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5日,周六,入秋后有些闷热的日子,晴转多云。
寻入僻乡仙井岩揽胜,这是俱乐部的一个临时决定。不曾想援藏休假的“参谋长”也在其中。
车驭风驶向福清磨石村。据说这里曾经是福泉古道的重要驿站,因此沉淀着一些历史古迹,仙井岩便是其中之一。
藏在山岩间的仙井寺已经修葺一新,岩壁间的摩崖题刻已纳入县级文物保护。这个曾经风光过的名胜,奇石洞天,曲径通幽,松风伟岸。其间的书屋曾经还是明相叶向高的读书处。想当年古驿络绎人流时不知有多少名流香客到此寻梦,而今随着交通的变迁,古道荒废,胜境已落入到僻壤之中,少有人迹。一切都沉入了历史,岁月已不知把它归向何方。
我们有幸而来,一群乡村的童子成了我们的向导。当我们凌顶望断乡野之后,便抄古径回到了山脚牌门。童子接着引领我们向不远处溪涧的东坑水库走去。
不大的水库。西流的山溪被一条土坝截成一泓碧绿,倒影出山光云影脉脉风情,让我们镜头收藏纪念。下到水库边沿,山溪被隔在水的一方,设想溯溪亲水的计划落了空,参谋长便规划着让我们到他老家去采食龙眼,受到了一致欢迎。
离去,从水库的分洪坝下到溪底,出走乡村。我与队长、哈哈三人溯瀑而下。脚登着湿滑的岩壁,我们吃力地爬行,不一会功夫,一天的汗水便被一古脑儿倒出。
兰开的车已到埔下村等候。依据孩子们的提示我们返回磨石村参观古榕屋。这是一处奇妙的景观,古榕的根茎合围成屋。遥想当年这里曾是跋驿,植下的榕树日渐成长把古廊亭合围,并最终包裹其中,从而形成了这一千古奇绝的榕屋。古廊亭已经不在,屋宇已由今人用水泥中空重塑,但嵌入榕树根茎的砖石璃瓦依然可见,它传导出悠长的岁月痕迹,令人遐思。
作别,车向莆田涵江飞去,参谋长的好友已安排好了午餐。翠湖竹楼美味的莆仙菜让大家饱尝了一顿,之后我们在参谋长的引领下上沁后水库观白鹭鸟,于尖山寨休闲山庄品茶小憩。接着又驱车游览了沁后又一株巨大的古榕树。那繁茂的枝叶和千丝万缕的垂须,以及那霸道扩张的根茎,横跨在土地上,独木成林,堪为奇观。
最后抵达的是参谋长家的百年老宅。那是当地人文历史的一个窗口,雕梁画栋,红墙丹瓦,值得自豪。其后院的一株龙眼树挂果累累,这是参谋长的父母特留待援藏归家的参谋长采摘的。我们有幸相伴而来,龙眼的鲜甜便也美味地进入到我们的口中,直入心坎。
归去,借着时间的空档,我们于途中拐入到福清波兰村,慕名参访古迹“叶相桥”。这是福泉古道的一座名桥,虽贵为县级文物,但已残败空余下桥涵,畏缩在公路桥的边上,枕一溪流水落寞晨昏,任杂草吞噬,荒芜岁月。而桥前头十米外,是一座古马驿,正斑驳风中。更远处,野烟之后,是乡村御防的古碉楼。而今,人去楼空,威风何在?惟空余下几度夕阳红。
载着古老的情怀回家,载着满筐的收获回家,户外亲亲的脚步圆满了日子,起伏的思绪已穿越古老飞向远方……
二00七年九月十六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