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为什么总拿别人的东西

(2012-06-29 12:20:38)
标签:

宋体

楷体

规则意识

心理发展

父母的爱

分类: 咨询手记

收到一位妈妈的来信,如下:   

我家的孩子6岁,9月份读一年级,最近总爱拿别人的东西。我想平时老师讲,我们也打过手心,道理应该是明白的,自从去年开始,这此我已经讲过说过不下5次,应该是我这个妈妈已经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我是希望别人的东西不能要,不管什么,大的小的。开始是水彩笔盖,粉笔,彩带,老师收缴的小朋友玩具(后来我在街上看到了,马上就给她买了),发展到有一次是同学的彩色戒指——我答应她表现好奖励给她,但她好像没感动也没动力,这就放下了。最近这次是学校里一只用过的粉色铅笔,我先问清,说是看见同学用过的,但说是在地上看到就直接收到包里了。开始我陪她拿书作业不注意也没看见,想想可能以为我看见了,从笔袋里拿出来自己说是偷的,然后我清楚,打了手。

我不希望她养成这习惯,但真不知道怎么着手纠正。

谢谢指点!

                                                急切的妈妈

 我的回复:

你不希望孩子养成拿别人东西的习惯,想寻求一些纠正孩子行为的具体方法。在我看来,你首先要对孩子目前的心理发展水平有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方法也会水到渠成。

根据孩子现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她还没能形成清晰的善恶观念,拿别人东西,多半是出于好奇和喜欢,并没有恶意,并不是故意。因此,打骂、说教都是不明智的做法。还有,孩子的好奇和喜欢,有可能只是在当时情境中的瞬间感觉,这样,随后的满足并不能有效阻止孩子。

孩子之所以反复出现拿东西的行为,主要原因是规则意识模糊,而对明晰规则的遵守正是家长需要做的工作。具体做法,父母要在孩子的生活情境中制定相应的规则,清晰明了,引导孩子遵守,渐渐使之成为孩子的行为习惯。比如,想玩小朋友的玩具,要先征求对方的同意;想要别人的小玩意,可以用自己的一个小东西去换等等。

既然孩子目前出现着乱拿东西的行为,相应的补救措施还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参考如下办法:

1.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

规则意识的形成过程中,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运用这种方法时,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既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过错,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变得懂事起来。

比如,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回到家后,不说教,不打骂,告诉孩子:“没有经过同意就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现在妈妈要收走你的一个玩具(最好是孩子最喜欢的),5天后,我再还给你。”

2.让孩子将东西送还。

发现孩子拿回东西,父母就要明确坚定地告诉孩子,一定要送回去,同时,争取对方的原谅。需要提醒一下,孩子能完成这项任务,是要付出很大勇气的,因此,任务一旦完成,父母就要对孩子的这一表现给予表扬,方式要多样,可以送孩子想要的玩具、衣服或文具等,也可以父母的夸奖、微笑、点头、拥抱等。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在改正错误的同时,体验一下羞愧感。不过,体验羞愧和维护自尊之间,有个度的问题需要父母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进行衡量。

还有一种可能,孩子归还东西,道完歉,对方还不能谅解孩子,父母就要联系对方孩子的父母,说明清楚,争取配合。实在行不通,那就做好对孩子的抚慰工作,她能付出真诚和努力,已足够,打消孩子的后顾之忧,同时留给对方孩子以成长的空间。

3.让孩子体验“丢东西”的感觉。

孩子有了拿别人东西的感觉,父母不妨再“设”个情景,让孩子体验一下“丢东西”,等她亲自体会到因丢东西而产生的焦躁、猜忌、抱怨、愤怒等一系列不良感觉之后,父母再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开导孩子,孩子的表现就可能出现转向了。

最后,除了教育方法上的相互配合,还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