一件作品为佛盘腿倾身,有着速写的魅力。一件作品,佛珠从隐到现,一件作品所装饰的“云朵”显示出他的雕塑语言的丰繁性。在“修·悟·空”里似一组作品,两尊佛像一个是光洁如玉,另一尊在衣服的处理上有着斧凿之痕,皴法必现,这种反差和对比有着一种奇妙的效果。而另一个“空坐”有着行为艺术的影子,佛影无存,又无处不在。从“万象”的宽衣大氅上,圆满精美,虚实相生,尽显雕塑家的气质。在“莲韵”里,菩萨站在莲花上,莲花,也不是太具象,宝瓶也不是太具象,身躯的形制有着巨大的包容力和拯救力。“拈花一笑”也有着同样的意蕴。袁毅给佛教、佛像艺术增加了某种流行性和现代艺术性。他能给单一的佛教题材创出了新的雕塑语言,同时与古典艺术有着延伸对话的可能。想象空间是那么丰富,更加简洁和深入人心。
亨利·摩尔说:"所谓抽象,并非脱离现实,抽象是试着去体会自然,而非复制自然,只是复制自然没有任何意义。所有杰出的作品,必然都带着抽象元素。"在袁毅的作品里,我们也能看到摩尔的元素在里面,能够在固有的佛像思维里,创造出现代作品,佛像千年,袁毅却创新了一大步。梁思成认为:“艺术之始,雕塑为先。”在佛教题材上,袁毅也是敢为先的人。他的雕像作品“空”和“有”互不妨碍,圆融无间。佛法有“实相无相”之说,正是他的雕塑那些“虚幻”成分,才有了佛法无边的寓意,而他的艺术也正如佛经里所说:此人如是谛念思惟,深生信乐,依诸相好而作佛像,功德广大,无量无边,不可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