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9点,创业板盘中再度刷新了自己的高度。
在大盘表现低迷的反衬下,创业板的新高似乎在刻意彰显着中小股的活跃程度。虽然经历了冲高回落,但此情此景还是可以作为指数行情暂告一段落的明证。已经肆虐了近一个季度的二八分化终于得到了遏制,市场似乎正在重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
也许你还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创业板曾经被人深深诟病的畸形高估值和一大票上市公司追求市梦率的情形发生过根本性转变么?没有,普遍PE50、60,和时下热点沾上边便能猛拉涨停板。注册制的改革方向有任何调整么?没有,证监会任多次强调坚定的稳步实施注册制改革。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方向有什么重大转变么?没有,新常态之下转移、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仍在持续,新兴产业依旧处在厚积薄发的前夜……那么,是谁在导演这一切?
昨日盘中或许大家都注意到了这样一则传闻,“某股份制银行自下周起进行如下调整:A、伞形新增子单元最高比例1:2.5,预警止损修改为0.93/0.88;B、触及止损需要在T+1日上午10:30前补仓,否则平仓;C、本周1:3不受影响;D、下周起客户签署信托合同+补充协议后才可操作。”今日传闻已被坐实。此举必是一根导火索,意味着通过银行体系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量将有所减少,融资杠杆将进一步被削弱。当然会对大盘权重的未来走势产生影响。而欧洲QE、美元走强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A股市场对于海外热钱的吸引力,增量资金有限、市场重归存量博弈风格。如此一来,中小股的表现自然会胜过大盘权重一筹。
此外,股票期权即将到来,与此同时香港交易所及结算部门此前已经进行了沪股通融券交易系统测试,按照计划,将在本月内推出沪股通下的卖空服务。对于市场上最为活跃的游资而言,固守大盘蓝筹更容易遭受超级机构们做空的血洗,与其抱着追指数行情的希望不放,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到精研中小股、谋求超额利润上去。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创业板的超级反弹、屡创新高。
但分歧始终存在。今日虽再创新高,可却没能守住胜利果实。主力资金似乎胆小如鼠,玩的都是打一枪就跑的游击战。真正能保持涨势的概念板块寥寥无几,涨得不过瘾、跌得也不到位。相当一部分个股股价已经创下了新高,亦有相当一部分个股还没有回到去年12月前的位置。买,害怕遇上中小股注册制前“最后的狂欢”;不买,又担心再一次的经历满仓踏空——果然纠结。
实话讲:若是抱着手里刚刚买来不久的大盘蓝筹干等,那叫守株待兔;也许真能逮着兔子,但谁也不晓得是什么时候;若是回过头去中小创里捡去年曾经红火过的概念个股,那叫刻舟求剑;时过境迁,曾经的牛股不见得能保持常牛状态。个人认为“大材小用”兴许是更讨巧的方式。众所周知,深港通将于年内启动,深市个股或将得到诸多机构资金的关注。而那些市值增长之后,逐步被纳入各类成分股、指标股的中小盘蓝筹,理所当然会迎来新一轮启动的机会。
是的,用对待大盘蓝筹的心态去发掘中小股,也许能有所斩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