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节虫》课后反思

(2011-04-22 13:37:54)
标签:

美术

杂谈

分类: 创新杯

《节节虫》课后反思

美术教师:王姝

    《节节虫》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一课,基于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我将本课分为三大板块,即尝试发现、探究方法、联想创造。而本课设计和授课的过程,也是我对新的教学模式尝试、探索、反思的过程。

     首先我一直在思考这节课讲什么、讲多少,我觉得关键是在于教师在什么地方讲,把握好讲的时机。在本课中我是基于学生在尝试中的问题讲,教师讲的是学生要学的而不是自己要讲的,要把讲融在学生的学中。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是追求要上一节精彩的课,现在我在想,这种精彩是教师教的精彩还是学生学的精彩呢?哪怕不够精彩,只要学生真正学习了、收获了,就没有遗憾。

    对教学模式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困惑与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在如何把握课堂的节奏、如何对学生的尝试活动进行时间上的掌握与调控做的还很不到位。授课的时间长,而学生进行活动的时间过短。那么我们如何把握尝试、探究的度,让课堂变得更高效呢?

    针对在本课中出现的问题,我与李校长以及学科组的各位老师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我也进行了反思,首先安排学生的尝试活动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二年级的学生大段的活动不应超过两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宜过多。在本课中共进行了三次活动,学生完成起来也有难度。如果可以将活动进行浓缩,突出重点,明确学生活动的目标,那么学生也会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作品的形式也会更加丰富。

本次的教学对于我受益良多,是在基于模式研究中的一次破冰,在实践中使我对教学模式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在交流中是我对模式的研究有了更加理性的思考。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几点:一是要浓缩活动、凝练环节;二是要化繁为简、有所取舍;三是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可以更有趣、更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