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孟頫的字比王羲之差在哪里

(2012-04-03 05:56:07)
标签:

书法

杂谈

分类: 书法研究

论及王羲之字的结构高妙之处,明代的董其昌有一篇《画禅室随笔》,应该说的比较清楚。

“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这是概论,说字就怕写得匀了,少了变化。用孙过庭的话讲是“险绝”。谈到王羲之,“右军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 凤翥鸾翔,是飞动的姿态,不是静止。如何飞动,有很多方法,其中重要的手段是结构的险绝变化。董其昌很重视这一点,且能把它说明白,大多数谈写字的人是不愿意这样的。

谈到王羲之,又说道“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 以奇为正,不主故常”。我们看《集王圣教序》,可以说每个字都在结构上给与我们很大启发,都会让我们受益匪浅。薛夫彬先生说过:“后人使用的所有变化手段都跳不出《圣教序》”,可谓至论。似奇而反正,是很含蓄,初看都是正的,细看每个字都是“险绝”的。这变化,有的字很明显,比如“隆替”的“隆”,左小右大,左右都是倚侧只是,都不是正的,但大多数字是不明显的,需要细细端详,懂字的人是可以看到的。为什么要“反正”,因为要含蓄,那样就不张扬,格调就雅,现代很多人倒是知道了“险绝”,变化手段丰富,可劲的用,但缺失在过分,造就了粗野的结果,格调不高。

董其昌拿赵孟頫作比较:“此赵吴兴所未尝梦见者”,未尝梦见什么?就是似奇而反正的变化,我们看赵孟頫的《洛神赋》、《前后赤壁赋》等小行书作品,用笔之精妙令人叹服,不让《兰亭》,但总觉得缺些什么,总是有千字一面的感觉,不如《兰亭》那样字字珠玑,闪展腾挪——凤翥鸾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箫的声音色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