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其不可而为之”与“舍之则藏”

(2012-05-30 20:41:21)
标签:

杂谈

(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题。(4分)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14.38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7.11
1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与孟子的《孟子·尽心上》的名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含意基本相同,着重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1分)
2
、孔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却又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请你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
、体现了儒家,注重修身、积极用世的思想。
2
、两者不矛盾。
     
这里所说的“舍之则藏”
并不是避世山林,而是退而修身、等待时机。
     
它体现了儒家“替天行道”
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还是一种从政的强烈自信。

2.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 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与孟子的《孟子·尽心上》的名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含意基本相同,着重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2)孔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却又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两者之间是否矛盾?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中庸之道。

2、不矛盾,这两者所表达的内容不一样。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说的儒家出世入世的矛盾和对于世事的豁达变通。知其不可而为之,是要恢复周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指孔子的一种执着的精神,因为人世间的很多事都是锲而不舍努力奋斗得到的。

2.浙大附中2012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23这三则材料贯穿了孔子怎样的思想?(1分)

24.如何理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与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矛盾?(4分)

答案:23.中庸之道。

24.不矛盾。从过程与结果,行为与精神这两个角度去谈。(具体表述略)

 

“知其不可而为之”与“舍之则藏”  

   浙江省舟山中学   陈茉  

   孔子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自己的“仁”的事业。为了推行“仁”,推行他心中的“道”,孔子周游列国,受尽了磨难,可最终也不被人所任用,这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是个极大的打击。那么,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孔子又是怎么样做的呢?  

且来看孔子的言行。  

   孔子六十三岁的时候,在陈遇国难。避难途中,遇到了长沮、桀溺。两个人劝子路追随他们,不要再做一些难成之事。他们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这个混乱的天下有什么可挽救的呢?莫不如归隐避世来得逍遥自在啊!其实他们两个人是在旁敲侧击说孔子是不识时务者。孔子听到这句话以后无限感慨地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多么悲戚的话语!如果天下政治清明,那么孔子也不必颠沛流离,受尽苦难了。他也就不必去想着更改什么了。可即使是还有那个楚狂人接舆变着法儿的讽刺孔子说他德行衰退了,不该出现在乱世当中,我们的孔老夫子还是勇往直前,没有任何人、任何言语能够阻挡他推行道的脚步!不看到天下清明,孔子就不会放弃!因为那时天下无道,因为那时政治混乱,因为那时从政者没有为民之心,因为那时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是凭着这种“仁人”之心,这种勇毅的精神,孔子一直都在努力地做着匡正天下的事情。  

孔子七十二岁的时候,“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已经年过古稀的孔子依然锲而不舍地进行着他的“仁”的事业,“正名”的准则。我们可以从他反复讲的“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这句话中看出一份执着。  

那位隐于市的“晨门”说的对,孔子就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从孔子的种种行动当中,我们不难看到他对事业的执著,对天下清明的渴求!  

   

可是孔子似乎还说过这样一句话:“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这是在称赞颜渊的德行。有人任用就施展抱负,没有人任用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吧。这里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藏”难道不是道家的归隐思想吗?像孔子这样的事业家怎么会说出要去归隐的话呢?其实不然。我想这句话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些相同。“穷”为“不得志”,而孔子一生都是不得志的,所以他最终回到老家开坛讲学,教育弟子,以期望弟子能够明其道而传其道。这应该算是另外一种“济世”方法吧!更何况还有这样的对话:  

或问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有人问孔子说:“您为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书经》上说:‘孝顺啊,真是孝顺,又能够友爱兄弟。’只要在家施行孝弟正当而且有条理,那也是从事政治了,如何才算是从事政治呢?”(钱穆)  

在孔子思想当中,未必只有当官才能行道,不做官照样可以的。一个人能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安定团结身边的人,不也是社会工作,政治工作吗?只不过是所处位置不一样,行道方式不同罢了。  

更何况“居庙堂之高”者能关心平民百姓,“处江湖之远”者不在朝廷的时候也会念着国君,念着百姓,想着怎么做才能对国君对百姓有好处。所以说孔子这里说的“舍之则藏”并不是如陶渊明一样隐居山林的事事不管,而是即使国君不任用我,我就在野为君为民,能做多少贡献就做多少,能匡正多少人、事,就尽力去匡正。  

更何况,孔丘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已,不是神,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难道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失败之后,连一句抱怨的话也不能说吗?《论语》的语录体体制,使得他们所说的话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那么谁能够单凭字面的意思就看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孔子在说这句话时的真正想法呢?     所以说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言、行是一致的,不管自己经历了多少磨难,心中的那份执著是始终都不会改变的,这就是孔子,为天下的孔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