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转载

分类: 书法篆刻资料
符骥良手拓黄牧甫印谱

     目前印刷出版的黄牧甫印谱,没有一本是合格的,字口全糊了,毫无精神,面目可疑。只有浙江人美在十余年前出的《钱君匋藏印集》及上海书画的《中国玺印篆刻全集》里收录的数量不多的黄牧甫印章尚可参考。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法研究

    很多人练字时,为了创作,选用集字的方式,但不一定把很多字集成一句话,或者一句诗、一篇文,就可以了。为什么?字与字组合是有方式的、有技巧的、有招术的。人们都比较认可怀仁和尚集字的圣教序。怀仁和尚的集字,是有章法技巧的,他是个懂字的人,是个明白人,绝不是简单地把字放在一起就行了。如果我们细心些,会发现,集王圣教序有很多字与字配合的技术,值得我们研究的,当我们感受到这些时,会越加佩服怀仁和尚。

    首先,我们看看字与字的错位,就是上下两个字不在一条中心线上,这样的做法,是让一行字活泼起来的方法之一,大师们很重视这种技术。从圣教序中可以找出大量这样的例子。找这种例子,首先要排除制作拓本的干扰,就是在粘贴时,有时不错位的,粘贴成错位的了,这样的不能说明问题,要多对照几个拓本,最准确的是看原碑,更有说服力,如: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法研究
    想谈一谈王铎,这样的想法很久了,但一直下不了笔,最大的理由,是王铎太丰富了,不容易说清楚。以前,一直误以为他是从米元章出来的,但后来仔细玩味,比米要丰富得多,有时,我甚至认为他是一个集大成者,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艺术招数太多了,这一点,他是直接晋人的,书法发展到明清时,王铎的存在,让人颇有一种异军突起的感觉。我又想起了张羽翔教授的那句话:文人写字,就是不老老实实地写,非要搞出些名堂来。王铎作品极多,随便找出了一个《忆过中条山语轴》行书,希望从中能够窥见王孟津一些消息。
      http://s15/bmiddle/002caPl1zy6I1MUJqfs7e&690
    1、先看看笔势变化,横的笔势是平仰覆,“歲”的几个横,第一横很短,快成点了,二横覆势,二三横,是较为复杂的笔势,先
标签:

书法

杂谈

分类: 书法研究

论及王羲之字的结构高妙之处,明代的董其昌有一篇《画禅室随笔》,应该说的比较清楚。

“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这是概论,说字就怕写得匀了,少了变化。用孙过庭的话讲是“险绝”。谈到王羲之,“右军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 凤翥鸾翔,是飞动

(2012-03-31 16:58)
标签:

读书

杂谈

分类: 书法研究

粗略划分,书有两类。

一类是帮助我们成为“器”的。虽然圣人强调过“君子不器”,绝大多数人仍投身到轰轰烈烈的使自己成为专门人才的队伍中去。

另一类是修炼的,包括心灵净化、提升审美趣味、锻造品质等等。这一类包括圣人讲“君子不器”等话的那些书。

练字的人必须要读书的。

曾看到过一些文章,是谈其他领域与书法之关系的,但言辞一直不能令我信服。比如说书法与音乐的关系,写字是的轻重节奏变化会和音乐节奏有什么关联么?或者说懂音乐的人,会让音乐的节奏会影响书法的用笔节奏么?!再如,人读书多了,字就能写好看了么?尤其是那句常说的“字如其人”,一直让我颇感困惑。

基于此种种“惑”,先思考了一下读书与写字的关系。

这里当然指的是“另一类”书。

读书不会直接作用于书法的,如果有人企图通过读书改善书法的创作、技巧等环节(这类书已经能够“充栋宇”,“汗牛马”了),那简直是一种幻想。那到底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写字的人是否还要读书?当然要读。

读书可明理。读书会提高我们的价值判断力。书法是怎么一回事?写字是为了什么?很多人渴望出名,然后企图把字换成人民币。闹得内心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