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孩子做作业“磨蹭”
(2012-10-12 22:37:51)
标签:
点苍山宋体楷体修辞方法难题 |
分类: 教子记事 |
工作中,我常常要与家长探讨有关孩子“磨蹭”的话题,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即让孩子省时,让自己省心。目标化为要求就是,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用较少的时间、干脆利索地完成该做的事情。“磨蹭”绝对是家长(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嘴里发出的高频词汇,请注意,磨蹭的词典意思是做事拖拉,故意消磨时间。说孩子磨蹭,相当于责备和批评。其实,转译一下家长的意思,他们是嫌孩子做事、做作业太慢,占用时间太长。批评和责备,并不是他们的本意。殊不知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原因,只有弄清楚状况,做到“对症下药”,方能解决“磨蹭”,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学期,小羊升入四年级,做作业的时间明显增多,每天至少得两个小时,完成作业就该吃晚饭了,严重影响了自由玩耍的时间,有时,小伙伴还在家里等着他,这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把潜在的影响源仔细分析一下,罗列出以下四种情况:
1.年级增高,作业量增加;
2.小动作多,做作业时磨蹭;
3.作业题目有困难;
4.小伙伴的干扰,玩和学不分。
通过聊天、观察,我尝试把握真实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作业量不大,但作业有难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思考,另外,小伙伴在旁边等着也会受到一定的干扰。
比如难题,它属于什么类型的?是课堂所讲新知识呢?还是附加题呢?我从羊的习题册上摘取了他的难题:
语文:按要求写句子。
这月亮在洱海里淘洗过。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
我问羊,什么是“反问句”?它的特点呢?
羊说不出来,我讲给他听,他听后欣喜地说,我想起来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可惜,我想不起来。羊说着,有点不好意思。到此,这道难题解决了。我提醒他,新知识要不断复习,真正会在题目中运用了,才是真的学会学懂。还有,做练习册,其实就是在复习课堂新学的知识嘛,所以,遇到难题时,就用停下来回忆一下学过的相关知识点,结合这些进行思考,你也许就能把难题克服掉。
又如,语文: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这道题的难处在于“修辞方法”这个词,羊不懂得它的意思,以前他做的题目是直接指名比喻句、拟人、夸张等,现在学得多了,老师引出更上位的概念“修辞方法”,这是个新知识点。这点通了,答案也就不难出来,接着我问他排比和设问的特点,他也一一做了准确回答,这也是当天的新知识点。
再如,数学: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后是90万,这个数最大是(
羊独自想了好半天,才来问我,很明显,这是关于四舍五入的运用,有点难度,他给我讲了四舍五入的规则,但他仍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羊还不能灵活运用新学知识。我让他拿出课本,应该会有类似的习题,果然,有这样一道题:
括号里填几?
9(5)846≈10万
64(4 )825≈64万
3(5)4990000≈4亿
每道题,羊都是只给出一个数,我引导他明白,每个括号里将填的数字不是固定值,且有最大和最小之分,通过温习这道题,将新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再回头做那道难题,也就比较容易了。这里反映出,羊对新学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具体应用起来就会出现困难。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羊面对这些难题,他自己花费不少时间在思考,相比低年级的不懂就问,这真是一个大进步。如果再信口开河地说孩子磨蹭,那就是我们大人的错误。
通过这些来回,我应该做的有,提醒孩子及时复习,鼓励独自思考,允许孩子适当延时作业时间。
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也是要关照一下的。偶尔摆弄一下小玩意,有小伙伴在身旁等着,等等,这些都是干扰因素,但考虑到年龄特点,就适当地留一份随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