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情结论

(2014-05-11 07:59:40)
标签:

杂谈

【 本专栏文字由@姚谦 亲自朗诵,请移步其豆瓣电台“私品电台”,对照文字倾听:http://t.cn/z8aGdJk 】

姚谦专栏

也许是写了许多情歌的缘故,误导了别人,以为我对爱情有较高明的透视力。事实上我并没有,说得再诚实一些,也许我对爱情的面对能力,属于中级以下。只是我喜欢观察,又常常记得清楚。所以在日后透过书写的过程,自然而然地暂时总结成一个小论述,既不是结论,也不成道理。却误导了许多阅读者的看法,心中很是过意不去。次数多了、时间长了,我也悟出了些因果,原来阅读者的结论,不一定是因我而定,往往人们心中的答案,通常是由他们心中的渴望结论成答案的,我的描述,都只是他们寻找解答自己问题时,一个可以支持自己想法的过程。想到这里,我也就没有那么大的罪恶感了,同时也在描述感情的时候,放手大方了一些。

http://s6/mw690/002c9CpYgy6IMLfH54xe5

感情因为没有科学明确公式可依循处理,所以人们也只能在不停地提问、对照、参考与尝试中,去寻找较合适自己的道路,男女亦然。记得上周因为配合新书的宣传,接受了一媒体记者的采访。对方一坐下来,连续三个提问都让我不知如何回答,我被问急了,索性表示我没答案。这三个提问如下:1、什么样的女人是心目中理想的女人?2、什么样的性格特质是选择理想配偶的重点?3、什么样的两人关系才是理想婚姻?我不是两性专家,自然答不出一个可以说服人的道理来。甚至懊恼地直言,评价女人是不公平的事,我拒绝回答。接着反问对方,就算这三道题有了标准答案,对自己又有何帮助呢?一度有些尴尬的气氛,随着后来其他话题的顺利发展,总算缓和了下来。在采访的尾声,我忽然隐约地明白了一点原由,决定回头开始前面三题;我问这位看起来稳重成熟的男记者,你是不是面临要成家的考虑了,他点了点头。

是的,男人在面对成家决定时,心中的慌张和沉重,往往是不容易让人分担的,特别是跟女性。找个自己可以接受的公式照表抄课,常常是男人以为的解决之道,但是却心虚得很,十分无力。这位记者描述自己以前从未想过成家,所以之前恋爱就是恋爱,没有更远的目的,对于单身的自在十分享受。过了三十岁后,却莫名地开始恐惧中老年的孤单景象,渴望成家,却建构不起来怎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对象,才是自己所向往的。听着他的描述,我自然脱口而出地直接问他:“那要看你愿意承担什么样的两人生活。”他先是一怔,然后告诉我,近年火红的电视剧《甄嬛传》,和历久不衰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之所以受欢迎,都是因为它们成功地传递了:两性关系与婚姻生活,是需要谋略才能成功。我听得目瞪口呆。

是的,无论女人或男人,一旦讨论起两人生活时,就会发生有一半的掌握权不在自己身上的风险考虑。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规避风险,而试图放下感情理性处理啊!所谓幸福的结论,往往都是纵观全程的均衡形容,绝非终点风景的描写。所有的二人相处过程所该发生的酸甜苦辣,因为风险与经历都共属于彼此,所以才有了别人无从替代的珍贵价值,那才是你我人生不可多得的幸福。话虽然说得高调,不过扪心自问,在自己记忆最难忘的快乐经验,不都是那些努力争取而来的结果吗?精密规划的两性关系,或标准婚姻模板的临摹,是否就是安全幸福的出路呢?我怀疑。

不过,我没有说服对方。他觉得我是过于浪漫的独身主义者。我欣然接受,男性之间最轻松的就是,事情表达清楚了就过去了,依然天晴。那场采访也算愉快结束,留下一篇短文,记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