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方案
(2011-11-23 09:12: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随笔 |
时间如梭,不知不觉间,我已经由一个黄毛丫头成为了一名青年教师。在教师这个职业上,也已经投入了三年的青春。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总觉得对自己的成长考虑得不到位,每天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愈益发现自己的成长未与学生同步,由此造成自己对学生的把握越来越不够到位。在这次培训中,在教育学院各位教研员和同组同事们的精心教导之下,使我对未来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前进之路,也力争在未来的教育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更多力量,更使自己获得真正的成长,现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于下:
一、指导思想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了学校和教师的持续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二、总体目标
1、 勤于学习,自我成长:认真学习新课标各理念及精神。按照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适应新教材要求的教学方法,处理好课程改革和执行教学常规的关系,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思想教育,做到既教学又育人。使班级中每个孩子沐浴在课改的阳光雨露中,自信且成功地成长。上课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进行教学。课后对每节课进行认真反思,写下教学后记,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写出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争取多发表文章。勤于实践,不断自我反思。
2、 勤于学习,提高教学专业化水平:
(1)教育感染力:用心灵去教育学生,用情感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不能只用规范和惩罚,我主张的是情感教育。经常给他们讲道理,分析问题的原因,教他们用道德来衡量事情的对错。
(2) 因材施教的能力。不管是体育技能学习上还是品德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总有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并能运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信心,鼓舞他们前进。
(3)完善体育课堂教学的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学会如何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如何控制时间,如何实现师生互动,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
3、 勤于写教学理论及教学研究:积极努力学习关于自己专业的教学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及时进行反思。工作中不断阅读有关教学理论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平时也要不断补充其他方面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做到多听、多看。
三、具体目标
第一年
1、了解和熟悉课改的精神,使自己尽快适应新教材,和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2、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向老教师学习并通过外出学习,使自己在教学上教得扎实、灵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教学。
3、挖掘体育有专长的学生,培养兴趣,挖掘潜力。
第二年
1、充分领会课改的精神,在教学中用课改的理念进行教学,做到教得实在、教得灵活。使自己能灵活驾驭新教材。
2、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尝试撰写与拓展型有关的教学、训练论文。
3、带学生参加市里的各项比赛,积累比赛经验,有能力的学生争先创优,拿得比赛名次
第三年
1、能完全领会课改的精神,是自己能全面驾驭新教材。
2、达到学校所提出自己所教学科的优秀率和合格率。
3、在教学中形成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形成“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进步”的德育互动的模式。
4、特长训练中,以培养比赛意识为主。力争在市比赛中冲进三甲。
四、具体措施
2、运用低年级教学语言,教学规范、做到语言精练,课堂教学氛围良好,课堂纪律严谨,学生自信好学,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活动能力加强。
3、课堂的随机应变能力提高,能及时有效处理好突发状况。对于课堂上的一些隐患有及早的应对准备。
4、通过各级层面的观课、评课,汇总其创新,模拟一套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集,为确立自身教学风格作指导,发挥优势。
5、遵循循课改精神,注重学生主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鼓励学生创新;在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6、提高课堂有效性,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学习各项教材新增重点及重点转移等等。经常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及科研著作,通过反思和总结经验成果,加强自身教育科研能力,使制定的学术论文有其可行性。
7、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校的教育工作或重大活动中有所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