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写字的关系
(2012-03-31 16:58:32)
标签:
读书杂谈 |
分类: 书法研究 |
粗略划分,书有两类。
一类是帮助我们成为“器”的。虽然圣人强调过“君子不器”,绝大多数人仍投身到轰轰烈烈的使自己成为专门人才的队伍中去。
另一类是修炼的,包括心灵净化、提升审美趣味、锻造品质等等。这一类包括圣人讲“君子不器”等话的那些书。
练字的人必须要读书的。
曾看到过一些文章,是谈其他领域与书法之关系的,但言辞一直不能令我信服。比如说书法与音乐的关系,写字是的轻重节奏变化会和音乐节奏有什么关联么?或者说懂音乐的人,会让音乐的节奏会影响书法的用笔节奏么?!再如,人读书多了,字就能写好看了么?尤其是那句常说的“字如其人”,一直让我颇感困惑。
基于此种种“惑”,先思考了一下读书与写字的关系。
这里当然指的是“另一类”书。
读书不会直接作用于书法的,如果有人企图通过读书改善书法的创作、技巧等环节(这类书已经能够“充栋宇”,“汗牛马”了),那简直是一种幻想。那到底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写字的人是否还要读书?当然要读。
读书可明理。读书会提高我们的价值判断力。书法是怎么一回事?写字是为了什么?很多人渴望出名,然后企图把字换成人民币。闹得内心很纠结。因为费了很大的力气,目的没有达到。入不了国展,就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甚而至于撒泼骂街。如此看来,练字就带来了苦痛。这是由于我们错误地看待了写字这件事,几乎没有把书法的本质弄懂。比如狗,本来是用来看家护院,奔跑圈羊,但硬要放在屋里做宠物,修饰、染发、穿衣,人很惬意,弄得狗却极不舒服。还是塌下心来,读书,搞清楚艺术的本质,或许能让义愤者平静下来。
再者,读书会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也就是提升字的格调。什么样的字是好字,古人的经典有各种美,秀美的、疏散的、飘逸的、雄强的等等,,比如,《张猛龙》与《孔子庙堂碑》,审美趣味相去甚远,不一定都适合你学。关于字的格调,我们常说“书卷气”,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还谈到:“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如此看来,写字似乎是个高雅的事情,但却不一定。有很多字很粗野、很丑陋,格调不高,这是写字人问题。他就认为那样的字是好字。读书多了,人得审美趣味提升了,就会影响到你的“取舍”,知道了要汲取适合自己审美趣味的,汲取高品位的东西,不适合的就不要勉强,格调不高的就要鄙视,甚至都不要看。
读书会提升人的品位,随着审美趣味提升,学字就会想筛子一样,把烂的内容筛下去。
读书对写字大概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